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健康汽车”刊中刊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8:46:27   浏览次数:

绿色家园●健康汽车●车来车往

文/桂俊松

看看北京、深圳、广州、上海等地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就知道21世纪初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汽车时代。但是,无论如何,汽车消费对于国人来说,尚处在“启蒙阶段”。看一看汽车广告的诉求点吧:疾速飞驰的场面,窗外流动的风景,与佳人共度良宵的场景……有几个是在诉诸理性?多数是在感性地“造梦”,在向小资阶层营造一种品质、时尚、令人艳羡的小资情调……

但是,如果有人说,这一切都只是表象,如梦般地不切实际,你会怎么想?就像当年很多人一个劲地追求房屋装修的奢华,而最终掉进了甲醛、苯和VOC污染的陷阱一样,只要你不是那种“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人,在短暂地感性痴迷后,你终会认识到:健康是品质的基础。真正的品质、时尚和小资,在于绿色、健康和安全。光有情调,是远远不够的……

在一个倡导绿色、健康、安全的时代,“健康汽车”的概念浮出水面。

浮出在21世纪之初。

浮出在健康住宅、绿色食品、绿色家电、健康空调等概念之后。

浮出在倡导“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的《绿色家园》。

“健康汽车”何所指?

众所周知,“绿色汽车”的概念约定俗成,主要是指电动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三种。而“环保汽车”,主要也是和尾气排放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譬如,国家规定排放标准要达到欧II,而你的汽车达到了欧III,于是,就称自己是环保汽车了。

“绿色汽车”也好,“环保汽车”也罢,都是与汽车排放相联系的“外环境”概念。而“健康汽车”,不仅包括外环境,更包括“内环境”,它要求车内环境无污染,不至于影响乘车人的健康。它涉及到车内设计、内饰件的质量,以及乘车人的使用习惯,如此等等。外环境强调“公众利益”,因为汽车尾气不是污染一个人,而是污染所有的人。内环境强调“个人利益”,因为它影响的是个别人,主要是汽车使用者。

说至此,人们可能明白了,“健康汽车”的概念到底触动了哪根弦?外环境影响汽车使用者以外人的利益,人人都有影响但人人都不会“切实”关心,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言人,付诸了行动;内环境影响汽车使用者本人,所以人们才“切实”关心。而随着汽车消费时代到来,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足够形成“舆论”,而他们的需求,就是“市场”。

我们倡导“健康汽车”,实际上是在反映一种舆论,迎合一个市场。

虽然,目前它还没有一个标准。但提出概念在于倡导,制定标准在于落实,概念总是在标准之前。

让我们想像这样一幅画面:绿色家园、健康汽车、车来车往……

绿色汽车总动员

文/本刊记者 陈晓凤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打出“绿色奥运”牌,

并打算花上20亿元购买清洁燃料汽车;

2004年的现在,你也许正打算买车,

当眼睛从那些刷着诱人颜色的车前移开,

是不是想问问:“这世上真的会有一种车,让我不必因刺鼻的尾气而远远逃开吗?”

还有,哪些汽车能让你在享受速度时,不必对环境说“sorry”?

绿色汽车泛指节约能源、对环境污染极小或是零污染的汽车。目前主要包括: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风动空气汽车、天然气汽车、液化气汽车、酒精汽车等。目前电动汽车是最接近市场化的绿色汽车。

世界名车通吃“绿”

面临环境与能源紧缺压力,世界各大汽车公司早就都投入对无污染汽车的研制,各国都出台了相应法规促使这项事业发展。

■2002年岁尾,通用汽车的“氢动3号”燃料电池车研发成功。“氢动3号”燃料电池车有五座,是在欧宝赛飞利旅行车基础上开发的,其采用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已达到通用汽车和欧宝品牌的商业化生产指标。之前,“氢动1号”于2000年春问世,当时是世界上第一辆氢燃料电池车,为“氢动3号”燃料电池驱动系统开发提供了大量数据和经验。通用公司2004年将批量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年产量将达100万辆,2007年将推出5种安装混合动力发动机的轿车车型。

■1998年,福特公司推出了P2000FCV燃料电池概念车,之后又推出了Focus燃料电池汽车。其研发的TH!NK CityC两座电动汽车,以小巧玲珑的外形成为城市电动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第一个全系列环保汽车品牌。福特汽车5座并联式电动汽车早在2000年就投放市场。在2003年北美车展上,福特公司推出了名为freestly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汽车业首款混合动力多功能车。

■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和雷诺汽车公司都致力于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雷诺与日本日产公司联合,主要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而雪铁龙则把开发重点放在纯电动汽车上。早在1998年,雪铁龙就生产了5500多辆电动汽车,其电动标致106已经在市场上销售了7年,改型后,新一代电动车“伙伴”还将有5年的市场生命力。在法国的拉罗谢尔,随处可租赁电动小轿车。法国目前有7500辆电动汽车行驶。

■德国宝马公司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氢能源汽车的研究。1979年开发出第一辆氢能源汽车。1984年、1988年至1996年,宝马公司已经开发出四代氢能源汽车;2000年,宝马公司又开发出了系列氢能源小轿车。2001年,为了宣传环保理念,宝马公司15辆氢能源汽车组成的车队开始环球旅行,已行驶17万公里以上,路试证明氢能源汽车的动力性与速度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德国大众电动车的研究也进展颇快,在新世纪将推出首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德国奔驰公司在电动车项目已经花了200亿马克,有400个工程师专门攻关燃料电池。

■早在1992年,日本电动车协会就制定了电动车发展计划。 日本丰田公司1997年推出了量产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先驱”,1998年就热销市场,月产达2000辆以上。其产品除在本土销售外,还销往美国等国。目前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销售量已占世界混合动力车的90%。到2005年,日本的混合动力汽车年产将达30万辆。丰田公司的“先驱”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其燃料降低了1/2,排出的污染物质降低了1/2至1/10。2003年4月,丰田公司又推出了“先驱”二代产品,改型后的新车装备了被称为“新时代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THSII”。节能效果达到35.5公里/升,在实现低排放同时,其行驶性能也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此车2003年底开始销售,售价只有2万多美元。丰田新混合动力轿车“HV-1” 以及充分利用燃料电池特性独创的新一代概念跑车“Fine-S”,也在2003年汽车展会上亮相。

中国车业起飞的“绿翅膀”

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已为人类攻破,21世纪燃料电池汽车将成为世界汽车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虽然“列强”绿车势头正健,但我国民营股份制企业亦不甘人后。颇有意味的是,我国许多进入电动车行业的企业都是电池行业的成功者,他们要由造“心脏”发展到造整车。

■有“中国电池大王”之称的比亚迪公司总裁王传福早就宣称要做电动汽车制造商。以77%股比入主秦川汽车的比亚迪公司,在2004年推出中国第一款适合批量生产的比亚迪锂电子纯电动汽车。2004年一季度,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车在深圳投入出租运营,这种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可行驶350公里,成本价在10万元到12万元之间,零售价在14万元左右,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20亿元。在进行必要的改进后,将进入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2003年比亚迪投入巨资在上海建立了汽车研发中心,主要承担电动汽车和新款轿车的研发任务。

■雷天电动源(深圳)公司是一家专业化生产锂电子动力电池的高科技股份企业,也是国家863计划电动车项目的基地,其董事长钟馨稼就是我国著名的电池专家,他20年前就开始了电动车动力电池的研究,毕生致力于环保电池的开发研制。雷天公司研制的锂电池已经运用到轿车、中巴车、公共汽车等许多车型上。武汉运营的70多辆电动富康出租汽车,就是采用雷天锂动力电源;在北京西黄庄至阜城门运行的121路电动公共汽车,就是雷天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研制的,现已运营两年多,行程6万多公里。雷天开发的锂离子电池续驶能力达到300公里,可充电1000次以上,单车电池成本4万元左右。其研制的纯电动中巴车,最大时速为100公里,爬坡度为30%,一次充电匀速续驶里程达400公里,是全球第一辆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中巴车。2002年初,此车改装成集太阳能和锂动力电池于一体的纯电动中巴车,可以一边行驶一边利用太阳能自动充电,最大时速为110公里。

■2004年春天,万向集团的20辆电动汽车成为杭州环西湖旅游线路电动公交车,每辆车环西湖运行用时40分钟。万向投入示范性运行的将是第四代车型——43座金龙客车改装的大客车,充电时间为4~6个小时,一次充电续行里程可达280公里。万向在西湖周边地区和中心市区建立了若干个充电站,由于采用的是可拆卸电池,当电池耗尽时,司机可到充电站拆下旧电池换上新的,无须等待充电。

整车生产厂家是解决车内污染问题的直接责任人,厂家应意 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一个迅速提升自己品牌的良机。意识到这一点,就有能力控制配套产品的环保水平。

车内环境,赢者得商机

文/刘袁娜

车内毒气来自哪些部位

今年以来,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常州分中心,经常接到关于汽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咨询和要求委托检测电话。由于目前国内没有汽车空气质量控制标准及相应的检测规范,因此,一直无法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月中旬,该中心与常州电视台“社会写真”栏目合作,随机对五种不同档次的市场畅销车型,参照GB/T 18883-2002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标准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国产车还是进口车,无论是轿车还是小型客车,车内空气质量都不容乐观,如果使用空调长时间运行,情况会更加恶劣。同时,通过检测还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越是高档车,由于密封严,车内空气质量越是堪忧。

据常州监测中心分析,车内空气污染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车内所用地板革、顶棚、皮座椅及布艺座椅的粘合剂含有苯系物,其慢性挥发可造成车内空气污染。其次,内部装饰选用真皮、电镀、油漆、塑料装饰件等材料处理不当,会辐射出有害物质。为了保证车辆的舒适性,尤其是高档车,使用了保温防寒、隔声材料,而这些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也使用了乙酸乙酯、甲醛等可挥发物,它们的残留物挥发在车内空气中。

监测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蒋菊英认为,苯是强烈致癌物,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缺陷;甲醛又是可疑致癌致畸物,易使人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汽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但目前无法使其减少和避免,应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才能使汽车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如果能把汽车内的空气质量指标作为选车、购车的重要指标,就将极大地提高汽车厂家对该问题的认识,也是促进汽车厂家加快技改力度的促进手段。

消除车内毒气是一大促销良机

面对车内空气污染,消费者发现了问题,监测中心找出了原因,但是相关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却有难言之隐。虽然他们也意识到提高汽车内环境质量十分重要,但是使用环保材料要比一般材料贵50%,这样整车生产成本就会增加,产品降价空间就会缩小,不利于竞争。

目前还没有制订出《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因为制订这个标准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和严密的论证,在世界上都是个难题。但是企业不能因此而抱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专家呼吁,在正式标准未出台前,各汽车生产厂家应以人为本,在控制排气污染同时,也应考虑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整车生产厂家是解决该问题的直接责任人,他们应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产品质量的大事来抓。同时,厂家应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一个迅速提升自己品牌的良机。意识到这一点,就有能力控制配套产品的环保水平。此外,零配件生产厂家是车内污染源的直接生产者,也应从发展的眼光看到该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来解决污染的源头。

治理车内空气污染其实不难

消除车内污染的技术是否很神秘,采取相关措施究竟会给生产企业增加多少成本压力?为此,笔者采访了北京、保定、上海、深圳等地的一些研发消除车内空气污染相关产品的公司,发现其实这些技术就像层窗户纸,就看谁先去捅破。当然,这些办法基本上属于“治标”的范畴,要从根本上解决汽车车内毒气问题,还是要从驾驶舱内外的材料、粘合剂上入手,从法制上入手,彻底杜绝制造商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意识。

现在消除车内污染的技术有三种:

* 比较先进的“光触媒”技术。这项技术成本相对较高,若将其加入汽车空调内,通过循环达到杀菌的作用,整个空调系统就面临着改造,这样每辆车的成本就会增加上千元。

* 易拉罐式液体消毒剂,可以将其喷洒在车内使其附着在内饰件上。据悉,一般家用轿车大概需要50元左右,100毫升的剂量就可达到净化效果。当然由于液体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化学成分,长此以往会对汽车的内饰件有一定负面影响。

* 目前市场上净化空气比较有效的有第二代负氧离子空气器和第三代充触媒办法的净化器。将电源接头插入汽车的点烟器中,启动车内电源,即可正常工作达到杀灭车内空气中的细菌的目的。据悉,这种车载净化器在国内销售的平均价格为130元。有的产品还可以在其中加入天然精油,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这种方式在国外的普及率达80%以上,但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际“健康汽车”行动

文/张小明

“健康汽车”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有健康的车内环境,而车内空气污染,又是一个令全世界都头疼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欧洲就开始关注车内空气污染……

积极研究车内空气污染

美国人把室内和车内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药委员会(NHMRC)在考虑室内环境对健康影响时,把“室内环境”定义为“一天内度过1小时以上的非工业的室内空间”,除了办公室、教室、购物中心、医院、家庭以外,其中也包括汽车。

国际权威机构调查发现,汽车排放是主要空气污染源之一,每年一辆汽车发出730磅污染物,行驶12500英里产生1万磅的一氧化碳。就是坐在车内,人们也不可避免地呼吸着发动机的排放废气和未燃烧的燃料气体,以及来自轮胎、混凝土和沥青的颗粒物,还有汽车催化转化器的铂。美国每天死于哮喘14人,是20年前的3倍。科学家估计每年有5到1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针对空气污染所花费的健康医疗费用高达400到500亿美元。1999年美国的ARB和SCAQMD两个机构花费44万美元,耗时两年的研究结论是:车内的空气污染和有毒物质浓度比正常空气中高出10倍。2003年美国环保局运输与空气质量评估与标准办公室在“汽车及其燃料对空气污染的控制”的长篇报告中,也叙述了汽车内污染的有关研究。目前从美国到英国、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都在开始致力于汽车空气污染的研究。

制定严格的污染控制标准

国际上对车内空气污染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和配件的控制上,通过对这些物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测量污染程度。为此,德国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公司协调制定了汽车车内环境的标准,使得车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含量有了明确限制,如甲醛的浓度不得超过0.08mg/m3,这样不仅让消费者放心,也让汽车制造企业有章可循。德国的汽车制造厂家对于这些规定也十分配合,甚至将安全环保当成自己产品的新卖点,如奥迪公司成立了车内气味评测小组,进行细致入微的气味控制。

光触媒净化车内空气

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车内空气净化、改善措施主要有喷洒空气清新剂、活性碳吸附过滤、使用臭氧消毒和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等。其中,喷洒空气清新剂只能对污染欲盖弥彰,不足采用;而加装活性碳吸附过滤功能会因为时间的推延逐渐失去效力;臭氧消毒的方法则因其明显的副作用也不足取;此外,增加空气中负离子含量的方式虽然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却无法消除空气中原有的污染物质。专家认为,这些只是减少接触污染物的做法大多是“治标不治本”,属于被动的保护方法。

国外研究机构认为,“光触媒”技术最具解决车内污染问题的彻底性。“光触媒”的主要成分是纳米级的二氧化钛(TiO2)。二氧化钛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后,内部电子被激发,形成活性氧类的超氧化物,它超强的氧化能力,可以破坏病毒细胞的细胞膜,使细胞质流失死亡,凝固病毒的蛋白质,抑制病毒的活性,并捕捉、杀除空气中的浮游细菌,杀菌能力达到99.997%。

同时,二氧化钛受光照后生成的氢氧自由基能对有机物质和有害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净化环境、净化空气的功效,能从根本上解决车内空气的污染,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对人体绝对安全,因此被誉为当前国际上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最理想材料。目前,这种技术已经通过国际权威认证,由于其效果显著,被包括日本、我国台湾、美国等在内的广大地区人们所认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重视和应用

据悉,“光触媒”技术在日本被成功应用于汽车抗菌净化处理上,成为最新的车辆净化工具。例如,在日本,营业用车辆每月都要进行一次消毒工作,凡是使用“光触媒”处理后的车辆,在5年内不必再做任何消毒工作。在日本,已有数万辆的汽车接受过“光触媒”处理。新车出厂前使用“光触媒”处理,可以有效除去新车刺鼻的味道,大大提高行车环境和驾驶感受。日产汽车最近上市的Cima以及丰田汽车的Corolla,其侧视镜就经过了二氧化钛处理,具有特殊的防雾功能。同时,“光触媒”可以主动净化废气,这对长时间驾车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福音,使用“光触媒”处理的车辆,车内的空气往往比车外的要更洁净、更安全,因此备受汽车行业关注。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龚晓龙谈——

欧美控制车内污染举措

汽车的排放对人类的影响是一个渐进和相对漫长的过程,但是不适当地选择制造汽车的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更直接和显而易见。

目前,欧美环保部门IMDS (国际材料数据系统组织)和EPA (美国环保局)对不可用及受控制的材料列出清单,凡是在此清单上的材料和零件用量超过标准要求的汽车生产厂家和零件供应商都必须申报。对于那些技术上必须使用的材料,要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对于这些有害物质,环保部门还要求尽快开发替代物质来代替,并且对限制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全面检查。同时汽车生产厂家要求其供应商定期向他们和环保组织申报。申报者应对其申报材料的真实及准确性负责。一旦发生未经审批的限制材料进入市场,申报者将负担巨额的罚款,产品召回,清理污染和由此所涉及的一切法律费用,甚至主要负责者将会被判刑。

在欧美,减少汽车内饰有害物质的散发有多种不同途径。例如采用水质涂料来取代溶剂涂料,以此减少汽车内饰件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生和散发。目前许多内饰部件采用水质聚亚安酯作为涂料,由于其特性是对化学物质、温度和紫外线反映相对稳定,挥发量小,正广泛地应用在汽车的仪表板和其他塑料件上。另外,沃尔沃汽车公司采用无铬皮革以减少驾驶室内有害气体的散发。通用汽车公司要求所有的内饰件供应商不能使用聚氯乙烯材料。

安全、节能与环保被并称为汽车业三大永恒主题。其中,节能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现:降低汽车自重、回收汽车制动时的能力、提高发动机效率;而环保主要是要降低发动机排放。

清洁动力 从“心”开始

文/图 王冀

“健康汽车”有“良心”

很多人认为从上个世纪开始的环境污染之罪魁是汽车,一是因为其排放的尾气严重污染大气,二是它极大地消耗了有限的能源——石油。当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时,人们对“健康汽车”的渴望也就愈发强烈。

而“健康汽车”除了驾驶舒适、安全外,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把这天生就不“绿”的“油耗子”改造成“良民”,对环境友善的同时也对其消费者友善。问题集中在两个焦点上:一个是降低油耗,另一个是降低排放。这些都取决于发动机设计、制造技术的改进。

汽车的动力源是发动机,它就相当于汽车的心脏。平时我们说一个人好,说他有良心;同样,一款环保、节能的健康汽车也要有一颗“绿色”的“良心”——也就是要有一款低排放、低油耗的发动机。

低排放利环境利健康

发动机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加工转化中心,它就像魔法盒子一样,把吸入的石油变成澎湃动力。不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凡事都有利有弊,发动机也不例外,它在输出动力的同时也产生废气。废气中含有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也正因为它有着这样的特点,人们对它又爱又恨。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内二氧化氮的浓度高、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是由于机动车排放造成的。而且由于城市内道路车辆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一氧化碳的浓度高,严重损害了行人、司机、交通警察的健康。

不仅如此,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进行进一步反应,形成淡蓝色烟雾直接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并对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1998年就出现过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多人死伤;2001年,同样的事件在南宁发生。

而机动车带来的颗粒污染物危害亦不可忽视。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国内2/3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颗粒物超标严重。这些颗粒物被人们吸入后可以直达肺的深处,且不易被排出,对人体危害大。

从2000年开始,为了改善由于车辆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我国开始分阶段实行机动车排放标准。由于该标准参照了欧洲的排放标准,其中第一阶段排放限值,相当于欧州Ⅰ号排放标准;第二阶段排放限值相当于欧州Ⅱ号排放标准,简称为欧Ⅰ、欧Ⅱ标准。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时间部署,2000~2001年达到欧Ⅰ排放标准,2004~2005年达到欧Ⅱ标准;2008年实施相当于欧Ⅲ标准的国家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争取在2010年前后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欧Ⅰ和欧Ⅱ排放标准的技术原理是一样的。要求车辆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加三元净化装置,只有采用这样的控制,车辆才能达到欧Ⅰ以上的标准。欧Ⅱ标准要求控制系统的精度更高,净化器的性能更好。到目前为止,闭环控制加三元净化器是世界各国实行尾气排放控制的有效方法。

而欧Ⅲ标准对发动机的要求更高。通过使用高压共轨等先进技术,将废气及颗粒物的排放尽一步降低。

国内整车、发动机企业在降低排放、节能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得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水平在3年的时间内成果跨越了20年。目前,有多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油机、柴油机在国内企业生产。2003年底,一汽无锡柴油机分公司成功开发出奥威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满足欧Ⅲ排放标准,将我们与国际先进柴油机水平拉近了近20年。

低油耗省能源省钞票

为了降低油耗,国际上各整车企业在开发新式发动机上下了很大功夫。最初的发动机使用化油器供油,现在已经普遍开始使用多点电喷技术,其他如汽油直喷技术、稀薄燃烧技术等都开始应用,电动车也开始进入商业运营。如日本丰田公司在2002年推出了油电混合动力车Prius,它在高速行驶时使用传统发动机提供动力,而在低速时使用电动机驱动,这样做可以大幅度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并降低排放。

汽车油耗低不仅对国家有利,对消费者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举个例子,以每辆车每年行驶15000公里计算。如果百公里油耗是6升,按现在3.64/升的油价计,每年的油费是3114元;如果油耗翻番,油钱也将涨至6228元。反之,如果采用新技术,欧洲企业已率先进入商业生产的小型高速柴油机技术,使用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德国大众公司在路波和奥迪A2轿车上搭载1.2升TDI柴油机,其百公里油耗仅3升,排放达欧IV标准。

所以,作为消费者,选择一款安装低油耗发动机的汽车,就是不仅为自己节省了钞票,也对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这才是“健康汽车”、健康消费。

事实上,现在很多发动机企业都已经开始打节能、环保牌。在2004年4月举行的内燃机展上,一些发动机企业把“环保”、“清洁”、“绿色动力”等口号写到了自己的展台上,由于水平的提高,在这方面我们国内的企业也毫不逊色。比如广西玉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自己开发了满足欧Ⅲ排放的YC6113发动机,并将其描述为“纯净新境界”。

推荐访问:健康 汽车 刊中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