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建设工程合同

201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十大发现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2 08:42:25   浏览次数:

在第六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上,《WTO经济导刊》正式发布了《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09年以来,《WTO经济导刊》每年对中国大陆发布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中文版,下同)进行全面的搜集、整理、统计、分类和入库。依据“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对报告进行系统评估和研究,连续五年就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整体发展状况发布研究报告。2013年,《WTO经济导刊》与中国经济信息网合作,在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的专业支持下,共同研究并发布《金蜜蜂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以下简称《报告研究2013》)。《报告研究2013》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整体情况,还分析总结了采掘业、汽车行业、电力行业、信息通信技术行业、银行业和非企业组织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的十大发现

1.报告数量平稳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加入到报告发布行列,来自民营企业的报告数量增幅较大。

2013年前十个月,我们共搜集到报告1525份,相比2012年同期的1337份,增幅为14.1%。相比2009年和2012年的“井喷”之势,呈现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首次发布的报告数量及比重逐年提高,数量由2010年的143份增长到2013年的347份,比重由2010年的20%增长到2013年的28%。民营企业发布报告313份,同比增长41%;占比25.2%,同比增长11.5%。据初步统计和测算,中国已经有至少2000家的企业和组织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总体质量脱离“起步”阶段,进入到“发展”阶段。

10页以下的报告数量及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由2010年的49.3%下降到2013年的6%;30页以上的报告数量及比重逐年增长,报告披露信息量增大。报告整体水平比去年有一定提升;除报告可信性得分率略有降低外,报告的绩效可比性、内容实质性、创新性、可读性和结构完整性的平均得分率均有所提高;处于“起步”阶段的报告比重大幅降低,处于“发展”阶段的报告比重增长10.3%,14.7%的报告达到优秀或卓越水平。

3.报告集中发布的平台机制巨大作用持续增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对报告发布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2013年前10个月,通过集中发布平台发布的报告数量达626份次,占比41.0%。其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贵州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广东房地产协会等已连续多年为企业和组织提供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和交流平台,且依托这些平台发布的报告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企业报告质量处于领先地位,报告的行业特征日益显现。

在所有行业中,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采掘业的企业报告质量相对较高,总体得分率在55%以上,其次是批发与零售贸易业、综合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信息技术业和房地产业的企业报告,总体得分率均在50%以上;报告质量相对较低的是金融保险业、农林牧渔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其中,采掘业企业报告对社区关系、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劳工权益和安全等议题披露较多;电力行业企业报告的框架比较成熟,对社会责任管理、绿色低碳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的议题披露较多;汽车行业企业报告体现了责任理念,关注产品及产品使用者的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议题;信息技术业报告注重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披露社会责任绩效,尤其重视供应商管理的议题;银行业企业报告体现了社会责任管理的思维,注重对利益相关方产生的影响进行管理,大型商业银行报告质量明显高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报告质量。

5.从企业性质来看,中央企业报告质量较高,明显优于报告总体水平;从企业规模来看,领袖型企业报告质量较高,明显优于成长性企业。

中央企业报告平均总得分率74.4%,几乎是总体报告平均总得分率为50.5%的1.5倍;各分项平均得分也均明显高于总体报告的平均得分率,尤其是报告创新性、报告可读性和报告可比性方面,是总体平均得分率2.5倍以上。领袖型企业报告总得分率为65.6%,是成长型企业总得分率46.6%的1.4倍;特别是在战略与治理、风险机遇分析方面,领袖型企业平均得分率是成长型企业的2倍左右。

6.报告实质性进一步增强,但关键绩效数据披露存在明显不足。

报告普遍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社区、环境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披露较多,但对同行、社会组织、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披露则相对较少,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绩效指标覆盖率降低6.2%。绩效可比性得分率略有降低,且在披露绩效信息时,定性描述偏多,定量数据偏少。

7.报告重视披露利益相关方评价,但负面信息披露存在明显不足,报告信息可信性在近三年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有超过七成的企业披露了利益相关方的评价,但只有17.1%的报告披露了负面信息,报告可信性得分率由2011的30.27%降至2012的28.32%,直至2013年的25.89%。

8.创新成为报告质量提升的一大挑战,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倒逼机制正在初步形成。

报告结构和形式创新得分率同比均有所下降,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领域的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管理中的过程产物,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7.1%的报告披露了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内容,实现从“编写”报告到“做”报告的转变,报告对管理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9.非企业组织报告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可读性优于整体报告平均水平,但存在结构、内容趋同、特色不明显等方面的不足,缺少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针对性披露。

2013年前十个月,非企业组织发布了128份社会责任报告,占8.4%,其中超过半数来自教育机构;集中发布的报告数量为101份,占78.9%;与企业报告相比,大部分非企业组织报告在结构、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报告特色不鲜明。

10.报告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报告将国际通行的相关标准或指南作为编制依据,注重报告语言的通行性。

参考GRI、全球契约、ISO 26000等国际标准的报告数量占比21.3%、2.3%和8.1%,同比分别增长13.3%、31.8%和55.4%;中英文对照或英文版报告为77份,同比增加32.8%,占评估样本的6.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八大建议

1.进一步发挥报告集中发布平台机制的促进作用,促使更多的企业和组织运用社会责任报告这一企业管理的新工具。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行业组织推进的作用,广泛搭建报告集中发布平台,创新集中发布平台形式,充分发挥集中发布平台的鼓励和激励作用,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列。通过报告发布平台的交流分享,让更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优秀经验得到推广和传播,进而促进报告整体质量的提升。

2.进一步敦促中国500强企业加入到报告发布行业中来。

中国500强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应该同样发挥领导力,在提升企业透明度、增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动性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正如95%的世界250强企业已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一样,中国500强企业应将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展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注脚。

3.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报告是社会责任管理的输出”的意识和理念。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外部可见环节,是企业管理持续改进过程的中间产物,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全面反映了企业管理的成效。企业尽管可以将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与发布作为独立的工作来安排,但是必须意识到社会责任报告是对现有管理体系成效的一次检验和对外沟通,会影响下一个管理过程目标与策略的设定。因此,企业需要将社会责任报告纳入现有管理体系,以系统化的安排和管理的逻辑对报告进行构建和发布。

4.进一步发掘社会责任报告的应用和传播价值。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的完成是编制工作本身的终点,也是报告价值传播的起点。社会责任报告所诠释的责任理念反映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社会责任报告中提炼出的案例可以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品牌化传播的主要内容,社会责任报告的视觉形象是企业传递负责任的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需要根据利益相关方沟通渠道的不同,选取适宜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手段,达成最大化的传播效果,通过社会责任报告使企业和组织的责任品牌形象真正在利益相关方的心中形成感知和记忆。

5.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编写的能力建设。

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能力直接影响着报告的质量。企业和组织应研究社会责任报告相关标准和指南,掌握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国际先进社会责任报告编制经验,借鉴国际先进报告的表现形式,参考国际先进报告的议题选取和披露;积极组织或参加企业社会责任编制方面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以科学的理念、专业的视角、有效的方法编制出高质量的报告。

6.进一步认识报告信息可信性的重要性。

社会责任报告信息的可信性是报告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的基本保障,具备可信性的信息才能帮助利益相关方针对企业和组织的运营管理作出科学、合理而又真实的判断。因此,企业和组织有必要在报告中通过披露利益相关方评价、重视对负面事件出现的原因、造成的影响和改进措施的披露、并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的审验,保障报告信息的真实有效,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支持。

7.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水平。

企业和组织应加强与国际社会责任机构的交流,积极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国际标准与指南的讨论和制定中;关注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最新趋势,在报告中对前沿议题进行分析和回应;有条件的企业应根据自身和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按照国外读者的思考和表达逻辑,发布国际通行语言版本的报告。

8.进一步完善对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理论和实务的研究。

针对非企业组织运营和管理特点,开展社会责任报告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为制定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或相关文件提供依据。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应引导非企业组织从自身角色和需求出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责任报告框架,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好地呈现非企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进展和成效。

编辑|刘书梅 shumei.liu@wtoguide.net

推荐访问:十大 中国企业 发现 报告 社会


[201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十大发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