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计划

贵州西部冬春连旱特征及成因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6 08:41:56   浏览次数:

工作中对贵州冬、春季干旱天气的天气形势分析可知,造成贵州冬、春季干旱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南热低压,其存在常伴有偏南大风,天空晴朗少云、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湿度减小、无降水、蒸发旺盛等天气特征[19],而西南热低压发展与维持又与特定的大气环流背景相关。为了分析贵州西部春连旱年的环流原因,本文选取了2009[CD1]2010年、1987[CD1]1988年、1968[CD1]1969年、1978[CD1]1979作为典型冬春连旱年,并对合成平均场和合成距平场进行分析。

3.2.1冬春连旱年冬春季环流特征

分析这4次典型的冬、春季连旱年500、700和850hpa及海平面气压场的平均环流图(图略)发现:贵州西部冬春连旱年北半球500hpa平均图上,东亚大槽在140°E附近,较多年平均位置偏东10个经度左右,我国大部分地区为槽后西北气流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在105°E附近,比多年平均位置偏西20个经度左右。这与许炳南老师的研究较一致[11],700hpa及以上基本盛行偏西风或西北风,850hpa和海平面气压场基本受变性冷高压及偏北气流影响,春季也常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但气流较弱。致使北方冷空气影响偏东偏北,不易南下影响贵州西部,加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切断了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从而造成贵州西部冬、春季长时间维持少雨干旱天气。

典型冬春连旱年12月[CD1]次年5月距平场上,100hpa(图3a)50°N以南为负距平,负距平中心(-20 gpm)在朝鲜半岛附近,西南地区为-4~-12gpm 的负距平区,正距平范围小,正距平中心(24gpm)在吉尔吉斯坦附近;500hpa(图3b)的45°N以南为负距平,负距平中心(-40gpm)在伊朗附近,西南地区为-8~-12gpm的负距平区,正距平范围小,强度弱,正距平中心(40gpm)在勘察加半岛附近;但海平面气压场上(图3c)负距平区范围扩大且强度增强,中国大部地区为负距平,四川—重庆—贵州西部—云南为-4~-8hpa 的负距平区。

3.2.2冬春连旱年冬季环流特征

典型冬春连旱年12月[CD1]次年2月平均距平场上,100hpa上(图3d)40°N以南为负距平,负距平中心(-40gpm)在阿富汗附近,西南地区为-10~-20gpm 的负距平区,45°N以北为正距平区,50~65°N附近为一东西向大值带,正距平中心(40gpm)勘察加半岛附近;500hpa(图3e)45°N以南为负距平,负距平中心(-50gpm)在巴基斯坦附近,西南地区为-5~-10gpm的负距平区,新疆北部到俄罗斯为正距平;正距平中心(+80gpm)在俄罗斯中部;海平面气压场上(图3f)45°N以南为0到负距平,中国大部地区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0~-4hpa的负距平区。

3.2.3冬春连旱年春季环流特征

典型冬春连旱年3[CD1]5月距平场上,100hpa(图3g)上的65°N以南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20gpm 左右的负距平区,正距平范围小,在70°N以北,正距平中心(90gpm)在东西北利亚;500hpa上(图3h),中高纬度的40°~70°N为负距平,负距平大值带55°~60°N之间,大值中心(-40gpm)在贝加尔湖附近,西南地区为5gpm的正距平区;海平面气压场上(图3i)50°N以南为0到负距平,中国大部地区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0.5~1hpa的负距平区。

4结论与讨论

贵州西部冬春季降水量呈波动变化,从总的气候趋势看,贵州西部冬春季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冬春季降水偏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85年以前,偏少的年份主要集中在1985年以后。冬春季降水量在20世纪60[CD1]80年代前期持续偏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急剧减少, 20世纪90年代持续偏少,进入2000年后,冬春季降水量有所增加。

贵州西部1961[CD1]2010年有9a出现了明显的冬春连旱,最重的是2009[CD1]2010年,其次是1978[CD1]1979年。冬春连旱发生最为频繁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5[CD1]1989年贵州西部有4个年度出现了冬春连旱。

貴州西部的冬春季连旱年500hpa平均高度上具有东亚大槽异常偏东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的环流特征。在北半球100hpa平均距平场上,50°N以南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4~-12gpm 的负距平区;500hpa平均距平场上,45°N以南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8~-12gpm的负距平区;海平面气压平均距平场上,中国大部地区为负距平,西南地区为-4~ -8hpa的负距平区,多热低压存在,致使北方冷空气偏北偏东,不易南下影响贵州,加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切断了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向北输送,从而造成贵州西部冬春连旱天气。

参考文献

[1]宋连春,邓振镛,董安祥,等.干旱[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132.

[2] 毕慕莹.近40年来华北干旱的特点及其成因[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23-321.

[3] 魏凤英,曹鸿兴.华北干旱异常的地域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1998,9(2):205-211.

[4] 符淙斌,温刚.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1):422-29.

[5] 王革丽,杨培才,王咏春,等.中国北方地区旱涝的年代际预测分析研究[J].高原气象,2007,26(1):67-74.

[6] 俆国昌,张志银.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J].高原气象,1983,2(2):9-16.

[7] 白虎志,谢金南,王宝灵,等.1997年甘肃省特大干旱事件的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1999,18(1):55-62.

[8] 王咏青,陈联寿,罗哲贤青藏高原对其东北侧干旱形成的数值试验[J].高原气象,2002,21(6):529-535.

[9] 范广洲,程国栋.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影响的模拟(I):对大气环流影响[J].高原气象,2003,22(增刊):45-57.

[10]秦剑,琚建华,解明恩,等.低纬高原天气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93-97.

[11] 许炳南,张弼洲,黄继用,等.贵州春旱、夏旱、倒春寒、秋风的规律、成因及长期预报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7-137.

[12] 池再香,胡跃文,罗顺祯.黔东南州近半个世纪夏季干旱气候变化分析及预测方法[J].贵州气象,2005,29(3):9-13.

[13] 林爱兰,郑彬,谷德军,等.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有关的两类海温异常型[J].高原气象,2009,28(5):1189-1201.

推荐访问:贵州 成因 冬春 特征 西部


[贵州西部冬春连旱特征及成因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