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信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09:41:10   浏览次数:

摘要: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建设内容与人才培养特征,以及特色专业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天津商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260-02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60年北京商学院的制冷专业,1980年在天津商学院重建,分为制冷设,备与低温技术、冷冻冷藏工程两个专业,1986年获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9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2006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07年制冷技术实验室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068年申报成功第三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666)。

一、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商学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诚信做人与创新能力相结合、教学内容和科研成果相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相结合、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天津市重点学科“制冷及低温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等学科群为支撑,以天津市“制冷技术实验室”、“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和制冷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制药研究所、包装技术研究所为平台,充分发挥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经、法、文、理六大应用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优势,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诚信做人的复合型、创业型高级应用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内容的有关参考规范,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特色专业的建设内容和人才培养的特征

(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培养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围绕食品冷链技术各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以及低温物流行业的相关课程建设,构建依托制冷及低温工程天津市重点学科,突出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的,适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北方经济中心建设发展需要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加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食品冷链的关键技术和冷冻冷藏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收集国内外著名大学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资料,形成与国内制冷行业单位的反馈与沟通机制,使培养方案为同类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拓宽专业方向,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整合主干专业课程,增加能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学内容改革;通过在主要专业课上采用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化。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名师的评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条件保障。通过各种设计大赛、强化实践环节和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构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需求为导向和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3.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围绕食品冷链技术的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按照“强化整合主干,突出特色方向,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分层次建设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基础课课程;分模块开设管理、经济、商学、创业类等选修课程;分专业方向扩充专业选修课程;利用科研成果充实制冷装置设计、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等主干专业课程和食品冷冻冷藏与食品冷链技术特色课程体系,处理好基础课、模块课平台和特色课程的关系。

(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鼓励科研成果进课堂。将国内外制冷行业和相关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本学科团队的科研成果速冻技术、预冷技术、冰温储藏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推广。

2.加强教材建设。做好本专业系列教材和实验教材的建设。完成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自动调节、食品冷冻工艺学、冷冻技术的最新进展、低温技术基础、冷库建筑、专用制冷装置等课程的教材建设。做好制冷装置设计特色教材、制冷空调实验教程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建立本专业教学网站,构建一个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特色专业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4.创建面向对象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专业主干课程中采用面向装置实体的讨论式教学,通过观察和接触装置的具体结构,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弥补了教室内平面教学的不足,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5.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拟在“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装置设计”等主要专业课中实行双语教学,积极引进优秀的原版教材,提高教材建设水平,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外语应用水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

1.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利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试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立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常规机制,加大力度资助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切实加强对各主要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进一步选派青年教师到相关合作办学单位一线进行学习交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国外一流大学进行进修和访问;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运用学校的有关政策,改善团队的合作体制,完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促使教学和科研水平的相互提高。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培养教学名师,鼓励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国内外优秀高等院校深造,提升学术水平;在“成功企业家论坛”和“制冷周”等活动的基础上,聘请制冷领域内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完善团队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内外两套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内理论教学计划进度安排,将课程实验(上机)、实习(金工、电工电子、专业、毕业)、课程设计(工程制图、机械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基础、军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针对学生各个时期不同特点,分年级设计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将校园文化活动、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科技竞赛、

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大学生创业计划、综合素质学分、社会调查与服务、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等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统筹安排,构建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内外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改革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紧跟行业和学科发展,利用教师科研成果,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争取共建资金,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增加新开实验台数量,改善实验条件。改革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内容。利用学科发展优势带动实验室建设,利用行业发展带动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能够不断更新的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社团为载体,丰富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筹集经费,成立专门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习基地,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进人专业实验室,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D杯制冷空调设计大赛、人环杯空调设计大赛、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等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开拓视野,培养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坚持每年组织制冷空调创意大赛,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训练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托实习基地,选择具有真实工程背景的案例和设计课题,加强对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鼓励部分学生参与实习基地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定专职教师,全过程指导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车间,由工程师授课,工人师傅指导,进行实际演练。积极提高毕业设计网络化管理水平,严格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监控,全面实现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成绩评定、答辩、文本保存等环节的网络化管理。

(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天津商业大学培养复合型、创业型应用人才办学指导思想为宗旨,坚持培养掌握较完备的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一定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食品冷链技术方面的专业特色,突出了学科之间的交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和工程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欧国立,等.北京交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蔡惟铮,等.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关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推荐访问:天津 能与 动力工程 特色 模式


[天津商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