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借款合同

【方法指导】“等比数列”学法指津

作者:jnscsh   时间:2020-08-18 12:05:22   浏览次数:

 “等比数列”学法指津

 摘要:等比数列时高中数列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等比数列往往能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知识相结合,具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就等比数列教学中涉及的性质结论、思想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以求举一反三。

 关键词:等比数列

  一、 知识 精讲 1. 如果一个数列  na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等比数列的公比,我们通常用字母 q ( 0 q  )表示。数学语言描述:对于数列  na ,如果满足1 n na qa ( 2 n  、*n N  , q 为常数, 0 q  ),那么  na 为等比数列。

 2.当等比数列的公比 1 q  时。该等比数列为常数列。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nna aq ,对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我们有以下结论:

 ①n mn ma a q ;②nn mmaqa  ( m n  ,此结论对于nn mmaa 有意义时适用)。

 4. 等比数列的增减性:若10 a  ,当 1 q  时,等比数列  na 为递增数列;当 0 1 q  时,等比数列  na 为递减数列;当 0 q  时,等比数列  na 的增减性无法确定(摆动数列)。若10 a  ,当 1 q  时,等比数列  na 为递减数列;当 0 1 q   时,等比数列  na 为递增数列;当 0 q  时,等比数列  na 的增减性无法确定(摆动数列)。

 5. 如果在数 a 和 b 中间插入一个数 G ,使得 a 、 G 、 b 三数成等比数列,那么我们就称数 A 为数 a 和 b 的等比中项,且2G ab  。

 6.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 设数列  na 是公比为 q 的等比数列,那么该数列的前 n 项和  1111, 11, 11 1nnnnana qS a qa a qqq q          。

 7.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

 (1)在等比数列  na 中,若 m n p q    ,则m n p qa a a a  ; (2)在等比数列  na 中,若 2 m n p   ,则2m n pa a a  ; (3)对于等比数列  na ,若数列  kn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  kna 也是等比数列; (4)若数列  na 是等比数列,则对于任意实数  ,数列  na  、  na也是等比数列; (5)若数列  na 是等比数列且 0na  ,则数列1na   也是等比数列; (6)若数列  na 是等比数列且 0na  ,则数列   log ana 为等差数列; (7)若数列  na 和  nb 都是等比数列,则数列  n na b 也是等比数列; (8)若nS 是等比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则nS 、2n nS S  、3 2 n nS S  、…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nq ; 二 、 方法指引 1.等差数列的证明:①nna AB  ( 0 B  );②nnS a bq   ( 0 q  、 1 q  ), 0 a b   ;③证明1 nnaa为常数(对于 0na  适用);④证明21 2 n n na a a   。

 2.当引入公比 q 辅助解题或 q 作为参数时,注意考虑是否需要对 1 q  和 1 q  进行分类讨论。

 3.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不是等比数列,讨论数列是否等比数列,求解含参等比数列中的参数这四类问题同源。

 4.注意巧用等比数列的主要性质,特别是m n p qa a a a  ( m n p q    )和2m n pa a a ( 2 m n p   )。

 5. 三数成等比数列,一般可设为aq、 a 、 aq ;四数成等比数列,一般可设为3aq、aq、aq 、3aq ;五数成等比数列,一般可设为2aq、aq、 a 、 aq 、2aq 。

 三、典型例题 例 1

 数列  na 为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它的前 n 项和为 80,且前 n 项中数值最

 大的项为 54,它的前 2n 项和为 6560,求首项1a 和公比 q 。

 解:若 1 q  ,则应有22n nS S  ,与题意不符合,故 1 q  。依题意有:

   121180 (1)116560 (2)1nna qqa qq    (2)(1)得21821nnqq即282 81 0n nq q   

 得 81nq  或 1nq  (舍去), 81nq   。

 由 81nq  知 1 q  ,  数列  na 的前 n 项中na 最大,得 54na  。

 将 81nq  代入(1)得11 a q  

 (3), 由1154nna aq  得154naq q  ,即181 54 a q 

  (4), 联立(3)(4)解方程组得123aq 。

 例 2

 (1)已知  na 为等比数列,32 a  ,2 4203a a   ,求  na 的通项公式。

 (2)记等比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已知166na a   ,4 3128na a , 126nS  ,求 n 和公比 q 的值。

 解:(1)设等比数列  na 的公比为 q ( 0 q  ),2 4203a a   ,则33203aa qq  , 即2 2023qq  也即1 103qq  ,解此关于 q 的一元方程得13q  或 3 q  。

 33nna a q ,3312 2 33nnna       或32 3 nna   。

 (2)在等比数列  na 中,有4 3 1128n na a aa  ,又166na a   ,联立解得 1264naa 或1642naa ,

 由此知 1 q  ,而11261nna a qSq ,从而解得 26qn 或126qn。

 例 3

 已知数列  na ,其中 2 3n nna   ,且数列  1 n na a  (  为常数)为等比数列,求常数  。

 解:

  1 n na a  为等比数列,那么     21 2 1 1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    ,将2 3n nna   代入并整理得1(2 )(3 ) 2 3 06n n       ,解之得 2    或 3    。

 例 4

 设  na 、  nb 是公比不相等的两个等比数列,n n nc a b   ,证明数列  nc 不是等比数列。

 解:设  na 、  nb 分别是公比为 p 、 q ( p q  )的两个等比数列,要证明  nc 不是等比数列,我们只需证22 1 3c cc  即可。事实上  22 2 2 2 22 1 1 1 1 1 12 c a p bq a p ab pq b q         2 2 2 21 3 1 1 1 1 1c c a b a p bq a p     

  2 2 2 21 1 1b q ab p q   , p q  ,2 22 p q pq    ,又1a 、10 b  ,22 1 3c cc   ,  数列  nc 不是等比数列。

 四、同步训练 1.已知等比数列  na 中21 a  ,则其前 3 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 . A  , 1  

  . B     ,0 1,  

  . C   3,

  . D    , 1 3,   

 2.已知  na 是等比数列,4125 2  a a , ,则1 2 2 3 1 n naa a a a a   

 . A   16 1 4n 

 . B 16 1 2n 

 . C 321 43n 

  . D 321 23n 

 3.若实数 a 、 b 、 c 成等比数列,则函数2y ax bx c    与 x 轴的交点的个数为(

 )

 . A 0

  . B 1

 . C 2

  . D 无法确定

 4. 在数列  na 中, 0na  ,且  1 n na a是公比为 q ( 0 q  )的等比数列,该数列满足1 1 2 2 3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n N  ),则公比 q 的取值范围是(

 )

 . A1 202q 

 . B1 502q 

 . C1 202q  

  . D1 502q  

 5.设数列  nx 满足1log log 1a n a nx x  ( 0 a  , 1 a  ,*n N  ),且 1 2 100100 x x x    ,则101 102 200x x x    __________。

 6.设  na 为公比 1 q  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24 8 3 0 x x    的两根,则 2007 2006a a __________。

 7.设  n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 2 q  ,且301 2 3 302 aa a a   ,则3 6 9 30a a a a   __________。

 8.设两个方程21 0 x ax    、21 0 x bx    的四个根组成以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ab  ________。

 9.设数列 { }na 为等比数列,  1 2 11 2n n nT na n a a a     ,已知11 T  ,24 T  。

 (1)求等比数列 { }na 的首项和公比; (2)求数列 { }nT 的通项公式。

 10.设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已知   2 1nn nba b S   

 (1)证明:当 2 b  时,  12 nna n  是等比数列; (2)求  na 的通项公式。

 11.已知数列 { }na 和 { }nb 满足:1a   ,124, ( 1) ( 3 21)3nn n n na a n b a n       ,其中  为实数, n 为正整数。

 (1)对任意实数  ,证明数列 { }na 不是等比数列; (2)试判断数列 { }nb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 0 a b   ,nS 为数列 { }nb 的前 n 项和。是否存在实数  ,使得对任意正整数 n ,都有na S b   ?若存在,求 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同步训 练参考答案】

 1. D

 解析:设数列的公比为 q ,那么23 1 2 3 2 211aS a a a a a q qq q         ,函数1( ) 1 f q qq   ( 0 q  )的值域为     , 1 3,    ,从而求得3S 的取值范围。

 2. C

 解析:等比数列  na 的公比53321 18 2aqa   ,显然数列 1 n na a也是等比数列,其首项为2 221 2281 2aa aq   ,公比221 11 11 12 4n n nn n na a aq qa a a        , 1 2 2 3 118 14321 41314nnn na a a a a a            。

 3. A

 解析:

 a 、 b 、 c 成等比数列,2b ac   ,  二次函数2y ax bx c    的判别式2 24 3 0 b ac b      ,从而函数与 x 轴无交点。

 4. 1 1 2 2 3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21 1 1 n n n n n na a a a q a a q     ,而 0na  , 10n na a  ,21 q q    即21 0 q q    ,解得 15 1 52 2q   ,而 0 q  ,故公比q 的取值范围为1 502q  。

 5.100100a

  解析:1log log 1a n a nx x  ,即1log 1nanxx ,也即1 nnxax ,从而数列  nx 是公比为 a 的等比数列。

  100 100101 102 200 1 2 100100 x x x x x x a a         。

 6. 18

 解析:24 8 3 0 x x    的两根分别为12和32, 1 q  ,从而200412a  、200532a  ,

 200520043aqa   。

  2 22006 2007 2004 20052 3 18 a a a a q        。

 7.202

 解析:

  15301 2 3 30 1 302 a a a a a a    ,21 302 4 aa    ,        55 5 52 10 5 10 203 6 9 30 3 30 1 32 1 30 1 304 2 2 a a a a a a a a a a q a a q             。

 8.274 解析:设该等比数列为1x 、2x 、3x 、4x , 1 4 2 3x x x x  2 3 21 18 1 x q x   , 11 18 2 2x    ,从而212x  、32 x  、42 2 x  , 1 1 272 2 24 2 2 2ab          。

 9.解:(1)对于等式  1 2 11 2n n nT na n a a a     ,令 1 n  得1 11 T a   ;令2 n  得2 1 2 22 2 4 T a a a      ,22 a   ,212aqa   。

 (2)12 nna ,则2 2 12( 1) 2 ( 2) 2 2 2n nnT n n n          

  ① ① 2  得

  2 3 12 2 2 ( 1) 2 ( 2) 2 2 2n nnT n n n       

 ② ②  ①得:

   2 3 1 112 1 22 2 2 2 2 ( 2 ) 2 21 2nnn n n nniT n n n n             。

 10.解:(1)证明:由题意知12 a  ,且   2 1nn nba b S    ,  11 12 1nn nba b S   

 两式相减得    1 12 1nn n nb a a b a     ,即12 nn na ba 

  ① 当 2 b  时,由①知12 2 nn na a  ,于是    11 2 2 2 1 2n n nn na n a n         12 2 nna n  

 又111 2 1 0na    ,所以  12 nna n  是首项为 1,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2)当 2 b  时,由(1)知1 12 2n nna n    ,即  11 2 nna n  ;

 当 2 b  时,由①得

 1 111 12 2 22 2n n nn na bab b       22nnbbab   122nnb ab      111 12 22 2n nn na b ab b           2 12nbbb   12 112 2 2 22nn nnab b nb           11.解:(1)证明:假设存在一个实数  ,使 { }na 是等比数列,则有22 1 3a aa  ,即 2 2 22 4 4 4( 3) ( 4) 4 9 4 9 03 9 9 9                 ,矛盾。

 所以 { }na 不是等比数列. (2)解:

      1 11 121 3 1 21 1 2 143n nn n nb a n a n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3 213 3nn na n b         。又1( 18) b    ,所以

 当 18    时,*0( )nb n N   ,这时  nb 不是等比数列; 当 18    时,1( 18) 0 b     由上可知 0nb  ,*12( )3nnbn Nb    。

 故当 18    时,数列  nb 是以 ( 18)    为首项,2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由(2)知,当 18    时, 0nb  , 0nS  ,不满足题目要求。

 18     ,故知 12183nnb       ,可得  3 218 15 3nnS             , 要使na S b   对任意正整数 n 成立,即  3 218 15 3na b              ,

 得  31852 21 13 3n na b                

  ① 令2( ) 13nf n     ,则 当 n 为正奇数时,51 ( )3f n   ;当 n 为正偶数时,5( ) 19f n   。

 所以 ( ) f n 的最大值为5(1)3f  ,最小值为5(2)9f  。

 于是,由①式得  318 18 3 185 9 5 3 5a bb a              。

 当 3 a b a   时,由 18 3 18 b a      知,不存在实数  满足题目要求; 当 3 b a  时,存在实数  ,使得对任意正整数 n ,都有na S b   ,且  的取值范围是( 18, 3 18) b a     。

推荐访问:等比数列 学法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