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自荐书

自主创新“通化模式”打造中国医药产业“硅谷”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1 08:52:00   浏览次数:

这是一片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资源集聚的热土;这是一片承载高新希望、成就高新梦想的热土。

9年前,伴着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5年的盛夏,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身吉林通化经济开发区应运而生;2011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通化医药高新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同年8月至9月,通化经济开发区与医药高新区整合为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3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粒高新的“种子”在山城沃野中生根发芽,一只高新的“大鹏”在长白山上空振翅翱翔。

承载着“再造一个创新通化”的光荣使命,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吹奏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改革开放大潮曲,以如椽大笔书写着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

站在“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高度,鼎力把医药高新区建设成为东北东部重要的科技创新资源汇集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实现通化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通化医药高新区的成功晋升,不仅为通化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新政策、新实惠,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平台上腾飞发展。”开发区内的康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俊清一席话,道出了高新区创业者圆了期盼多年“高新梦”的欣喜!

为了实现“高新梦”,通化市举全市之力做好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最终使通化医药高新区成为吉林省第五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二个以专业命名的医药高新区。

1995年,通化市实施的“医药城”战略,对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2009年,通化市成立了医药产业发展推进组,统筹谋划推进医药产业发展,并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科技经费投入以40%以上的幅度递增。2011年,成立了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强化组织推动和规划引领。专门成立了高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及筹建办公室,聘请中科院专家制定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按照“特色化、集群化”的发展原则,制定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升促建”实施方案,协调推进高新区建设和发展。

—增强创新研发能力。设立了省内第一家旨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开发区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带领3个专家团队进站开展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究、重大新药研发及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工作。目前,中科院院士张伯礼团队已与修正药业、玉圣药业、益盛药业等企业对接,就企业的颈腰康胶囊、二丁颗粒、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等项目开发展开工作。还与中关村和省内四校两所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修正、东宝、万通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科研攻关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与吉林大学合作建设的国家级生物医药转化中试联合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初步建立起了以院士工作站、各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集技术研发、检测、中试和孵化功能于一体的创新研发平台。

—加强创业孵化器建设。启动和实施了一批重点孵化器建设项目。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培育出康元生物、衡隆智能等一批高科技企业。总投资2亿元的万通医药科技孵化器,可以为全市医药企业提供中试服务。总投资6亿元的东宝生物科技园项目建成后,可进行基因工程产品、蛋白质药物、多肽合成等众多项目的研究、中试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生产。总投资20亿元的金田企业孵化器、总投资15亿元的金桂园孵化基地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

—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创新方式,整合资源,千方百计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首个国家级石油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内唯一的果酒及果蔬饮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通化,医药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人参和中药评价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等建成使用,科技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到20多家。医药产业物联网信息管理中心和专利信息公共平台正在加快建设,这些服务平台建成后,将在科技创新、信息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提高科技金融保障水平。设立了5亿元的通化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重点为处于起步发展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成立了通化双基证券咨询有限公司,推荐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2013年,已有5户企业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和香港挂牌交易。吉林省信用担保公司通化分公司开业运营,为有市场、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医药高新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8家,进一步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打造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按照高新区发展定位,立足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构建以医药产业为龙头,以冶金、食品、能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多业并举、多业支撑的发展格局。目前,华润雪花通化啤酒、华润通化燃气、凤形耐磨、石油工具等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打造特色产业优势,构筑创新型产业发展平台,全力推动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中药材基地、医药康复、医药文化“七位一体”协调发展,建设全国医药强市和国际化医药名城

“药·济天下 酒·香万家”的城市宣传语,诠释了通化市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过程中的产业定位与特色。“东宝”、“修正”、“万通”成了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驰名商标,李一奎、修涞贵、潘首德、王振国成了“中国医药城”的领军人物……

地处长白山绿色资源宝库的通化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中国中药之乡、人参之乡……

实施“医药城”建设发展战略以来,通化医药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了跨越发展,主要指标连续27年位居全省首位,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级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孵化基地、长白山中药材基地、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和中国中医药展览交易基地。近五年全市医药产业一直以年均30%增幅高速增长。2013年,医药产业产值规模达到700亿元,比上年净增140亿元。

—打造医药产业集群优势。全市医药企业近百户,其中企业集团9户、上市公司5户,资产总额达到241.5亿元;产值超亿元的制药企业达到22户,修正、万通、东宝等8户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企业利润500强,修正药业进入全国制药行业十强。美国辉瑞和四环、步长、神威、威高等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百强医药企业落户通化。

—打造医药产业科技优势。近年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型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吉林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市,入选全国创新能力百强地级市,通化高技术产业基地纳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布局。全市现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地级市中拥有国家级医药企业技术中心最多的城市。38户医药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国家级13户。

—打造医药产业产品优势。有药品批准文号4400个,占全省的32%。1087种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734种产品进入省医保目录。可生产21个剂型4206个品种,其中自主研发130种,中药保护品种103种,国家一、二类新药21种。自主研发的人胰岛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生产人胰岛素的国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单品种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品有13个,斯达舒、万通筋骨片、碟脉灵等产品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医药类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0件。

—打造医药产业人才优势。与吉林大学联合创办了通化医药学院,开设了中药、生物制药工程等专业,培养医药专业人才4000多人。全市共引进医药专业留学归国人员和研究员、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涌现出李一奎、修涞贵、潘首德、王振国、甘舒霖、冷春生等一批知名企业家和优秀人才。

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方向,打造“一体两翼”、“一主多辅”格局,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一只金凤凰衔着一株红人参果”,栩栩如生的雕塑,彰显出通化医药高新区大开放、大发展的情怀!

8年过去了,昔日浑江岸边的一片山地,已被高新“火炬”之光照耀得繁花似锦,熠熠生辉。

晋升“国家队”、披上国字号“战袍”, 通化医药高新区人在分享喜悦的同时,更要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是啊,8载沐风栉雨,8年艰苦创业。只有亲历,只有了解,只有感知,才能体会到梦想成真的激动和肩上承担的使命。

8年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本着“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高效率发展”的原则,以载体建设、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三大举措为抓手,初步形成“一体两翼”、“一主多辅”的发展战略格局。

空间布局包括由研发、孵化、行政、科技服务功能组成的核心区,由现代中药产业园、生物制药产业园、医药器械电子产业园、医药包材产业园、医药物流园、健康产业园组成的主园区及为未来发展预留的拓展区。通过有效聚集外部要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快释放创新活力,迅速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先后摘取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医药产业集群试点”、“企业技术中心”、“吉林省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

区域面积107.5平方公里、实际可利用面积57平方公里的通化医药高新区,犹如一只振翅翱翔的大鹏—“一体两翼”、“一主多辅”。

“一体两翼”,即以医药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领域和高端服务业为两翼协调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发展生物制药现代化领域。高端服务业主要是发展健康服务业,充分利用通化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结合长白山生态旅游资源,通过发展健康旅游业,打造高端康复疗养中心;引进个性化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疗养、养生等企业和机构,形成完整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链条,打造健康服务的品牌载体。

“一主多辅”,即以医药产业为主,辅之配套发展医药物流商贸、医药教育培训、医药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设备、中药材种植、保健食品产业,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等生物技术产业,以及康复疗养、中医养生、商务服务和科技服务等相关服务业,不断延伸医药产业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上下游配套的医药产业集群。

园区就是生命,项目就是灵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培育建设亿元产业集群,是通化医药高新区梦想变为现实的抓手。

几年来,先后引进华润集团、四环制药、步长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总投资30亿元的四长医药工业园的天实制药项目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总投资20亿元的吉林通鑫玄武岩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玄武岩纤维一期工程于2013年12月25日正式点火,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14年1月1日正式开始拉丝,产出了合格产品;先后投资3.48亿元的通化雪花啤酒两期项目已经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千升……

一个个大项目的签约、一个个高新项目的落地投产,为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熊熊燃烧的“火炬”增添了无限的能源!

基础设施建设是园区提升承载力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高新区仅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7亿多元,建设道路19.046公里,建设桥梁2座、556延长米;建设1000立方米高位水池1座、泵房1座,铺设供水管线14.1公里;建设输变电站1座,铺设供电线路15.74公里;安装路灯435盏;铺设通信管线7.5公里;建设换热站2座,锅炉房1座,2台35吨蒸汽锅炉、3台6吨热水锅炉,铺设供热管线15.6公里;栽植灌木44.8万株,乔木1.7万株,草坪13.84万平方米,花卉6.7万株,新建湾湾川右侧堤防4.67公里。目前,园区达到“七通一平”的水准,可以承接更多的高新项目落地。

“这里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是我们投资最欣慰的地方!”,通化天实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东如此夸赞通化医药高新区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软环境是高新区开放的窗口。多年来,通化医药高新区全力打造“服务最优质、环境最优美、政策最优惠、投资最赚钱、时间最宝贵、团队最诚信”的“六最”高新区。实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一条龙”服务,开设“绿色通道”。

通化医药高新区,作为通化这颗长白山明珠的开放前沿,正是在这样的城市中发展壮大,以8年正茂风华、神韵独具地吸引着众多来自世界的目光,已然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抚今追昔,通化医药高新区人犹记当年创业的艰辛,办公在租来的陋室,通化医药高新区人犹记这一方热土“金戈铁马、奋进前行”的一幕幕……而今,拂去历史的烟尘,今天的通化医药高新区发生了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们共同书写了传奇篇章。

通化医药高新区在基础设施、功能提升、项目集聚、体制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研发服务、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初具规模。2012年,高新区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81%,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占全市的75.8%;实现利润30亿元,占全市的68.8%,成为拉动高新区乃至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穿上“国家队”战袍的通化医药高新区任重而道远,其战略定位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特色鲜明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医药城,健康服务业和生态环境融合的长白山健康谷,成为引领东北东部未来发展的区域创新极

展望未来,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意气风发,雄心万丈。

—吸引整合创新资源。结合园区内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企业设立各类研发机构,与长春、沈阳等地的有关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引进中科院等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和创新组织到医药高新区创建分支机构,促进园区内外企业和机构之间的创新合作。鼓励企业引进研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产业化项目落地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结合主导产业需求,政产学研联合培养高层次研发人才和经营人才。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鼓励发展民营孵化器和专业孵化器,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和种子基金,健全和完善创业服务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并购和境外投资,提高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条件成熟的大企业展开全球运作;积极引导大企业承担国家863计划、攻关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科研项目;引导和支持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国家或国际产业标准联盟,围绕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基地。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引导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一是中药现代化产业,大力发展当地药材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发展中药材流通和中药文化,延长并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中药产业整体水平,把通化建设成为国内高知名度的绿色中药城;二是生物制药产业,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制药企业落户,吸引国内专家、海外留学科技人员携带产品项目、技术投资创业,与国内外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三是健康服务业,引进高水平健康管理服务机构和营养学及康复等研究机构,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和创业,发展医疗保健、疾病检测、健康专业体检、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亚健康调理、休闲疗养、医療预防、预警服务、社会健康与个性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服务、医药产业、生态环境、观光旅游、药材基地等相结合打造健康旅游品牌。

—建设长白山“健康谷”。以长白山康复疗养基地为核心建设长白山健康谷。在中药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医服务业,在制药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在健康产业基础上建设包括生活和消费在内的健康社区。突出“健康谷”兼具长白山地区的景观特色和现代城区活力的特点,形成融“医、护、养、学、研”为一体,涵盖医院、健康养生、医学研究院、健康管理服务、生态休闲、居住生活等设施的大型健康基地,提升国内国际知名度和“健康谷”的品牌影响力。

—创造医药产业发展的“通化模式”。在发展路径上,通过加强公共参与促进形成医药高新区整体创新合力。在股份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切合实际的金融创新建立产业成长融资路线图,在模式创新基础上通过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全方位创新态势;在园区形态上,以长白山为依托,以医药产业为基础,以“健康谷”为魂,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健康社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打造自主创新战略平台、打造二次创业战略载体。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新的起点上,通化国家医药高新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优质服务作为第一责任、做大园区作为第一目标,打造“六最”高新区,努力将通化医药高新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医药城、中国医药产业硅谷、健康服务业和生态环境融合的长白山健康谷和引领东北东部未来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城!

(姜横夫 吉林省通化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推荐访问:通化 硅谷 自主创新 中国 医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