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技术合同

提炼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8 08:42:14   浏览次数: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征,而艺术教育在综合实践学科中的地位得到显著加强,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特色艺术课程已走进学校教育,但也存在片面理解特色艺术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不加以重视和规范特色艺术教育,导致特色艺术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属品的现状。

【关键词】特色课程 艺术价值 综合实践

1 小学综合实践特色艺术课堂的教学意义

1.1 综合实践学科中的艺术课堂

1.1.1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1]。随着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渐渐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分割的部分。艺术的感受、想像、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1.1.2 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化,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新的课程将更加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1.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而学科知识量性质设计范围防范,能在综合实践学科中提炼出具有特色艺术校本课程研发这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艺术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产生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1.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课堂的教育意义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艺术教育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艺术等的深刻变化[2]。

1.2.1 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的作用。一是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对美创造和审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是学生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认识理解本民族与世界各地的艺术不同的文化魅力,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承担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

1.2.2 艺术教育的能力培养的作用。艺术课程通过各类艺术的综合和联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在艺术涉及的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科学思维得到协调发展,智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体现艺术教育的美启智的智能价值。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艺术课堂的现状

2.1 认识错误

2.1.1 艺术课程等于音乐课或美术课

把艺术课直接理解为音乐课或美术课,导致形成两个分化。一是导致艺术教育专业化倾向,严重违背基础艺术教育的规律。上艺术课的老师多是接受专业的艺术课程教育的,贯穿全学科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完整的艺术知识架构,巩固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储备,受过去上学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不易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改变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二是忽视艺术课程教学的本质和价值。上艺术课的专业老师,就只管上好那四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如要学生完成几个作品或交几次作业,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艺术教育对人的审美价值和对人的人格的塑造的作用。

2.1.2 打不破艺术分科的界限

在现在的小学课程表中有音乐、美术、舞蹈等就是没有艺术这一课程,那艺术跑哪去了呢?一是把艺术进行分割,分成音乐、美术、舞蹈等。把艺术隐藏起来,躲在音乐、美术、舞蹈的背后。因此,艺术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二是认为艺术就是一种技能,如会唱歌、会画画、会跳舞等专业特长技能,把艺术分成几个领域就好像玩积木一样,音乐、美术等就像不用颜色不用形状的积木共同搭起艺术这座城堡,但把这座艺术城堡拆成一个一个的积木,就不是完整意义上艺术城堡了。

2.1.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点燃艺术课程

综合实践学科的设计和实施克服了传统书本教育的弊端,学科特征贯穿全学科的知识点。与时俱进,随着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知识阅历也不断丰富,学生的需求更大,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收学习,而是具有强烈自我选择性学习的愿望,扩展学生学科性知识,也就是扩展了教学活动空间和或偶的那个内容,也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新时期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点燃艺术生命的开始以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的需求。

2.2 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的艺术教育现状堪忧

2.2.1 综合实践老师变成艺术课堂的独裁者,实施的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和决策,只是根据自己的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没兴趣,教学没有效率。甚至有的老师所教的专业性太强,学生无法理解。

2.2.2 教师知识量的极限懵懂艺术学科的精髓所在,这种被赶鸭子硬上架的教师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符合基础艺术的要求,直接"偷梁换柱"没有提炼学生的需求问题所在。不管学生的兴趣所在,也不考虑学生的感受,提炼出的艺术课形同虚设,无法体现综合性学科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2.3 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现状

2.3.1 忽视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或饭后甜食[3]

(1) 现在还是应试教育的天下,很多事情还是以分数来判定,来筛选,迫使人们不得不变成"烤鸭"没有个性,没有创新。忽视艺术教育审美 育人的价值,是对人的高尚人格的塑造,是对人的一种气质涵养上的提升。

(2) 错误理解素质教育,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就是不仅会读书学习成绩好还要会以两样特长如会唱歌跳舞或画画写字等,不是因学生兴趣而去学的是因为为了多一两样技能。关注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自主学习性价值;只习惯于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或"饭后的甜食",而漠视综合学科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

2.3.2 尚未建立健全科学的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育评价制度

(1) 评价大多以传统的考评为主,这种评价是在学生过程结束或艺术作品完成的时候进行的,只是追求学生学习结果,对其能力掌握情况的一种判定,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和个性发展的评价这种考评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考评,考评的形式过于单一,枯燥,缺乏可比性,不利于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学生感受不到艺术的价值和对人格的熏陶,认为综合实践课只不过是专业课的一道配菜,可有可无。不会再重视更别提兴趣,反而把他当成一份负担。

(2) 如能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提炼出"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四个方面的内容,制定探究性活动方案、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设计评价工具,开展对学生的整体全面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要极限之前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完成的作品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学习的成果。比如当堂布置主题活动,让学选择小伙伴搭成小组活动,等他们完成探究成果作品后就上交,老师直接对他们所完成的成果作品进行评分,作为学生学习的水平,成果作品的成绩。评价只有教师的评价,得不到其他欣赏,如家长时常能共同参与进来,一起给学生更多的建议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发展将不断的提高。

3 对症下药,亮出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的艺术局面

3.1 教师观念的转变

3.1.1 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的教育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审美意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真正美辅德,美启智,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自我完善。艺术教育有助于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的创造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前进。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使学生毕生受益,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富创造性。

3.1.2 教学观念的转变

(1) 教学不应该是教学生获取某种艺术方面的一种技能如:会唱歌、会画画等。它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视觉,引发学生对美的感受,细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丰富点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促进学习的迁移,让艺术教育影响其他的学科教育,为学科学习注入新的养分,从而更好的学习。

(2) 教学不应该是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逻辑框架的单向艺术教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交互共建的统一活动。改变学生一味被牵着走的被动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师导生,以生促师,教学相长,互动共建。

(3) 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获得为主干的循序渐进,而是将知识技能作为艺术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同样重要的感知、欣赏、创造、表现、反思、评价、交流与知识技能密切相关、在构成艺术能力时更具本质的内容。

3.2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以单一的知识背景走出校门,走进中小学课堂,再用同样的方式去教学,上课的形式是一言堂或者满堂灌,单纯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逻辑框架的单向艺术教学,学生对教学反感,教师感到乏味,这也是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应活用教材,挖掘生活中美的来提炼素材,发挥综合实践学科的特色根基,设计精美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因材施教,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感受美,展开美的想象,受美的熏陶,进行美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3.2.1 抛弃以前的传统思想,打破艺术课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改革单纯的唱唱画画的教学模式。老师不重视上美术课,如让学生画桥就给学生指定画课本里的哪座桥,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这样的绘画近似摄影,缺乏情感和体验的积累。而是应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画自己想画的桥,赋予桥背后故事,是绘画变成记忆录,记录特殊寓意的瞬间,一种美的感受和美得体验。而且让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让他们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动口、动手的能力。

3.2.2 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改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宰,使学生成为艺术实践活动的主人:轻教师的讲授,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轻知识技能的训练,重对艺术的表现与鉴赏;轻被动模仿,重能动创造;轻教学的结果,重教学的愉悦过程。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制定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通过"创境探究,个性表现,互评共进"的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育人效应,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4]。

3.3 建立健全的小学综合实践艺术活动评价制度

3.3.1 打破传统的考评的评价,重视进行性评价

打破传统以考试为唯一考评的评价方式,重考试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轻体验审美。重视学生对艺术的体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熏陶和艺术创作。轻单调枯燥的考试形式作为学生艺术能力的判定标准。重试学生艺术创作过程的考察评价,设计多样化的考评形式,不枯燥,有可比性,有利于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让学生感受艺术的价值,3.3.2 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结合艺术课程标准规定,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并设计评价工具,开展对学生的整体全面的评价。且评价主体多样化,可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可以学校开办艺术展览对外开放,与外界人员进行交流,这样评价的形式和范围都可以更广泛,评价就会更合理,就会更客观。

3.4 提升师资素养,完善教学设施

艺术教育要发展,学校的重视很重要。因此,学校引导教师在教材教法、课标研究、学习方式转变、评价改革及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开展综合学科中的艺术小课题研究,为艺术教师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培训,加强师训[5]。除此,艺术教师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感悟和投入也很重要,应定期于综合实践专职教师相互交流分享经验,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当成研究工作,把自己当成研究者,深思教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积极参加学校间的各学科艺术教育的教学交流或培训。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提炼出的特色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行的校门课程元素,能体现一个学校一门门学科独特性。所以要加大对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刘芳.浅议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D]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郭声健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课程改革的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0,(06):30-32.

[4] 徐瑞娟 .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初探[J]. 课堂经纬,2010,(10):89.

[5] 罗炜.长沙市开福区中小学艺术课程实现现状的调查与评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06):31-34.

推荐访问:提炼 实践 课程 小学 综合


[提炼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