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简历封面

广东工业低碳发展探讨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8 08:42:55   浏览次数:

[提要] 广东工业低碳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能源资源总量总体增长较快、工业结构总体层次较低、企业规模小且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以及工业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生态约束加剧。未来,应在明细自身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的基础上,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核心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把工业低碳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并把相关目标整合到各项规划和政策中去,进而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

关键词:低碳经济;工业发展;能源结构

基金项目:广东省2016年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模式创新试验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批准号:2013JK091);广东药科大学医药经济学院2016年度学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7CJJ09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14日

2009年12月签订的《哥本哈根协议》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它将促使世界各国改变传统的工业化发展观念,走上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广东2010年7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立为首批低碳试点省区之后,进一步加快了低碳转型的步伐。自“十二五”以来,广东工业低碳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2017年,广东省出台《2017年广东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绿色清洁生产行动、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推动工业低碳化发展,是广东加快建设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争当工业低碳发展示范区和经济战略转型升级排头兵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工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广东制造业能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业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的约束日益明显,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极高。鉴于此,本文尝试性构建一个广东工业低碳发展的战略框架,以期对后续研究有所启示。

一、广东工业低碳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是广东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具备一定基础。截至2010年底,工业企业已建立科技机构3,309个,开展R&D项目28,423项。R&D项目数在1,000项以上的四大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业、通信和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其项目数分别比上年增长10.0%、20.8%、30.5%、40.0%。该四大行业的研发项目数共计17,548项,占全部工业项目数的61.7%。从R&D产出看,2010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有5.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84万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9万件,工业企业全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689.6亿元,开展新产品开发项目研究3.2万项;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037亿元,全年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1,872亿元。

二是低碳技术研发不断推进。低碳科技基础性研究是广东重点资助的重要领域之一。广东省科技厅在2010年高效能技术领域共投入1,010万元重点支持8个专项开始低碳高新技术研发,在新材料产学研低碳研发方面投入9,000万元,节能和新能源产学研低碳研发方面投入2,900万元;大量开展“节能减排与可再生能源”重大专项,重点突破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支持粤电集团、韶钢集团等龙头企业或以技术联盟的形式组织中小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攻关和集成示范。

三是技术、知识型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后劲足,在一些领域与国外差距较小。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LED三大重点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导纤维等领域建立1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数量居全国首位。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48亿元、1,212亿元,形成软件和新型显示器两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华为、中兴等骨干企业继续领跑新领域。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最近几年,广东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理想效果。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8年節能考核结果。广东省“万元GDP能耗累积降低率”为10.1%,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60.7%,居全国第十位。2010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约17%,全年平均增幅比2009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在工业生产高速运行的情况下保持工业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下降,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绩。

(二)制约因素

一是国际国内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从国际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低碳经济领域取得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持续对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和减排政策进行指责、发难和施压。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首当其冲,在减排等方面承受更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而处在这一特殊环境下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必然承担更重的节能任务,这将给广东省工业低碳发展工作带来较大压力。就省内情况而言,广东节能减排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增长过快,占全省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较大比重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速较快。随着石化、钢铁、电力、汽车、建材、造纸等工业项目的不断发展,以及广东工业重型化速度加快,势必拉高广东能源单耗水平,给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广东工业低碳发展各方面的整合力有待提高。广东工业低碳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在于缺乏完整、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和明确的指标体系指引,而且对其重点任务没有做好系统、合理安排;工业低碳发展的有关利益安排的核心制度缺乏清晰性,而省内某些地区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行政手段表现过度刚性、机械,行政与经济、法律等政策间缺乏充分协调性和一致性,而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第三方力量结合的宏观政策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三是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加深。广东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化、加速阶段,正在向后工业时期过渡,而其正全力打造“全球制造业基地”,以汽车、石化、钢铁、造船、造纸、装备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比重在持续增大,能源密集度不断提高,能源消费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由此决定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由于能源结构的刚性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受制于技術制约,广东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景充满艰辛。

四是缺乏低碳技术积累。广东能源领域的高新技术多从境外引进,能源领域某些工业企业借助引进技术,利用国内低价资源及运行成本,已形成规模化生产,但其工业低碳技术积累非常有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低碳技术的储备特别是其中的低碳核心技术储备,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国家及地区。面对这种情形,广东工业低碳经济转型有可能陷入“耗费巨大时间、资金成本从头开始研发自主低碳技术”与“冒着被控制或‘锁定’的风险从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和利用工业低碳成熟技术”的两难选择。

二、广东工业低碳发展战略

(一)发展目标

1、能源资源效用进一步提升。通过创新低碳技术、优化工业结构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以及持续提高能源资源效用,促使单位GDP能耗达到进而超过国家同期标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逐步提升,降低工业研发,生产(原料),营销、使用、维护各环节的能耗,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形成从工业原材料、零部件到成品的全流程节能体系。

2、低碳工业技术进一步提升。通过重点低碳工业创新工程建设和创新载体以及产业化平台建设,不断推动低碳工业低碳技术创新,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体系,较为开放的创新合作网络,较为完善的低碳工业自主创新投融资机制,较为健全的工业低碳自主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工业低碳技术和工业低碳技术联盟。

3、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重大装备、石化、船舶、优势特色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获得巨大发展,形成具有鲜明低碳特色的汽车制造业集群、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石油化工制造业集群、船舶制造业集群、优势特色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集群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三大产业率先突破,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

4、低碳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应逐步建成以自主技术创新为核心动力、结构高端化、布局合理、环境友好、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的国家级低碳工业基地,突出优势工业品牌、质量和自主技术的提升作用,形成若干低碳工业城市和低碳工业经济示范区,占领低碳工业经济制高点。

(二)发展重点

1、倡导节能减排,降低工业能耗。节能减排应成为广东工业低碳发展长期坚持的方针。节能增效,可减少能源消耗量,进而降低碳排放强度。因此,应大力研究水泥、钢铁等耗能工业节能的措施,通过循环再生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政府也可采取相应政策,根据市场原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业,激励工业企业提高能效。

2、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广东最大的碳释放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但目前能源消费主要以化石燃料为主,煤炭消费量很高。因此,若要减少释碳量,必须合理改善能源结构,进而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尤其是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利用、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和核电、水电、天然气等优质能源。

3、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广东向工业低碳发展转型需相应的技术支持体系,主要包括提高清洁生产技术、能效的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的研发技术以及碳中和技术等。广东的工业低碳经济可理解为发展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新兴工业。

4、健全制度支撑,完善服务体系。广东应按照工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特色,建立健全工业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构建工业低碳发展决策、执行、监督、激励等环环相扣的管理链,制定广东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规划,建立工业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考核体系,改革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开征专门的环境保护税、碳税等税种。

(三)发展定位

1、全国工业低碳科学发展示范区。以低碳改革发展为驱动力,以转变传统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区域低碳制度、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加强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增强高端要求集聚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推进工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实现区域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力争成为全国工业低碳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低碳发展基地。依托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条件,大力发展新兴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航空等新兴产业,不断优化钢铁、造船、石化、汽车等工业的结构,大力发展具有低碳、绿色、生态特点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工业,努力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低碳工业群,成为具有全球著名的工业低碳发展基地。

3、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低碳技术研发基地。通过大力支持企业创建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和低碳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涉及低碳领域的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实现低碳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工业低碳技术研发基地。

4、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能源资源利用基地。通过利用先进技术优化冶金、建材、纺织印染、造纸等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结构,对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重化工业,通过循环再生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技术优化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工业,努力成为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能源资源利用基地。

(四)发展思路

1、近中期:应创新工业低碳技术、持续提高能效和碳生产率、推广清洁再生能源作为核心,建立健全与低碳发展相关法规和制度,加强省内行业、部门、地区间合作,吸引各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发挥社会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利用国际合作模式和体制创新,共同促进工业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的转变。不断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逐渐减少工业增长碳排放量,增加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和环境。多渠道利用低碳商机,提升省内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尽可能利用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减少潜在碳排放锁定效应的影响。

2、长期:应迎合经济国际化、信息化、知识化、生态化、低碳化趋势和全球产业高端、高级、高效发展的演变轨迹,抓住第三次工业化浪潮的战略机遇,以国际视野和全球眼光引导广东工业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和国际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通过工业低碳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牢牢把握未来低碳技术变革路径和工业发展方向,不断加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增强低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国际化区域低碳创新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帅晶,唐丽.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2.

[2]陈红蕾,陈艳.低碳约束下广东地区工业战略产业选择[J].产经评论,2013.4.

[3]王菲,董锁成,毛高粱.基于工业结构特征的中国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3.4.

推荐访问:广东 探讨 工业 发展 低碳


[广东工业低碳发展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