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运输合同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7 09:46:52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归纳了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的对策: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积极发展服务业及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等,为进一步加快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结构 调整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缓慢,新兴产业比重仍较低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不尽合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任务艰巨。从产业看,2010年吉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15亿元,比2009年增长3.5%,比全国平均增速慢0.8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增速快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417.39亿元,增长18.9%,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6.7个百分点,比上年快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109.52亿元,增长10.4%,增度比全国水平快0.9个百分点,比上年慢2.6个百分点。虽然比前几年进步很大,但原材料及初、中级产品多,产业链条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农村工业化程度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第二,高新技术产业总值规模小,比重低,缺乏对经济增长的整体带动作用。第三,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在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表现仍然滞后。全省工业企业工艺装备水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的为15%,属于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的为60%,还有15%属于上世纪50、60年代或以前的水平。具有工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不足5%,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20%。

(二)产业竞争能力下降,市场份额萎缩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品普遍缺乏竞争力。从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结构看,多数国有企业的设备、工艺严重老化,自主发展的产业基础有所削弱;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偏低,质量难以保证。从企业组织结构看,“大而全”、“小而全”普遍存在,企业规模达不到合理的经济批量,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差,导致产业竞争能力继续下降,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

(三)资源面临枯竭,缺乏后续替代产业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重点地区的资源如煤矿、森林已完全枯竭或濒临枯竭,面临着必须全面转产的局面。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地区,长期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模式,片面追求总产值的增加,许多企业的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资源濒临枯竭,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部分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成本也大幅度上升,失去了原有的经济优势。吉林省资源型为主的城市有辽源、白山、通化以及珲春、舒兰、蛟河等18个城市,受资源枯竭和资源保护等因素的制约,煤炭、森工两大产业发展困难,需整体转型和发展接续产业。全省4个采煤沉陷区沉陷面积为113平方千米,涉及矿区居民5.7万户,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不稳定因素增多。

二、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要任务。结合吉林实际,立足于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产品向消费领域靠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扩大内需为主,以国内市场为主,围绕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接续产业,构造具有激励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按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遵循先改制后改造原则,加快有一定基础的重点行业、优势企业结构改造和技术改造。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巩固粮食主产区农业基础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内容。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发展农业,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要的前提下,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效益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进一步扩大优质、专用、高产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集中布局,培育良种,优化品质结构、形成规模效益。推进长春市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完善四平、松原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用5—7年时间,完成5000万亩标准化优质高效基本农田改造,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00亿斤阶段性水平。

(三)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紧紧抓住以信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关键,并把技术设备更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作为主要环节,提高设计、生产、流通、管理的效率,提高老工业基地的整体竞争力。

(四)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

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产业单一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应加快这些城市的结构转型和发展后续产业,形成以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城市。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森工等为主导的功能单一的工矿型城市,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的同时,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新兴服务业,以及其他有特色、有优势的替代产业,同时主动接受经济中心城市退出的产业。

以煤炭和森工为主的资源型地区,按照“主业接续、转型替代、多业并举、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加快培育接续产业和接续企业的同时,抓紧修复自然环境。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接续和转型模式,建立劳动力转移援助机制。全面治理采煤沉陷区,妥善安置下岗职工。

优势非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业。发展油页岩、硅灰石、硅砂、硅藻土、镁、钼等矿产品,加大勘探投入,保障资源接续,提高现代采矿技术和完善现有采矿设备,并更好地发展矿产品系列加工。

森工产业。积极培养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壮大森工集团等骨干企业,转型发展接续产业。实施长白山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整合现有木材加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技术创新,实现集团化经营,建设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国内重要的木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基地。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在调整中增加就业的主要渠道。以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为契机,积极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服务业集团,注重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服务业企业。改造提升商贸、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培育旅游、房地产、社区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六)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兴产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是改变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中重工业比重过高状况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在利用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基础上,形成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并带动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首要任务是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以及高效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发挥各级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1—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的整体升级,一方面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①杨帆,王慧英.东北老工业基地教育产业的协调发展.科教文汇,2008(1)

②王洛林,魏后凯.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2)

③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中国科技论坛》2004(4)

④盛洪昌,李爽.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J].《长春大学学报》.2007(1)

(赵树梅,吉林省人,1968年生,长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推荐访问:吉林省 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调整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