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借款合同

国内图情领域农民工群体研究综述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5 10:04:49   浏览次数:

[提 要]农民工群体是中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图情领域农民工群体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农民工信息需求及行为研究、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研究两大方面阐释了研究现状及主要内容。当前存在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研究层次有待深入、研究视野需要拓展等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信息需求;综述

一、概述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产物。由于文化层次、知识技能等方面相对欠缺,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从事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工作之余的生活也较为封闭、单调,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当下社会转型时期,关注农民工群体,提升其社会地位、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不仅对于优化社会结构、实现公平正义起到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本质。

图情领域对于农民工群体的研究可追溯至21世纪初,当时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一般将其纳入弱势群体范畴之中,并对弱势群体进行全局性的研究分析。2005年,图情领域内首次明确将“农民工”单独提出,将其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此后,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不断开展起来。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的高级检索中,将学科限定为“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以“农民工”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18年5月22日。经检索,共获得论文353篇,剔除不相关文献,得到有效论文336篇。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图情领域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农民工信息需求及行为研究,包括农民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行为和方式、信息权益保障等;另一类为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研究,包括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意义、服务现状、改进路径等。

二、农民工信息需求及行为研究

(一)农民工需求现状的实证研究

信息需求是图情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不少学者都对农民工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实证分析。张玫对广州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民工信息需求集中在休闲、就业、法规和理财等领域[1]。林少薇将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归纳为精神文化需求、就业培训及就业信息咨询、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咨询、医疗与保障信息[2]。胡晓鹰以新生代农民工为切入点,通过调研发现,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信息的关注度更高,更关注住房、教育、社会保障、文娱信息等相关信息,对权益保护信息的关注度也有大幅度提升[3]。刁松龄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结果,根據不同的信息需求特点,将农民工分为返乡型、徘徊型、融入型三类,其信息需求分别侧重于技能培训信息、文化娱乐信息和法律维权信息[4]。总结来说,基于实证调研,了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状况,继而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其需求,是当前对农民工信息需求问题的主流研究模式。

(二)农民工的信息获取方式研究

在信息获取方式上,综合众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数据,“广播电视”和“与人交谈”仍是大部分农民工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民工利用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比例有所增加,这在青年农民工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有学者对长沙市区近千名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发现,网络和电视是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分别占到57.7%、68.5%[5]。而对于公共信息机构,农民工对其使用率较为低下。从刘瑶等人在苏南地区对农民工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几乎一半的农民工平均一个月一次图书馆也不去[6]。胡杨玲通过对深圳青年农民工的调研发现,从未去过公共图书馆的农民工占调查总数的57.1%[7],而根据颜敏等人对东莞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显示,72%的农民工从没去过图书馆[8]。这样的数据值得所有图情领域的学者及工作人员深思。事实上,农民工对于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的信息机构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很多农民工直接把新华书店等同于图书馆,对于图书馆的准入门槛、借阅流程、服务范畴不甚了解,也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例如,绍兴图书馆针对农民工群体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就有外来务工者为此感激不已,把自已应有的权利视为赐予[9]。

(三)农民工阅读特征研究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探讨。王鹏通过对重庆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农民工阅读重视程度整体有所提高,阅读方式倾向于数字化、阅读需求范围比较宽泛、阅读内容相对庸俗[10]。刘瑞芳等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阅读具有网络性与浏览性、通俗性与娱乐性、广泛性与盲目性[11],朱刚等人对江苏常州的实地调研也印证了这一观点[12]。可以说,通俗类、网络化、盲目性是当前农民工阅读的最大特点。

(四)农民工的信息权益保障研究

所谓信息权益,是指跟信息本身以及获取信息渠道、方式、路径有关的一系列权益。农民工群体和其他群体一样,有平等的权利享有这些权益,而当前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刘琣认为,农民工信息权益的缺失主要是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误、受教育差距、社会不平等和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薄弱几方面的综合作用与影响,[13]并认为要从强化农民工信息权益维护的制度建设、提升农民工信息素质和维权意识、创造平等博大的信息社会环境,弘扬和谐平等的公共信息服务理念几方面着手改进。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改进策略,苗地等人认为要通过加强企业与社区合作、充分发挥图书馆延伸服务功能[14],使这一现状得以长足改善;武晓丽等提出要建立公共信息服务机构,通过在公共社区设立电子信息平台[15],使农民工便捷地掌握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就业培训、文化娱乐等各类信息;还有学者提出,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打造政府、市场、社会与公众四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多中心治理模式,不断推进农民工的信息权益保障。此外,广泛开辟农民工信息获取渠道[16]、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道德教育、建立科学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评价体系[17]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农民工信息素养与城市融合的交叉研究

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农民工更好地适应社会,必须要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有学者从农民工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将其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进行交叉研究。陈喜红认为,农民工的分布、居住和文化素养影响其与城市社会的融合[18],朱明通过研究发现,信息情报的缺失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信息缺失直接导致了农民工流动成本增加、维权困难、社会参与度不高,由此,他提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信息机制建构[19],在国家调控的基础上,进行农民工之间、农民工与政府之间、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多方互动,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有学者从当前农民工信息素养的缺失出发,提出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政策法规机制、信息服务机制、协调支撑机制[20],以助力农民工早日实现城市融合。

三、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研究

(一)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必要性和意义

概括来说,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一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所在。图书馆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机构,理应提供免费且无差别的公众服务,使农民工能够顺畅获取自身所渴望的知识信息,真正享受现代文明成果[21]。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和谐社会是根据我国现实国情提出的发展策略,这与社会转型期图书馆的公平服务、开放服务、免费服务的理念诉求完全一致[22],同时,农民工由于长期处于社会底层,长期的自卑和封闭容易产生过激的行动和病态的心理,图书馆的关爱和服务,可帮助其建立起生活的目标和方向[23],从而可一定程度上消除隐性的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三是图书馆宗旨的本质体现。因此,提供无差别的信息服务、对农民工这类弱势群体实现人文主义倾斜,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真谛。

图书馆为农民工积极开展服务,有利于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提升农民工信息素养,增强农民工城市认同感,同时对加快城市化进程、构建新型社会关系网络、促进文化融合也意义重大。

(二)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现状研究及改进措施

当前,农民工对图书馆使用率普遍偏低。不少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概括来说,这一现状是农民工自身因素和客观条件制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这一问题的改进措施主要可归纳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几方面。

四、研究现状评述

随着国家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持续重视,图情领域对于农民工的研究也在日益升温。近几年,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成果与日俱增,研究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充实,研究角度也得到了丰富和深化。相比之前理论研究独占大头的状况,当前对农民工群体实证研究的成果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使得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总结来说,当前图情领域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研究方法方面

当前,图情学者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依然集中在本领域最常用的幾种研究方法,理论性文章多使用文献调查法,实证性的文章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这些研究方法在图情领域内使用概率较高,相对成熟,但缺乏创新性。学者们应该充分挖掘本领域的研究方法,并主动向国外同行学习,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理论研究方法,使之运用于我国图书情报研究中。当前,有部分学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杨雅等学者采用布伦达·德尔文的意义建构理论,调查农民工的信息需求。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发挥创新意识,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图情领域。例如,谢镕键等学者引进心理学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农民的阅读需求进行分析。[24]但总体而言,采用创新性研究方法的文献只占少数,为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体系,学者们应多做创新性尝试,从新的视角进行农民工群体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层次方面

从现有文献来看,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研究层次有待深入。在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行为研究方面,实证研究的文章一般采用固定的模式,概括来说,都是通过问卷调研或访谈的方式,获得农民工信息需求的习惯、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使用频率、对图书馆的了解程度等,继而由此提出全局性、概述性的改善路径。这样的研究有真实的数据支撑,却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很容易出现针对所得现象,简单利用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研究模式,鲜有透过数据表面进行深层次挖掘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在农民工信息需求及行为研究这一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譬如农民工信息缺失的溯源、信息素养提升的践行构架、政府的政策倾斜及资金投入、企业及人才市场的辅助培养机制等。这些都有待相关学者进行研究。同时,需要提出的是大部分学者对农民工群体的信息需求研究多为单一的一次性研究,数据生成的周期较短[25],调研范围也相当有限,因此,是否能推论出普适性的结论仍有待商榷。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应具备持续性、系统性的研究意识,从而更深层次地探讨本质性的问题。

(三)研究视野方面

综合当前的文献,笔者认为,研究视野应进一步拓展。在图书馆为农民工群体提供服务的研究上,大部分文章都是从图书馆角度出发提出设想,而事实上,要切实做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单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运作的顺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为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需要配备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图书馆馆员,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同时,作为农民工容纳量最多的企业,需要树立重视农民工信息教育的意识,与图书馆进行合作。因此,要想真正服务农民工,图书馆应与企业、政府联动配合。学者们应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更好地为农民工服务。此外,当前学术界还有一些存在争议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是否应该为农民工提供专门的阅读场所,专门化的图书馆会不会造成农民工的心理负担等等,这些还有待学者们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玫.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7,(1).

[2]林少薇.完善农民工服务是城市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J].图书馆杂志,2010,(5).

[3]胡晓鹰.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与服务对策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5).

[4]刁松龄.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农民工信息服务研究——以珠三角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4).

[5]张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信息需求及图书馆服务路径初探——基于长沙市区的抽样调查[J].图书馆,2013,(6).

[6]刘瑶,张新岭,林竹.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与公共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

[7]胡杨玲.青年农民工公共图书馆消费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8,(4).

[8]顏敏,郑淼.东莞农民工阅读需求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5).

[9]赵任飞.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8,(8).

[10]王鹏.农民工群体阅读服务及文化权益保障探析——基于对重庆市农民工群体的调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

[11]刘瑞芳,武晓丽.公共图书馆开展新生代农民工阅读推广服务探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1).

[12]朱刚.“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的阅读保障[J].图书馆杂志,2012,(10).

[13]刘琣.包容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信息权益保护[J].情报资料工作,2011,(4).

[14]苗地,洪伟达,王政.图书馆保障弱势群体信息权益的对策研究——以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为视角[J].图书馆建设,2014,(2).

[15]武晓丽,王晓云,刘瑞芳.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调查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

[16]王学勤,刘勇.浙江省农民工的信息行为分析与服务对策研究[J].图书馆,2014,(1).

[17]刘勇,王学勤.新生代农民工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7).

[18]陈喜红.社区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4).

[19]朱明.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信息情报机制的建构[J].情报资料工作,2008,(2).

[20]杨玫.农民工市民化信息保障中的政府机制研究[J].图书馆,2014,(1).

[21]王亲玲.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7,(4).

[22]郭翠华.关注农民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J].图书馆,2008,(6).

[23]傅燕芳.谈公共图书馆为新生代农民工服务的有效途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

[24]谢镕键,何绍华.基于人格结构理论的乡村图书馆建设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

[25]吕莉.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民工需要反思的问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

[责任编辑:黄贝如]

推荐访问:农民工 综述 群体 领域 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