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融资租赁合同

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6 08:48:02   浏览次数:

摘 要:基于学校的历史传承、行业和区域背景,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凝聚特色,依据学校的内外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文化建设路径,构建精神与文化的育人平台。

关键词: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 文化融合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一般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认真分析了学院的历史传承、行业背景、区域文化背景,顶层系统规划学院文化建设总体目标及行动方案,融合地勘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攀岩文化元素,构建了“登高涉远”为核心标志的校本文化,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为载体,分区建设,分步实施,群策群力,立体推进,探索了一条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

精神文化建设

一、学院精神文化建设

学院精神是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普遍认同,内化的信念追求、思维模式、个性品格等精神要义,是一种内化的气与神,浸润在学院的各个角落,沐心塑魂,深刻影响学院的发展方向、办学模式、个性特色、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学院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办学定位、校风、校训、作风等,它是学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院文化的最高层次。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于1958年建校,历经江西地质学院、江西地质学校、赣州地质学校、南方工业学校、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鲜明的国土资源行业特色,积淀了厚重的地矿文化。秉承50多年办学历史传承,融合地勘文化艰苦奋斗,客家文化开疆拓土,苏区文化追求理想,攀岩文化勇于攀登等元素,凝聚提炼了“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

二、地勘文化建设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肇基于1958年创建的江西地质学院,与地勘行业相生相伴半个多世纪,地勘文化深深烙印在学院的肌体,构成了学院的特色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将学校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构建具有企业元素的学校文化,彰显高职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师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为此,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相关的工作

1.开展企业文化实践活动

(1)教师到企业锻炼。学生定岗实习,参加生产项目。

(2)邀请企业家来校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

(3)企业文化进课堂。将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新理念融合到专业课程开发建设中去,校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教材开发。

2.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

(1)将职业生涯设计项目列入学生必修的实践过程。

(2)整合资源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从进校到毕业的成长成才计划

3.校园门户网站与行业、企业网站双向友情链接,设专栏刊载企业信息和毕业生创业事迹。

4.由关系部相应专业班级试行“公司制班级管理制度”。

5.开展一年一度的专业技能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比赛。

6.开展企业文化周活动。每年10月利用企业来校招聘的有利契机,组织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品牌,邀请企业人员与学生交流互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企业文化。

四、区域文化建设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坐落在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客家摇篮”之称的江西赣州,区域特有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渗透学院每一个空间,体现在学院的各个层面。

1.学院成立苏区精神研究、客家文化研究机构,联合赣南师院“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区域文化研究活动,纳入学院思政工作范畴。

2.校园网站开辟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专题网页,宣传苏区精神为核心的赣南红色文化、开疆拓土为内涵的客家文化。

3.开展“红五月革命歌曲大合唱”活动,配合开展“苏区精神大讲堂”、“客家文化大讲堂”系列讲座,红色题材优秀影片展播等活动,使每年5月成为区域文化宣传月。

4.设立校级区域文化研究课题,组织申报市级社科文化研究课题。

5.苏区精神文化进课堂,开发校本教材。

6.组织师生不定期参观革命遗址。

五、攀岩文化建设

攀岩运动是从野外登山地质找矿衍生而来的一项体育竞技项目,自1990年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攀岩队组建至今已有20多年历程,竞技水平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保持着全部4项世界纪录,被誉为“中国攀岩运动的摇篮”。攀岩队浓缩了学院50多年奋斗历史,集中体现了学院师生的意志品质,建设攀岩文化,弘扬学院“艰苦奋斗、勇于攀登、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精神,是学院文化建设重要课题。

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表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介于精神与物质之间,决定了它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是维系学校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影响学校的规范管理与创新发展。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发展,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制度体系,在专业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改革等方面建立健全完善与高职教育相吻合的专业教学体制、学生管理体制、顶岗实习体制及服务管理体制。

行为文化建设

一、行为文化的内涵

行为文化是学院精神文化在全体师生员工身上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学术科研、学习生活、文化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

其建设路径为:

1.教师行为文化建设

(1)理念引领。该院重新定位教师的学习行为、教学行为。①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要求重新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明确高职院校教师既是高校教师,还必须是相关职业领域的技术或管理专家,是专业所对应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总监或工程师等,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教师必须行走于学校与企业之间,成为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②通过学习、培训,认识高职教育规律,明晰学院办学理念,感悟学院精神文化,认同学院核心价值观念。为此,将采取多种形式,请教育专家、企业家、教学名师来校讲学;设立教师博客群,聘请专家名师坐博讨论;走出去学习进修,参观名校名企等。

(2)榜样追随。树典型、立榜样,通过校园网站,一年一度网上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教师”,学院予以表彰。

(3)行为自觉。该院通过5年时间基本完成“教师师傅化工程”;严格教学日常管理,督查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4)恪守教师规范,从点滴做起,开展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组织建设教师行为规范。

2.学生行为文化建设

“管、卡、压”可以形成一定的行为,但这不是行为文化,学生行为文化建设需要“引、领、管、化”。

(1)观念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职业定位。树立行为体现素质,素质决定职业的观念。同时,将优秀企业规则引入学生行为规范,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

(2)榜样领航。通过校园网评选“十佳大学生”,举行“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表彰大会等活动,树立典型榜样。

(3)细节管理。学生的行为塑造靠持久的精细化管理,从学生的一言一行开始。(如到教室上课从不迟到开始,到食堂用膳从自觉放回餐具开始,到宿舍休息从不向外扔垃圾开始,到公共场所休闲从不吸烟开始;廉洁意识从不占用别人的东西开始,责任意识从卫生包干区开始;形象意识从不说脏话开始,集体意识从自习不干扰别人休息开始;自制能力从不通宵上网开始等。

(4)化育易俗。通过教化,学生的行为慢慢地形成习惯;通过规范,习惯慢慢地成为行为文化;通过浸润,行为文化慢慢地成为内心需求,成为学院精神文化。教化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①校园文化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经常化、品牌活动普及化”的活动思想,学院各有关部门对师生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做到有主旋律、有规划、有目的、有步骤,精心打造“安全文明法制教育活动月”“职业技能节”“企业文化周”“红五月大合唱”等校园文化品牌。

②社会实践活动。以师生实习和参与生产性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③学生社团活动。该院逐步建立校系分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突出实践技能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化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建设学生社团,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教师,有一个挂靠单位,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四个一”建设要求。

④青年志愿者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遵循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院团委进一步推动、普及、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鼓励在校学生人人争做志愿者,保证每位注册者每年不少于48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文化为引领,构建了和谐互动,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育人平台,促进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形成了人文素质素养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为高职教育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性借鉴。(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刘启明

推荐访问:探析 文化建设 路径 融合 高职院校


[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路径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