第一文秘网    > 单位计划

论区域性机动教师队伍的构建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38:16   浏览次数:

摘 要:教师轮岗制之下的基础教育由于各种实际问题的存在,仍然面临着质量与效益的严峻考验。建立一支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直辖的优质机动教师队伍,对一定区域内的师资力量实行不同学校、时段、学科需要的三维统筹机制,或可解决当下教师轮岗制度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教师轮岗制;区域性;机动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1)05-0081-02

收稿日期:2011-03-08

作者简介:岳涛(1988-),男,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刘长海(1979-),男,山东东营人,博士,从事德育研究。

实现一定教育区域内包括师资在内的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是走向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教育公平,对于学生来说,就在于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和一般均等的教育资源。而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则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必要条件。“教育机会的均等是普及教育的一个价值预设,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1]。作为一种应然价值追求,我们希望可以创设均等的资源和机会,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因而作为举足轻重的师资力量的分配,是追求教育公平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教师资源分配在地域空间上有很大差距。除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外,地方局部还存在着微观差异。这些差距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现行教师轮岗制的利弊分析

1.教师轮岗之利

教师轮岗制度就是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形势下为解决一定区域内师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应运而生的。教师轮岗制,又称教师交流制或教师轮换制,是指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发展,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协调,在不同学校间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任教的制度[2]。在一定教育区域内,教师在不同的学校间流动执教,以减小学校间教育水平的差别。

首先,这是对当下师资配置的一种有益的平衡。轮岗制度使得师资条件较差的学校也能享受到较好的师资资源,可有效提高较差学校的教学水平,缩小与优秀学校之间的差距。

其次,教师轮岗制可以减少因追求名校名师所带来的学生流动,这样可以使得区域内教育教学秩序趋向稳定,使得地方教育质量可以得到整体的稳步的提高。

2.教师轮岗制现已凸显的问题及困境

第一,政策制度制定及实施问题。教师轮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要保证在教师轮岗制之下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保证相关政策得到真正落实。但是在现实工作中,由于有些地方政策规定的模糊性,出现了政策内容被曲解、政策漏洞被利用等问题,使得教师轮岗制度难以真正发挥效用,人们对教师轮岗制所期待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二,教师归属及利益分配问题。在以往的师资分配体制下,教师在合同任期内一般从属于一所学校,并只在这一所学校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但是,在教师轮岗制之下,这种原有的体制被打破。目前的状况是:流动教师仍隶属于某一所学校,但他却要在多所学校间进行教学活动。由此就产生诸如流动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流动教师和留守教师的利益分配权衡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问题。首先是工作与生活异地的问题。正如有文章指出的那样,“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3]。在教师轮岗制度之下,教师原有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他有可能会流动到一个相对远离自己家庭居住地的学校,这样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也会连带影响到他的家庭生活。其次,教师轮岗会面临着一个适应问题。不管是教师对学生的适应,还是教师对新的教学工作环境的适应,还是学生对教师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在轮岗制度下,教师可能面临着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问题,这可能使得一种稳定的师生关系[4]刚建立起来就要面临着离别,或者刚刚适应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却又面临着新的轮岗。这些问题都有可能给轮岗教师带来困扰,诸如降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等,难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

二、区域性机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

教师轮岗制之下的基础教育由于上述各种实际问题的存在,仍然面临着质量与效益的严峻考验。建立一支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直辖的优质机动教师队伍,对一定区域内的师资力量实行不同学校、时段、学科需要的三维统筹机制,或可解决当下教师轮岗制度的相关问题。其特征及具体细节如下:

1.区域有限性:县(或等同于县,后同)级教育管理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区域流动

区域性机动教师队伍首先当然是具有区域性。对于此处纳入建构范畴的教育区域来讲,我们更倾向于将之定位在一个县级教育管理部门所统辖的教育区域内。

从我国中小学分布情况来看,小学主要分布在村及镇上,而初中主要分布在乡镇机关所在地。所以,在面临着教师轮岗的问题上,更适合在一个县内的乡镇村际学校间进行流动。

2.相对独立性:教管部门专款支付工资,教师身份及经济独立

机动教师队伍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它直属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教师身份不隶属于任何一所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也由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拨付。

机动教师队伍的建立,理论上直接避免了在教师的归属和教师利益分配上的复杂问题。教师身份和经济上的独立使得教师没有了一定要效忠于某个学校的伦理顾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流动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另外,机动教师队伍直属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对地方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这样就避免了或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包括利益关系在内的多重复杂关系的纠葛,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3.机动灵活性:针对各地学校的需要,及时注入新的师资力量

机动教师队伍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机动灵活性。由教育管理部门对当地的不同学校的需要作出分析统筹,然后再增调相对应的师资力量对其进行补充,机动灵活。这样也避免了以前教师轮岗时所遇到的掣肘及政策失真问题。当然,机动教师队伍还应具备相对的稳定性。正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灵活机动的工作,那么他们自身则要求具有相对稳定性才能使得工作有效展开。

4.优质优源性:这支队伍必须是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既然作为解决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有效提高地域整体教育水平的师资队伍来建设,机动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而在教师的选拔上要提高标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优秀教师的来源。

机动教师可以在本地区优秀教师中少量选取(最好避免在实现相对公平的努力中出现“削高填低、劫富济贫”的现象),多数应该通过公开招聘,招收那些学历相对较高、专业知识过硬、教育理念先进的年轻教师加入。

5.结构科学性:充分考虑到地方学校的学科结构,建立结构合理的机动教师队伍

机动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事先分析本教育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形成对本教育区域教育优劣问题的精确认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引进师资。引进师资一定要关注学科的完整性,对每个学科都应该照顾到而且针对弱势学科有所侧重。形成一支学科涉及面广而又专门针对本地区实际教育优劣问题的师资队伍。

6.全局统筹性:建立教育区域内学校、时段、学科需要三维统筹机制

这种机制首先要求在当下教育区域内对不同的学校的师资力量及师资结构、学科能力及优劣、学生数量及结构等信息进行比较全面的摸底,以了解区域内各个学校对师资力量的需求情况。然后根据不同学校独特的师资、学科、学生的结构安排师资的轮岗分配问题。而且,还必须将“时段”这个维度纳入统筹范围,以预见在某些学校的师资补充效果达到后对其他学校的支援。

三、区域性机动教师队伍建设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上述对机动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建构以及对其特点的认识,我们认为机动教师队伍在建设和运作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1.建立科学的政策保障措施

政策制度是改革措施落实的保证,如果在政策上没有把好关,那新的措施也将因为缺乏约束而再次流于形式。所以作为机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应避免这个问题。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本着科学规划的理念,保证政策清晰、方向明确、细节完整、有章可循。而且作为政策本身,也一定要有自我完善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使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2.加强相关的监管、考核、协调机制

政策需要落实,措施需要执行,而这些能否真正实现则需要我们做好执行后的监管、考核与协调工作。因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针对当前工作的监管、考核和协调机制。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工作绩效情况、教师工作情况做好监督和管理,及时了解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而对于教师而言,虽然整体上隶属于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他们的工作分布在各个学校,因而建立起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也是有效管理教师、并了解机动教师队伍运行机制情况的必要手段。此外,机动教师队伍隶属于教育管理部门,而真正的工作单位却是在学校,因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做好与学校的沟通和协调,保证机动教师们可以和所在学校一道,同心同德,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8.

[2]马焕灵,景方瑞.地方中小学教师轮岗制政策失真问题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09(3).

[3]陈正华,范海燕.教师轮岗制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9(12).

[4]刘伟,朱成科.扎根于农村教育现场的教师轮岗制度实施困境及其出路[J].现代教育论丛,2010(6).

〔责任编辑:邰学群〕

推荐访问:教师队伍 区域性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