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承揽合同

一刀一世界 一纸—春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1 09:43:35   浏览次数:

似乎,没有哪一种艺术和剪纸一样,和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婚葬、寿筵、节日、祭祀,乃至刺绣,都离不开剪纸的身影,服饰、门窗、镜子,灯盏……各种日常用品给剪纸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创作天地可以说,每个民族的剪纸都记载着这个民族最真切的生活气息。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几张纸,生活的多彩斑斓、酸甜苦辣,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刻画出来。

生活百味剪出来

最早接触剪纸,是孩提记事时,春节家里窗户上贴着的窗花。纯白透明的窗户上贴上精美生动的窗花,新年的喜庆马上勾勒出来。自此,那些红彤彤的影子,就成了童年里最美好最向往的风景。

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很难再找到哪一种艺术和剪纸一样,和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但凡岁时节令、居住、服饰、诞生成年、婚葬、寿筵,都在剪纸中得到了反映。在旧时的农村里,人们还常常把剪纸技艺高低作为品评媳妇灵巧或笨拙的标志。

过春节时,每家每户挂贴窗花后,马上呈现出一派喜庆气氛。正月十五花灯贴上剪纸,会更加绚丽引人。三月清明,祭品上要摆放剪纸,表达怀祖之情。五月端午,作为避疫,则剪贴“五毒”。七月七日乞巧节,姑娘相聚一起,剪花样、赛智慧。九月九重阳节,剪刻重阳旗,寓示步步登高。十月一日寒农节,晋北地区用五色纸剪成寒衣,或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在门前或坟地焚烧,寄托生者对亡人的哀思。

悲和喜似乎难以相及,但红白喜事都和剪纸密不可分。嫁娶时,小到枕头、手帕上的绣花,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大到喜庆洋洋,象征着甜蜜的“囍”字,陪送的嫁妆上用以覆盖的大型剪纸。送殡仪仗中的纸幡、摇钱树、金山银山,轿车大马,都是用纸剪刻糊制的。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自然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这些极普通的剪纸作品,虽不象珍珠翡翠那样华贵辉煌,却牵连着每个人的心灵,寄托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穿行在千家万户的生活里。

由于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剪纸的生活气息十分浓厚,题材大多来自实际的生活,从花草鱼虫到牛羊稻菽,从四季风景到人物故景,都成为她们剪刀下的作品。可贵的是它们虽然都是取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但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就构成了寓意性的极为传神的艺术画面。比如剪一只小兔,可以替它剪上一朵桃花,或者在鹿角间配一朵梅花(梅花鹿),是为“花中花”。更有许多民间剪纸早已摆脱了人物鸟兽原本形态,而只抽象为一帧帧点、线、面的组合结构,几乎完全是一朵名副其实的“花”了。它们像一曲曲无标题的音乐,以音律节奏使人陶醉,虽然不一定说出它是什么,而艺术韵味却是无穷的。

此外,在民、司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以及戏剧等,也是剪纸普遍表现的题材,比如“红楼梦”,“水浒传”、“嫦娥奔月”等。

在剪纸艺术天地里,巧手们可以凭借他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的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双巧手,把剪刀,几张纸,生活的多彩斑斓、酸甜苦辣,就这么轻轻松松地刻画出来。

难存传世之作,却流传千年

剪纸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

相传酷爱游园的隋炀帝,因为到了冬天,园苑中花树凋零,池水结冰,就下令宫女们仿照民间剪纸,用彩锦剪为花、叶点缀枝条,挂于树上,布置成如同春夏时的艳丽景色,以赏心悦目。从这看出,剪纸源远流长。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接空刻花制作装饰品。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是在西汉时纸张出现以后。

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可见剪纸和皮影戏一脉相承。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图案,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的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与今天的民间团花剪纸极其相似。

唐代以后的剪纸实物已属罕见,但可从皮革刻花冠饰和漏版印花图案中找到剪纸的影子,并且在那时就有迎春和祭奠鬼神。杜甫在《彭衙行》诗中还写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吾魂”这样的诗句。在唐宋年间,出现了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在立春之日,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另外,宋代皮影盛行,也有用纸制作皮影的,称为“纸窗影子”,现在某些地区仍有类似皮影风格的剪纸。

明代的夹纱灯最为有名。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而在清代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尽管剪纸流传了这么久,但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但从历代的典籍记载和文人的字行中,我们不难寻觅到剪纸的身影。在不少地方,剪纸的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如杜甫诗中提到的陕西白水等地一带的招魂剪纸,至今仍在那里可见类似形式的作品。

民间剪纸虽然作为民俗的陪衬,但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一直延续到现在。它不仅将人们平凡的生活装点得瑰丽多姿,还以其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口传手授,易学难精

现在人们都是从工艺品商店、旧货市场、书本里、电视里去认识剪纸。往往只看到了“纸”,并不了解怎么剪,为什么剪。也因为没有熟悉它的创作,人们常常把它当成一种休闲的即兴娱乐,难登大雅之堂。但最普遍的东西往往反映着最本原的东西,剪纸由于其独特的材料和工具,决定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

剪纸看似易学,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剪出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精通的。剪纸大多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为题材,不仅要细心观察,还要凭着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进行创作,没有一定的积累和生活感悟,难以做出精品。

旧时,民间妇女从小就跟自己上一辈的女性学习剪花,一般是通过口传,手把手的传授。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剪纸是“女织”的基本功,吉祥的花样、口传的民间文化正是在剪纸的学习中开始的。但只有理解一张

张花样里的情感象征和生命内涵,才能进行再创作,否则只是简单的复制。

熟练的民间艺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纸剪成图形,有不少专业艺人则用刻刀在蜡板上制作,称“刻纸”。经起稿、剪刻、粘贴、揭离、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层纸,而提高产量。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剪纸的画面就是由线条构成的,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因此,在剪纸时要格外的小心。总之,剪纸要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的效果。在操刀时,刀法要“稳、准、巧”,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剪纸多以单纯为美,色彩朴实、明快。选材时要求在简中求繁,少作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配置。有时碰到各种颜色并置起来,稍有生硬的感觉时,则可以把它们分别套入黑色、金色剪成的主稿里,即可获得协调、明快的感觉。

许多人认为,凡是画稿经剪刀剪过的就是剪纸。其实,那些低劣的出品只能叫“纸剪画”,苍白无味的框架始终不能取代剪纸特有的艺术魅力。经过刻苦的探索,沉淀了一定的生活气息,时间之河才能在剪刀下流淌过来。主要剪纸流派

剪纸发展到现在,由于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逐渐形成多个风格迥异,极具民族特色的流派。其最为盛行的地方,北方有河北蔚县、河南灵宝县、山西浮山县、静乐县、陕西安塞和山东蓬莱:南方有广东佛山、江苏邳县、福建漳州等地。而且各地各民族剪纸风格多样,剪纸作品异彩纷呈。陕西的剪纸,粗犷奔放:河北的剪纸,善于点色;山西、山东的剪纸,淳朴厚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的剪纸,剪工精细;浙江的剪纸擅长边饰图案:福建的剪纸,形态自然。其中蔚县、丰宁和安塞是有名的剪纸之乡。

河北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等多方面的内容。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它色彩浓艳,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青睐。

丰宁满族自治县在199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它的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但和很多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一样,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曾有专家评论,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无论哪个年代,哪个地方的剪纸,它产生的目的都是一个:为了美。但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都被渐渐淡化、湮没了。很多地方,剪纸成为了老年人才掌握的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怎样让其在求变创新中发扬光大,怎样让它把生活装点得更五彩缤纷,这条路还很长。老树新花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农家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倩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剪纸发展到现代,在传统民间剪纸这棵古老的树上,现在又长出茁壮的新花来,这就是新题材的剪纸。它由传统的单色剪纸发展为浮雕剪纸,再发展到交织套色剪纸,甚至根据“包豪斯”的“立体构成”理论,创造出立体剪纸来。这些新剪纸借鉴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技巧,线条挺拔流畅,色彩鲜艳明快,既含传统蕴意,又闪耀着现代风采,独具艺术魅力。

随着人们怀旧情绪的高涨,剪纸近年来的市场行情逐年走高。人们过年过节贴剪纸,平时也把它作为收藏品收藏起来。不少人更是把剪纸装裱起来作为家庭装饰品或馈赠礼物,喜爱剪纸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经营剪纸的文化公司也多了起来。同时,海外市场对剪纸的需要也越来越多了。

相信剪纸这独具魅力的艺术,将会让生活变成一把穿行的剪刀,把人们的憧憬和美好愿望,把酸甜苦辣都——剪画出来。

推荐访问:春秋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