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政法军事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向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工作新阶段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12 08:43:19   浏览次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这次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主题就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回顾总结十六大以来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走好科学发展之路,研究部署2008年工作

一、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

(一)高技术产业跃上新台阶

产业规模和出口总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二。5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以高于GDP增长近两倍的速度发展,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预计2007年高技术产业总收入是2002年的3倍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8%。高技术产品出口额比2002年翻两番多,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近30%,我国第一大出口行业的地位更加巩固。

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技术产品国际市场份额超过12%,计算机、手机、抗生素、疫苗等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华为、中兴、联想、海尔等正在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高技术产业外商投资研发机构超过1200家,我国开始由全球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向研发制造基地转型。

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战略产业规模和水平大幅提高,高技术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区域集聚进一步加快。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0%以上,以高技术产业基地为龙头,辐射周边、带动全国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式发展格局初步确立。

(二)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

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全国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由2002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003亿元,占GDP的比重由1.07%提高到1.42%,R&D支出上升到世界第5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创新体系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企业技术中心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服务网络更加完善,知识创新工程进入新阶段,创新人才队伍和科研条件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显著提高。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先进音视频编解码、闪联等重大标准相继颁布,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一期取得成功,TD-SCDMA、WAPI、基因药物等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我国专利授权量跃居世界前3位,量子信息、造血干细胞分型研究、“炎黄一号”黄种人基因图谱等重要原始创新成果进入国际科学前沿。

创新作用更加突出。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5%,自主设计的船舶比重由2002年的55%提升到85%,首座自主设计的1000兆瓦超超临界火电站投入运行,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明显。

(三)信息化实现新跨越

信息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网络规模稳居全球第一,电话用户数达9亿户,比2002年增加了5亿户,居世界首位,互联网用户超过1.6亿,跃居世界第二,宽带上网人数首次突破1亿户,IPv4地址数排名世界第三,CN国家顶级域名数为世界第二,建成全球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示范网,第三代移动通信试验网初具规模。

信息化应用更加广泛。96%的国务院部门、所有省级政府、98%的地市级政府、83%的县级政府建立了政府网站。金税工程使全国增值税征收率由2000年的61%提高到目前的86%,金保工程使养老金核对发放时间由3个月减少到3天,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网上采购商品及服务的比重超过13%。

信息安全水平提高。信息安全体制机制基本确立,密码保障、电子认证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得到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差距,还面临不少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仍然较低,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亟待改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信息化应用尚需普及、深化,信息化建设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研究和体制改革仍需深化,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机制亟待完善等。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发展中尽快解决。

二、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研究战略,编制规划,明确方向和重点

一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明确发展战略。围绕高技术产业、信息化和自主创新三个方面“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工程院及各地的研究机构,对发展模式、区域布局、政策环境等一批战略性重大问题开展系统的研究,完成了60多个全局性的重点课题和一大批区域性的课题,形成了上千万字的战略研究报告,为规划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是加强规划体系建设,明确发展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点组织编制了高技术产业、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12个专项规划,各省区市也相应编制了区域性发展规划,相关部门编制了行业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了横跨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和信息化三大工作领域,由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划组成的规划体系,明确了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工作任务。

三是加强规划衔接,明确总体部署。全系统参与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协同编制了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统筹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第一次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规划,完成了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创新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衔接了区域发展规划。

(二)制定政策,推进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研究制定重大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部署,研究提出了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数字电视、产业化等重点领域的产业政策。牵头研究提出了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成为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60条配套政策的重要内容。各省区市也积极制定颁布相关配套政策和促进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是落实投资体制改革决定。颁布实施了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等5个管理办法,研究制订了集成电路企业认定办法、软件企业认定

办法、试行创业风险投资指导意见等,推进了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转变。

三是加快推进电信、邮政两大行业改革。继续协调推进、深化电信体制改革,进一步研究优化电信业竞争架构,努力营造我国电信业健康发展的体制环境。牵头研究制定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成立了邮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具体改革实施工作;新的国家邮政局已经成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完成,成立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基本实现邮政政企分开,邮政体制改革取得了关键性的阶段成果。

(三)抓产业化,促集聚化,推动产业存量和增量的优化调整

一是实施产业化重大专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滚动实施了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等33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组织实施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化专项,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各省区市积极组织省级产业化专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二是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在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领域,重点建设了27个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速产业集聚式发展。各地在建设国家产业基地的同时,积极培育本地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区域增长极,辐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是完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机制。5年来,全系统努力整合资源,打造从国家资金引导、创业投资助推、金融资本支持,到上市融资扩张的高技术产业投融资链条。特别是2007年启动了创业风险投资试点工作;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各地方积极开拓投融资渠道,上海、重庆、深圳等建立了创业投资资金和融资担保资金,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创业期高技术企业。

(四)强化基础,完善体系,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的后劲,5年来,全面完成了中科院知识创新二期工程建设,建成了托卡马克、大陆科学钻探等一批重大科学工程,系统更新改造了晶体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等1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强磁场、结冰风洞、陆态网络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二是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联合为主要形式,建立了12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支持建设了49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4000余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多数省市支持建设了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

三是研究开发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针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主要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加强了对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制了750于伏交流输变电、重载列车、高新优船舶等成套装备。组织实施了清洁生产、煤矿安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技术开发重大专项。提高了我国成套装备和关键技术的自给能力。

(五)需求主导,统筹规划,积极推进信息化

一是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颁布了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文件,构建了中央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和电子政务外网,形成了中央及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建设了金税、金关、金盾等22项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省区市电子政务网络覆盖90%地市和70%区县。

二是推广应用电子商务。研究制定并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专项和电子商务专项,安排了上百个重点企业信息化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项目,增强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持了50余项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等环境建设项目,创新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模式。

三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重点抓了网络安全、容灾备份等方面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了125项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和产品产业化,初步建立了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

(六)扩大合作,调动资源,推进开放式发展

一是提升信息产业国际合作水平。与微软公司完成了第一期软件产业合作,开展了第二期合作;与英特尔公司签订了全面合作计划;中印软件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合资建立了示范性软件外包企业;在韩国合作建设了TD-SCDMA试验网等。

二是扩大航空航天国际合作。促成在华建设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不断扩大与空客、波音两大航空公司工业合作范围和转包生产规模;与GE公司的航空发动机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发射中巴资源系列卫星,中巴合作生产的ERJl45支线客机投入运行,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天津市以A320总装线为龙头,积极打造航空产业链。

三是开拓生物产业国际合作新领域。

回顾5年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概括起来,有六点主要体会:一是中央与地方上下联动、部门之间横向协作,形成合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有大的作为。二三是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勤于探索,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四是要有超前的眼光、宽广的视角和敏锐的头脑,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预见性,才能把握发展先机。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才能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六是坚持“务实、协作、创新”,打造一支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勤政廉政、业务扎实、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优秀干部队伍,是我们工作不断进取的根本保证。

三、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技术产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思想创新,结合高技术产业系统工作实际,我们要重点学习领会以下几点: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系统地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使党的发展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走科学发展道路,必须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体现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七大报告特别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提法改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

量的扩张,而“发展”体现了各种关系的协调、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三个转变”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三个转变”的基本思路,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基本途径。

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红线,着重在“五个突出”上下功夫:

(一)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好”字当头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实质。发展才是硬道理,但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理解发展,发展不只是增长,不能为了追求片面的增长牺牲发展质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技术产业必须按照十七大要求,把推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附加价值较低,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与我高技术产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近年来,由于加工装配为主的产业形态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一直在4-5%之间徘徊。这种发展方式必须努力尽快加以改变。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重要标准。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贯彻科学发展思想,凡是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事情,就应当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就一定要抓好抓实;凡是不符合又好又快要求的,即使短期内能带来产业规模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能立竿见影出成效,也应当放弃,绝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如何突出“好”字,实现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报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就是我国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但具体怎么做,还要靠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完善。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自主创新的战略核心地位

十七大报告首次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

多年来,由于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乏,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往往受制于人。这固然有“两高一资”产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原因,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的利润增长点是更本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发挥自主创新的战略核心作用,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完善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强规划、政策引导,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促进高技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失衡,核心基础产业薄弱,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调整。从全球范围看,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深度融合,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蓄势待发。以数字内容产业、网络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新的业态不断形成。生物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销售额正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高技术产业结构调整,从规划、政策、投融资、重大专项人手,引导和推动现有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存量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生物、高技术服务业等核心战略产业和新兴增长产业,加快增量结构调整。

(四)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随着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国际贸易争端愈益增多,未来主要依靠出口增长拉动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难。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推进,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消费需求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需要更多更好的高技术产品和服务,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民消费需求。因此,高技术产业必须在进一步巩同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优化出口结构的同时,更加重视国内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拉动。

(五)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突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我国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任重道远。一要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要根据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三要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尤其是要加快研发和应用重大节能降耗关键技术,努力解决重点产业领域节能减排技术瓶颈制约,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效益,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四要加快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推广应用,加强重大产业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创新,采用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建设应用示范工程,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

四、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认真抓好2008年的各项工作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认真分析新机遇、新挑战,及早谋划,做出部署。当前,国际高技术产业转移加快,全球竞争与合作更加广泛;创新活动日趋活跃,高新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世界经济已现波动迹象,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和贸易保护加剧,比较优势正在发生变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着眼全局、创新思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组织实施“十一五”规划,贯彻各项政策措施。要以政策为保障、改革为推力、重大工程和专项为抓手,完善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全年工作要突出六个更加注重:

(一)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一是要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知识创新三期工程,建设新一代海洋综合考察船、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航空遥感系统等若干重大科学工程,组建生物安全等国家科学中心。二是要大力推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任务,2008年在信息、生物、节能减排等领域继续推进建设3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5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支持80家重点骨干企业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组织认定第十五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引导

和支持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三是抓紧发布实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海上风力发电装备、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海洋石油工程设备等重大装备研制,针对高耗能、重污染行业,继续组织实施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四是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各地发展改革委和经委、经贸委在配合做好前三项工作的基础上,要根据各地发展特点,建设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继续引导和支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会同当地科技、财政、税收等有关部门,完善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高技术产业要更加注重产业化

要根据高技术产业规划的总体部署,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完善产业化环境,争取发布实施数字电视、生物、产业化等产业政策,启动研究制订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政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五大领域组织实施生物材料、电力电子、卫星应用等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要加快新技术新标准的示范推广,抓住北京奥运会的机遇,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数字电视国家标准、无线局域网安全WAPI技术、手机电视等的示范应用。各地方要认真落实本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分析本地的比较优势,制订相关扶持政策,组织实施相关产业化专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三)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实效

信息化工作中,一是要继续推进电信和邮政体制改革,推动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在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通电话的基础上向自然村延伸,支持西部和农村地区邮政基础设施改造。二是要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金盾、金审、药品监管等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利用国家外网平台开展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试点。三是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和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创新服务模式,降低社会信息化成本。四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教育、信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公益性信息服务。五是加强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专项,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四)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高技术产业要更加注重调动各方资源

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促进资源向高技术产业集聚;一是扩大创业投资试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投资发展模式。在这方面,各地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要认真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机制,积极探索,促进创业投资的健康发展。二是推进我委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共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产业基地建设,探索政策性银行为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提供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各地方要积极探索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拓展高技术企业创新创业的融资渠道。三是落实我委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订的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推动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各地方要积极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做强做大,同时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良的上市资源。四是各地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核心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海外归国人员创办高技术企业,推动企业实施期权等激励制度,扩大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向高技术产业集聚。

(五)在推进国际化发展中高技术产业要更加注重提高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

要重点从三个层面上推动国际合作:一是加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政府间高技术合作;二是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在华设立外资研发机构,继续推动与跨国公司在软件、集成电路、大型客机、发动机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三是支持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推进跨国经营,推动有条件的大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设计分支机构,运用国际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竞争。

(六)在统筹兼顾中高技术产业要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在推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协调发展方面,一是要着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生物、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对已有产业基地的管理,优先支持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产业化项目向基地倾斜,提高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和研发能力。二是在全国各省市,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突出地方特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推动建设10-20个特色高技术产业链,各地方要积极研究,理清思路,创新实践,探索区域特色产业链的形成规律、发展条件和扶持政策,打造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摘自在2007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栏目策划、编辑:李志明)

推荐访问:自主创新 迈向 落实科学发展观 新阶段 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