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求职信

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47:30   浏览次数:

摘要: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理念;能力;教学方式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指导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我校在教学观念更新、教师角色转换和数学教学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实现了有效的数学教学。通过学习和实践笔者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更新教学观念,做好角色转换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数学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教师喜欢占据课堂大量时间唱“独角戏”,忽视学生的学。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为学生发展的思想,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积极交流的和谐学习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数学本身,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好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营造一个民主的、互相接纳、互相支持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在发现、思考、观察、实践、交流、创造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数学教学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互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和时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情,并享受到参与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更应关注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经验和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幸福生活打好基础。

三、把照本宣科式的“教教材”改为创造性地“用教材”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过于依赖教材,把教材当“圣经”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导致了教师教的生硬,学生学的死板。在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在新课程中发挥主体性、创造性作用,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课程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不是教材的被动消费者,在新教材实践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其精髓,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地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在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活”用教材,寻找生动而有价值的学习素材,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这样做既能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又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教师要针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鲜活。

四、数学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一是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我们的教学变得鲜活风趣。教师可以把一些与时代发展相关的新知识、新问题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仔细观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教师要处处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使学生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有新的见解和方法。三是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史,利用数学中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抓住那些与数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有趣的、难度恰当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适时融入数学史,可以活跃数学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五、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明确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设计富有情趣和实际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好的教学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我们把设计的问题用情境自然串联,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学生的情绪在情境的暗示作用下被唤起,使学生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

案例:这是给八年级学生上的一节数学示范课,课题:分式。

设计1:给学生介绍郑州科技馆,激发学生想去参观科技展览的愿望,点出这节课的主线,边参观科技馆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沿参观旅程依次设计下列问题:

(1) 科技馆距学校50千米,校车的速度为40千米/时,那么经几小时后到达科技馆?

(2) 买门票时发现科技馆门票价格为:成人每人20元,学生每人10元,我们有a个老师b个学生,买门票需要付多少钱呢?平均每人要付多少钱呢?

(3) 科技馆有k个展厅,共18000平方米,平均每个展厅的建筑面积是多少?

(4) 科技馆有展示台p个,展出的科技展品m件,独立展柜有q个,展品n件,则每个展台平均展出了多少件?平均每个展柜展出多少件?

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代数式。

设计2:引导学生观察所列的代数式:5/4、20a+10b、18000/k、m/p、m+n/p+q,其中有我们熟悉的式子吗?剩下的两个是整式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你仔细观察,如果让你来给它们取个名称的话,你觉得该叫它们什么好呢?(分式——板书课题)

那么两个整式相除一定是分式吗?请你想一想,什么样的代数式叫分式呢?得出分式的定义:两个整式相除,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分式。

设计3:(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3/2、1/x、b/a+1、a+b/ab、S2/4、5/3x—2y、3x—2y/5。

(2)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个分式。

然后从字母表示数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在分式中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通过求分式的值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分式中分母不等于0的本质要求。

设计4:参观完科技馆后大家乘校车返回学校,出发5分钟后科技馆工作人员发现有学生遗忘了书包,马上打车送过来,已知校车的车速为每分钟a千米,出租车的速度为每分钟b千米(b>a),那么出租车追上校车需要多少小时?当a=1,b=1.5时,出租车追上校车需要多少小时?(小组合作,共解难题)

由题意容易得到,校车先行5分钟的路程是5a千米,出租车比校车每分钟多行(b-a)千米,所以出租车追上校车所需时间为5a/ b-a (分钟)

当a=1,b=1.5时,出租车追上校车所需的时间是5a/b-a=5/ 1.5-1=10分钟。结合实际想一想:若a=1.5,b=1.5,分式5a/ b-a 意义吗?它们表示的实际情境是什么?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以参观科技馆为主线,把整节课串起来,整堂课气氛活跃,跌宕起伏,让学生自始至终都置身于参观游玩之中,却又紧紧围绕学习,仿佛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这种教学让学生感觉不是迫于外界压力去学数学,而是通过积极地、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透彻理解数学教学内容,自然地开展数学活动,这正是我们教师所寻找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同一个情境作为多个知识点的素材,贯穿于整个课堂,使多个知识点和情境融于一体,没有雕琢之意,却在学生心理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数学带来的乐趣。总之,只有让数学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推荐访问:新理念 数学教学 思路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