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2 08:41:17   浏览次数: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它为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值得从事地质学专业教学的教师研究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地质学;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一)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理论素养。当前,职教学生呈现出自身素质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理解能力差、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采取一种全新的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足,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客观需求。

(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教程、方法等都由教师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认知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传统教学模式弱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导致学生在理性认知方面存在困难。地质现象的感性认知信息不足将不利于学生把握地质现象构成、发展动力、发展方向等规律。应用多媒体动态模拟过程,能再现地质历史演变过程,让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感性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知。

(三)课程特点

地质学专业课程涉及的地质现象复杂多变且难以再现,比如地壳运动。学生只能看到地质现象,无法体验、经历在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变化,这导致了地质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图像、动画、动态模拟过程、虚拟现实等手段,能突破视觉及思维局限,再现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清楚展示时间与空间及多种复杂因素的变迁与融合,加深学生对地质学专业相关课程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将多媒体应用于地质学教学的几点体会。例如,讲解“岩石的接触关系”章节时,可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不同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以及其间的构造发展。通过分析讨论,帮助学生了解三种接触关系,加深学生对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形成的地质环境及构造演变的印象,掌握几种形成机制的异同点。

在“岩石学”的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展示不同矿物、岩石、岩体的实物图片,还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动画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对沉积岩构造中的粒级变化的形成及命名的清晰认识,还可用模拟动画分析三类岩石在地壳深处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是怎样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与相互演变的,以及这些交换和演变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了解正是有了地质环境量变的积累,才有今天看到的复杂纷呈的岩石世界[1]。

对地震的认识,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地震灾害种种场景,让学生了解地震类型、灾害情况、破坏程度,并了解地震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波等相关概念;通过多媒体模拟动画分析引发地震的地质构造,并对地震力效应或地震破坏效应(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場地效应(如场地的液化、地基的失稳)、地震次生灾害效应(如堰塞湖)等形成的原因有直观的认识。

“矿床学”课程中各种矿床矿石的矿物组成,矿石的结构,矿体顺走向与倾向的延伸与变化特征,矿体顶、底板的岩性及变化特征,围岩蚀变发育及分带特征等内容都可通过多媒体展现。在讲授地质图如等高线、等值线图的绘制原理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配以大量的实物照片及相关插图进行讲解,让学生易于理解。

这些教学内容若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将难以理解,但通过多媒体教学,使用幻灯片、多媒体模拟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不仅能使教学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和系统化,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事半功倍。

另外,制作多媒体教学文件时,教师可介绍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方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2]。总之,制作多媒体地质学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与能力,增强教师授课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罗云菊,何跃,刘东燕.工程地质学课程多媒体教学辩证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97-99.

[2]彭润民.多媒体技术在地质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地质教育,2001(2):42-43.

推荐访问:地质学 多媒体技术 专业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