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喷气时代前夜的星光闪耀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1:17:07   浏览次数:

得益于二战带来的航空技术大发展,使得制造可以洲际飞行的远程飞机成为可能,也造就了战后前10年的螺旋桨时代的最后辉煌。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星座”螺旋桨系列飞机成为这个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四引擎飞机。

赫鲁晓夫郁闷极了

1955年7月18日至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由美、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讨论德国和欧洲安全、裁军以及发展东西方关系等问题。

7月17日,四大国首脑的专机陆续抵达日内瓦机场。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乘坐“科伦拜恩三号”(洛克希德L-1049C“超级星座”)总统专机飞抵机场。稍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以及国防部长朱可夫乘坐的伊尔-14专机也抵达了机场。这是赫鲁晓夫第一次出国,而且是以苏联新领导人的身份亮相,他十分看重这次四大国首脑会晤。

可是,赫鲁晓夫一下飞机就感到极度不快,甚至有些“屈辱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机场上正停着美国总统的专机。这架洛克希德L-1049C“超级星座”飞机拥有34米长的修长机身,四台巨大的发动机,是一架令人赏心悦目的大飞机。它那特有的三垂尾,流畅的海豚状机身,优美的曲线摇曳生姿,令人叹为观止。

L-1049C机组成员4人,动力装置为4台3250马力的莱特R3350-C18-DA-1涡轮复合式活塞发动机,巡航速度523千米/小时,航程4990千米,实用升限7620米。飞机翼展37.49米,长度34.65米,高度10.25米,最大起飞重量72575千克。

赫鲁晓夫看着艾森豪威尔的专机,再看看自己坐的这架伊尔-14,机长只有22.3米,两台发动机只能算是不大不小,这两种飞机根本不是同一量级的飞机。用赫鲁晓夫之子的话说,和L-1049C相比,伊尔-14简直就是“小瘪三”,难怪赫鲁晓夫郁闷至极了。

自日内瓦归来后,赫鲁晓夫急不可耐地召来了图波列夫、伊留申、安东诺夫等重量级飞机设计师,并主持苏共中央会议,讨论和研究苏联要急起直追、研制新型现代化民航客机的问题。之后不久,便有了图-104喷气式客机的问世。

飞行大亨的金点子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总统专机的国家。首次使用总统专机的罗斯福和继任者杜鲁门,都乘坐道格拉斯的改装飞机。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上任伊始,就抛弃了杜鲁门使用的由DC-6改装的“独立号”总统专机,转而使用洛克希德的“星座”飞机。 “科伦拜恩三号”是艾森豪威尔的第三架总统专机。

当时,在美国飞机制造企业中,波音、道格拉斯、洛克希德这三家公司历史悠久、实力雄厚,而且都是军民结合的著名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延续多年,此消彼长,有声有色,耐人寻味,构成了世界航空发展史上独特的风景线。

洛克希德公司创立于1912年,早于波音(1916年)和道格拉斯(1920年)。该公司于1934年2月推出了“伊莱克特拉”全金属中型客机,装两台420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发动机,客舱里有12个座位,时速326千米。

“伊莱克特拉”在技术上很有特点:具有收放式起落架、后缘襟翼和可变俯仰螺旋桨,有两个垂尾,是当时的经典之作。该机共生产148架。1937年,美国著名女飞行员阿米利亚·埃尔哈特沿赤道环球飞行用的就是这种飞机,可惜她香消玉殒太平洋。

该机投入市场后在欧洲大受欢迎。后来,洛克希德又陆续推出了“超级伊莱克特拉”和“北极星”,飞机总产量达到1000架。由于上述机型的成功,洛克希德的民机市场份额很快超过波音,位居第二。

研制“星座”大型运输机的主意,出自美国航空界的传奇人物霍华德·休斯。休斯是当时美国著名的亿万富翁,他的一生既多彩多姿,又神秘诡谲。休斯有众多的头衔和光环:电影制片人、导演、航空公司大股东、赌场老板、航空企业家、设计师、飞行员以及好莱坞的花花公子,但他在临终前说:“我只想让人们为一件事记住我,那就是我对航空事业的贡献。”

1939年,休斯已是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TWA)最大的股东。有一次,他问洛克希德公司的总裁格罗斯,能否研制一种有20个卧铺、货物载重6000磅、飞行速度每小时250至300英里、飞行高度大约为20000英尺、中途不着陆就能飞越美国大陆的飞机。格罗斯一口答应了休斯的要求。

为了研制新型飞机,洛克希德大胆起用了年仅29岁的飞机设计师凯利·约翰逊和霍尔·赫博德担纲设计。为了慎重起见,格罗斯带着两位设计师来到休斯家里商谈飞机设计方案。

约翰逊倾向于研制一种更大的飞机,能够飞越大西洋,并且可以容纳更多的旅客。他的理由是只有20个卧铺的客机不太经济,如果安装常规座椅,在同样大的空间里可以坐100人。格罗斯强调,大型飞机将使用莱特3350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当时用于B-29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冷式发动机。休斯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于是就有了洛克希德的“星座”飞机。

这款“星座”飞机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340英里,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许多战斗机还快,后来又迅速提高到每小时350英里。飞机的客舱是增压舱,可以在20000英尺高空飞行,越过了90%以上的气流扰动区,飞行平稳,旅客很舒适。由于使用了大功率发动机,飞机不用中途着陆就可以飞越美洲大陆及大西洋。此外,设计师还在世界上首次使用了变矩螺旋桨,可以缩短着陆滑跑距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军方下令所有民用飞机生产一律停止,要求洛克希德公司全力生产“哈德逊”轰炸机、P-38战斗机及其他军用产品。幸运的是,美国空军认为“星座”可以作为军用运输机使用。因此,“星座”号被军方征用,变成了军用运输机C-69,并于1942年1月9日进行了首次飞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洛克希德公司已经拥有一款经过军事服役的先进机型,处于令人羡慕的地位。第一架改装成为民用飞机的L-049“星座”于1945年11月交付环球航空公司。

休斯驾机横跨美国

为了向公众宣传这款在环球航空公司服役的新型客机,雄心勃勃的休斯打算自己驾驶这种飞机作一次横跨美国的飞行。为了扩大影响,他邀请新闻界及好莱坞电影界的著名人士同机旅行。

但是,在飞越美国国土之前,他必须在“星座”号这架新飞机上接受驾驶技术培训与考核。

在将“星座”交付给环球航空公司之前的一次演示飞行中,飞行员伯彻姆、机械师斯坦顿、设计师约翰逊、休斯以及环球航空公司总裁弗赖伊同机飞行。休斯是为了学习这种飞机的驾驶技术,而弗赖伊只是作为观察员。

飞机刚从伯班克机场起飞升至几千英尺高时,休斯就急不可待地对伯彻姆说:“演示一下这玩意怎么失速的,让我看看,怎么样?”

于是,伯彻姆放下襟翼及起落架,使用中等功率,把飞机拉起,表演了一次失速。“星座”的失速特性很好,不会发生偏坠而向一侧掉下去,恢复也很容易。

休斯向伯彻姆说:“这样没法叫它失速。让我来。”

伯彻姆把飞机让给休斯来驾驶。约翰逊在驾驶舱内站在正副驾驶座位的中间。他目睹休斯伸出手去,抓住四个油门手柄,在襟翼全展开的情况下推到了起飞功率。飞机当时是轻载,几乎可以只靠螺旋桨滑流就能够起飞。休斯把驾驶杆向后一直拉到底,这样来使飞机失速。

作为飞机设计师的约翰逊有着多次登机试飞的经历,但从来没有在空中看到过空速表指到零,飞机上翘和地面几乎垂直,除了螺旋桨的滑流外,没有其他气流流过飞机的任何翼面。然后,飞机向前掉下来获得一些动量。这只是惯性使然,没有任何气动操纵起作用。

这时,约翰逊已经“飘起来”,顶在天花板上,大声叫道:“收襟翼,快收襟翼。”飞机已低头进入很陡的俯冲角,约翰逊担心襟翼会毁坏,或者襟翼产生的巨大载荷会使尾翼折断。

在一旁的伯彻姆迅速出手,猛然收起襟翼,恢复对飞机的控制时离山顶大约只有2000英尺。休斯这种玩法实在令约翰逊胆战心惊。

飞机飞到帕姆代尔机场,在那里练习起飞着陆。休斯驾驶飞机起飞,但他不能保持直线航迹。他用了很大的功率,结果产生很大的扭矩,即将起飞的飞机偏向塔台一边。第二次,起飞偏得更大,离塔台更近。他一连尝试了好几次起飞着陆,一次比一次糟,一点也没有改进。约翰逊为飞机上所有人的安全担心,也为这架飞机担心,因为它当时的所有权还属于洛克希德公司。

约翰逊果断地对伯彻姆说:“把飞机飞回去。”

休斯转过身来看着约翰逊,好像被人捅了一刀。然后,他看着伯彻姆,开始大发雷霆。

以后,约翰逊再也设有和休斯同过机。百折不挠的休斯最终还是掌握了驾驶技术。后来,他驾驶一架“星座”飞机从洛杉矶飞到华盛顿,耗时6小时57分51秒,创造了横跨美国大陆的新纪录。

活塞式飞机的绝唱

在当时的美国飞机制造公司中,洛克希德与道格拉斯是如影随形、缠斗不已的对手。L-049“星座”在1946年2月3日投入商业运营的时候,远远领先于其他客机。2月6日,环球航空公司开辟了战后首条纽约至巴黎的洲际商业航班。

紧接着,洛克希德开发了L-049的改进型L-649。1946年10月19日,L-649飞机首飞。该机采用起飞最大功率达2500马力的R-3350-C18-BD1系列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比L-049A增加了4000磅,最大着陆重量更是从75000磅增至84500磅。之后,洛克希德又开发了增大航程的L-749。

道格拉斯不甘示弱。1947年4月27日,DC-6投入航线运营。1951年,在DC-6的基础上生产了加长型DC-6B飞机,最大起飞重量与L-749A相当。与L-749A的81座相比,DC-6B为102座,运输成本显著降低。

为此,洛克希德决定加长“星座”的机身,开始设计L-1049“超级星座”飞机。L-1049使用功率达到2700马力的R-3350-CA-1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20000磅。它是世界上第一种增压型普通客机,受到了广泛青睐。

1955年,洛克希德又推出了L-1049G。对此,道格拉斯公司丝毫不敢懈怠,迅速推出了先进的DC-7C型飞机,再一次向洛克希德施加压力。洛克希德深知,与其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小修小改,还不如设计一款全新的机型,这样才更有竞争力。

为了保持领先地位,洛克希德推出了L-1649A。该机型有许多亮点,采用了新机翼,客舱布置极其人性化,为旅客提供了可倾斜的座椅和可收放的垫脚板。

洛克希德的“星座”系列飞机被视为活塞式运输机的绝唱,共生产了856架,其中331架为军用型。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洛克希德和道格拉斯这两家公司研制的四发客机包揽了大多数中远程航线市场。同一时期,波音377同温层巡航机仅生产了56架,市场份额有限。

此后,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大型活塞式客机逐渐星光黯淡。但是,可爱的“星座”并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如今,我们仍然可以在航空博物馆中看到其婀娜多姿的身影。

推荐访问:喷气 闪耀 星光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