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鉴定评价

额尔古纳市伊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3 08:37:21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额尔古纳市伊诺金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大体掌握了该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土壤化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矿体原生晕的特征,对该地区寻找金矿有重要科研价值。同时也希望能对该区寻找该类型金矿提供指导。

关键词:伊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原生晕

1.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上矿区位于额尔古纳兴凯地槽褶皱带内,得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南端。本区古生界地层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的兴安地层区,额尔古纳地层分区;中新生界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之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佳疙瘩组、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上志留统卧都河组、下石炭统红水泉组及第四系。本区侵入岩不发育,仅分布于本区东部、南部及北部的。震旦纪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Zr)及晚三叠世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T3ηr)。本区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性质和方向的断裂,主要为额尔古纳大断裂;主要褶皱为:五卡南向斜。

2.矿区地质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佳疙瘩组(Qnj)、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中段(Ze2)。①青白口系佳疙瘩组(Qnj):沿额尔古纳河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分布于矿区大部,面积0.68km2,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灰黄色(黑云)绢云石英片岩、变粒岩、浅粒岩等。厚度大于741m。②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中段(Ze2):分布于本区东南侧,呈北东至北北东向展布,分布面积0.39km2。与青白口系佳疙瘩组呈断层接触。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等特征,划分二个岩段。岩石组合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岩性为灰—灰黄色变质粉砂岩、灰色变质细砂岩、灰黑色碳质板岩夹灰白—灰黄色石英砂砾岩、灰白—灰黄色绢云母石英片岩,厚度大于464m。

2.2侵入岩

矿区内侵入岩出露较少,仅在矿区北西部小面积出露少量石英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ηοδ):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呈岩株状产出,出露面积约0.01km2。岩石呈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石英组成,粒度为0.4mm~3.6mm;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杂乱分布,含量为35%~45%;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杂乱分布,含量为30%~35%;石英呈他形粒状,分布于长石空隙间,含量为20%~25%;角闪石呈针状、短柱状,含量小于5%。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等。侵入佳疙瘩组地层。

2.3构造

矿区位于区域性大断裂—额尔古纳河断裂东侧,其次一级的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发育。北西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断层面呈舒缓波状,挤压面光滑,发育构造角砾及断层泥,擦痕清晰,为压扭性断裂,矿区内Ⅲ-1、Ⅲ-2、Ⅲ-3号矿体发育在北西向构造蚀变带中。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控制矿区地层及脉岩分布,矿区内地层及脉岩大多为北东向、北东东向分布。

2.4变质作用

根据变质岩中出现的绢(白)云母、黑云母等特征变质矿物组合,确定变质相为低绿片岩相。根据贺高区域变质相的临界反应,低绿片岩相形成的温压条件一般为P=0.2—1.0GP,T=350—500℃,其变质作用类型属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使岩石中金元素活化迁移进一步富集。

3.地球化学特征

3.1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通过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得出得尔布干成矿带地区主要成矿元素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值(见表1)。

为了解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中的贫化与富集,探讨元素的背景特征及成矿可能性,依据1/20万区化扫面资料将各地质单元元素背景值与测区丰度值对比,一般认为浓集比率≥1.2的为富集,≤0.8的为贫化(见表2)。

3.2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测区地球化学景观及自然地理景观,选用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测量面积100平方公里,布设500×200米的采样网度,采样路线方向为东西向。采集土壤样品916件,用微球析出比色法测定痕量金,进行圈定单元素Au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结合本地区建设屯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确定的岩石背景值为0.63×10-9和土壤金背景值为0.79×10-9,金异常下限计算值为0.87×10-9,实用值为1.5×10-9。采用统计计算异常下限,经过统计、计算和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比较,确定2×10-9为本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值,共圈定Au异常44处。异常主要分布测区西侧,即矿区附近,北部未封闭,形态不规整,异常强度大,具有多浓集中心,浓集中心清晰且梯度变化大,最高含量Au为20×10-9,一般在3—4×10-9,面积17平方公里。矿区外围圈定的Au异常规模小,强度亦较小,面积0.6平方公里以下,呈似圆状,个别点Au高达20×10-9,一般在2—4×10-9,经检查未发现金矿体,地表仅为金矿化。经异常圈定Ⅰ矿段所处位置,其异常形态为一规则呈南北分布的等轴状,异常中心明顯,中心最高为20×10-9,南北长轴方向最大长度250m,东西最大宽度250m,长轴方向与Ⅰ—1、Ⅰ—2号矿体走向一致,吻合极好。矿体露头即位于异常内Au高值点上,表明地球化学找矿在该区是有效可行的。

3.3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普查区内岩石、蚀变带、矿体地球化学特征,采取一定数量的原岩光谱,分析项目:Au、Ag、As、Bi、Sb、Cu、Pb、Zn、Hg、W、Mo、Sn共12种元素,分别对矿区地表及深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较详细的研究。Ⅰ矿段在不同勘探线剖面钻孔不同深度取原岩光谱样92件,目的是对矿化体、矿体、蚀变带在剖面上原生晕分带性进行研究。对258号勘探线剖面上的ZK201、ZK202、ZK203、ZK204号钻孔进行岩心采样,计算方法采用格里戈良(1975)。选用Au、Ag、As、Sb、Hg、Bi、W、Mo、Cu、Pb参加计算。矿体之间自上而下分带序列为:As·Sb·Hg(Bi)(Mo)→Cu·Pb·Ag→Au·W。其中As、Sb、Hg三种元素在Ⅰ中段指数最高,反映金矿体前缘晕元素特征。说明Ⅰ矿段在钻孔所控制最大深度以下寻找新的矿体可能性较小。该分带序列说明至少有两期矿化。

4.成矿机理

对Ⅰ矿段金矿体60个测点采用均—温度测定结果显示,其温度区间为206—493℃,主要集中在270—490℃,最高峰值为 300℃,说明矿区是经过了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其金矿形成温度属中温偏高。由于本区金矿化及金矿体主要发育青白口系佳疙疸组构造裂隙中,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青白口系佳疙疸组地层内成矿元素Au含量平均值普遍高于金元素在地壳中同类岩石的丰度值,而且含量分布不均(见表2-12)。由此可说明在晚元古代沉积和区域变质中发生过金的初始富集作用,构成了在本区本套地层内含金量较高。另外,通过上面对矿区西南侧的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研究表明,由于岩体中含金量变化较大,在0.0006—0.0014×10-9之间变化,平均值为0.00097×10-6,明显高于我国东部花岗岩类金的平均含量,Ag含量基本相当,Cu、Zn、Pb含量偏低,而W、Sn、Mo、As含量较高。其元素组合特征与矿区金矿化元素组合有明显的相似性。由此可看出,本区的金矿化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时空联系和密切性。通过上述分析,以及对金矿体所处区域及矿区内地质、岩浆岩及佳疙疸组地层岩性的研究,该金矿是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赋存空间即为断裂,近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充填、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就是在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花岗岩浆侵位和结晶分异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成矿热流体。同时促进佳疙疸组地层内金的活化转移,在韧性剪切带的脆性破碎带内富集成矿。故此该矿床是与热液、含矿地层有关,并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属中温热液型金矿床。

5.找矿方向

矿体围岩主要为青白口系佳疙瘩组变粒岩、浅粒岩及云母石英片岩。矿体近矿围岩Au品位在0.02g/t~0.90g/t。故围岩蚀变区为找矿科研究区域。成矿期蚀变可划分为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早期阶段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是本区金主要成矿阶段,矿化蚀变规模广泛;晚期阶段主要为强硅化蚀变,形成石英细网脉,规模小,含金品位较高。矿体矿化蚀变以强硅化、黄铁矿化为主,局部可见有弱钾长石化,向两侧矿化蚀变逐渐减弱。围岩蚀变矿体顶板以硅化、绢云母化、电气石化、黄铁矿化为主,底板以弱硅化、绢云母化为主。寻找综合蚀变发育地带有可能为新的突破区域。

参考文献:

[1]常印佛,刘学圭.关于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以安徽省内下扬子坳陷中一些矿床为例[J].矿床地质, 1983(1):13-22.

[2]徐晓春,楼金伟,陈林杰,等.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胡村铜钼矿床的地质特征[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1.

[3]陆三明.安徽铜陵狮子山铜金矿田岩浆作用与流体成矿[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4]邓晋福.岩石物理化学与岩石物理学[J].地學前缘, 1994(z1): 57-63.

推荐访问:额尔古纳市 成矿 地球化学 金矿 特征


[额尔古纳市伊诺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