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论文范文

行业特色类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问题和发展路径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3 08:38:09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我国“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背景下,行业类院校经济学专业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入主流,有特色”的原则,挖掘特色优势,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推动经济学学科实现内涵式新发展。

关键词:行业类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189-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iversity and the first-class discipline,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of universit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faces th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persist in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mainstream, stick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discipline.

Keywords: universiti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y; economic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其中本科生是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的最大群体,本科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行业特色类高校主要指过去由行业部门管理、服务于包括电信、机械电子、地质矿产、石油及煤炭等特定行业的高等学校[1-2]。行业类院校由于其行业背景,其本科专业设置也具有典型的行业特色,形成了“一个核心多个支点”的学科结构,行业类高校的经济学学科发展需要依托学校特色,同时又需要进入学科主流。行业特色类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如何保持自身的传统特色,发挥好优势方向作用,同时打造新的学科发展增长点,这是此类高校的经济学学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4]。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如何依托“双一流”建设平台,有效推动行业类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研究意义[5]。本文针对行业类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我国某行业特色类院校的经济学专业为例,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规划,探讨行业类院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路径。

一、A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现状

(一)专业发展概况

A校为传统行业特色类院校,该校自2001年设立经济学本科专业,2006年獲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A校经济学专业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与引进,加强特色方向凝练,完善培养方案,强化教学质量等措施,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学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产出实现较大跨越,已成为A校的特色新兴专业。

(二)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A校经济学专业立足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秉承服务矿业行业传统,结合该校在矿产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坚持“入主流、有特色”原则,围绕“学科基础雄厚、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创新”总体定位,突出资源环境经济和金融两个方向,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专业。

A校经济专业培养目标为适应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行业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具体经济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学术前沿,熟练地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分析解决问题和继续深入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能在地矿行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特色与优势

第一,在专业设置方面,A校经济学专业形成了资源环境经济与金融两个特色方向。A校经济学专业立足应用经济学学科知识体系,秉承服务矿业行业传统,结合A校在矿产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坚持“入主流、有特色”原则,围绕“学科基础雄厚、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创新”总体定位,确定了资源环境经济特色培养方向。同时面向市场需求,发挥已有教师专业背景优势,还确定了金融培养方向。本科资源环境经济研究方向的培养,将为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培养奠定人才基础,而金融特色方向将满足学生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现实需求(见表1)。

第二,专业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模式。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A校经济学专业围绕在资源环境经济领域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专业,加强年轻人才引进力度,2011年以来先后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引进5名博士(后),壮大了教师队伍,为专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强化本科生指导教师制度,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等措施,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在学科研究方面,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产出实现较快增长,学术影响日益凸显。A校经济学专业现有教师15名,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硕士生指导教师9人。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中45岁及以下10人,占比为67%;46至55岁4人,占比27%;56岁及以上1人,占比6%。博士化率较高,15位教师中13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1人为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博士化率达到83%。2011年至2019年,专业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120余篇,其中在Applied Energy, Energy,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Resources Policy,Ecological Indicator,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重要国际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专著、教材等10余部,承担各类项目近48项。在资源环境经济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先后成功承办了两次国际一级学会的国际会议,极大促进了国内外能源经济领域的学术交流。

第四,人才培养成果突出,学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面向地矿行业的社会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2016-2019年经济学本科生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项40余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数学竞赛,创业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本科生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平均就业率达到97.4%。从就业去向来看,政府、事业单位、金融系统等占比较高,就业质量较好。此外,该专业教师进一步传承传统优势,重视科研转化工作,积极承担矿业系统项目,服务地矿行业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二、A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A校经济学专业本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该学科发展历程总体时间较短,本科生培养仍面临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第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经济学专业教师承担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教师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减弱。同时,由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特别是职称评审制度、绩效奖励制度等也造成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热情不足,尤其是青年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如何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是本专业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教学成果明显缺乏。目前,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国际SCI/SSCI论文由2011年的年均0篇增长到年均10篇左右;主持的国家级项目逐年递增。相较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的快速增长,本专业教师在教学成果方面的产出明显不足,高层级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国家级精品教材、省部级精品教材等均没有实现突破。教材编写、教改项目主持等方面也均存在不足。如何实现教学成果,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学成果较快增长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经济学专业中少数教师的教学中仍存在照本宣科、照屏宣科的现象,存在“满堂灌”和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缺少有效的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

第四,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虽然近年来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从国内外引进了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人才,科研成果取得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能力需要长期锻炼,因此近年来师资队伍中国家教学名师、市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等未获得突破,专业发展后劲不足,需要着重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A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的设想与规划

第一,A校经济学专业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引导教师加大对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高等学校教育要以教学为本,教育先行,要想建设好学科,建设好专业,需要从加大本科教学工作入手,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投入,建议依据教育部政策文件,采取切实措施,完善教学工作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工作。A校经济学学科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建设、教学投入和效益评估建设,让更多的教师从教学中不仅获得成就感,也能得到认同,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第二,学科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专业特色为基础,加快本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步伐,推进研究型教学。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将两者有机的结合,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又将教学成果运用于科研工作中,教学与科研并行,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组织形式,充分掌握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效,加大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育平台;积极地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形式的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学科建设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的师资水平,在内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开展各种学科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各种学科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高水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在引入高水平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本学科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在更高更广泛的平台上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打造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争取在五年内实现校级教学名师、市级教学名师突破。

第四,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培养经济学专业的高水平人才。教学和科研围绕人才培养,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和支撑。师资队伍的支撑来讲,数量充足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可持续的师资队伍是基础,该校经济学专业在师资规模上还有发展空间,应该加强师资的内培和外引,鼓励教学人才和科研互动,发现教学人才并重点培养,与其他院校和机构多交流,与期刊合办会议和论坛,为教师拓展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作为经济学基础性学科完成论文并且在相关课程和研究生方向与论文选题上给予引导,结合前沿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本科生培養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符合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专业需要及时对接人才需求企业,明确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学生能干什么。在培养过程中,把本科生的培养和硕士生培养的层次拉开,给本科生更多的资源,把周围资源充分利用和调动起来,为本科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在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互动,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国际和国内交流,多发成果和多发高水平成果。

第五,在师资培养和人才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高水平的教学成果,力争实现经济学专业进入“双万”计划。A校在建设中除了努力建设行业特色学科,同时应该积极鼓励该校的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加强经费投入力度和资源扶持力度,鼓励经济学专业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教学教改项目。与此同时,鼓励经济学专业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争取在两年内建设2-3个实习基地,为学生将经济学相关理论运用于实际分析问题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教师培养机制中,不断完善教师奖励机制,鼓励经济学专业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和撰写教学法论文,将日常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上升与教学教改项目中。同时鼓励经济学专业教师积极申报省部级的教学精品课程、省部级和校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教学奖项,使高校教育回归教学本质。

四、结束语

A校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应该以我国“双一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为契机,充分借助地矿行业大学的平台优势,坚持“入主流,有特色”的学科发展原则,在师资力量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新和高水平成果产出几个方面发挥自身在地矿行业的特色与优势,将主流与特色相结合,提升经济学专业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地矿行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找准特色方向,在传统特色基础上培养高质量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实现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张平松,鲁海峰,胡友彪.地矿行业特色背景高校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4):24-27.

[2]蔡三发,任士雷.行业特色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策略与路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7,35(6):13-16.

[3]山红红.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3(Z3):13-15.

[4]鲁海峰,张平松,刘文中,等.地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平台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128-131.

[5]董琦.加快建设综合性、研究型、教师教育领先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8(Z1):25-26.

推荐访问:路径 经济学 特色 高校 建设


[行业特色类高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问题和发展路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