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面试经验

关注学生成才让数学学习充满情趣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27 08:51:32   浏览次数:

数学离不开数字、图形,各种严谨的规则、公式,还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题意,时常让人望而生畏。其实,数学以其博大精深为长,自古以来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陶行知说的那样:“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本原。”因此,我们应关注学生成才,让数学教学脱去神秘的外衣,褪去生硬与刻板,从而使数学学习始终充满情趣。

一、返本溯源,领略数学的精彩世界

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反对“死”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知识的来源和生长过程就不能被压缩,不能把知识的探究获取变成枯燥的演练。曾获全国赛课一等奖的无锡市优秀青年教师强震球执教《角的度量》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反常态,打破了以往由直观认识——操作应用——熟练掌握的知识结构,而是引导学生经历量角器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首先教师出示两个相差不大的角,让学生先估计哪个角大?然后出示活动角,让学生来比较出角的大小。接着出示一些小角,进一步让学生来比较,学生感受到用小角来量角的大小主要是看里边含有几个小角,比起活动角来量要精确一些了。教师再让学生进行练习,他们在练习中遇到了问题,有的是比两个小角要多一些,有的是感受到用小角来度量还不是很精确,说要让小角分得再小一点、细一点。教师出示课件,把小角再平均分成10等份,让学生量角,要边量边数,虽然能数出有几度,但还是有点麻烦,然后就想到要标上数字,教师顺势把里边的刻度标上。接着教师出示几个角让学生进行练习,当出示一个方向相反的角时,有些同学说是150O,有些说是30O。然后教师问学生你怎么看,到底哪个正确,并引导学生用什么办法解决,能从图上直接读出刻度来呢?学生自然想到在外面再标上一圈刻度。整个一节课,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感受了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自主掌握了正确的量角方法,并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来自对角的度量的自我需求,将其产生的最原始的过程展现给孩子,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认识深刻,这样的展现,正是数学课堂教学“返本溯源”的最好体现。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笔者教学“统计”(苏教版国标教材四年级下册)一课,在全课小结后,对学生说:“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统计’这个奇妙的世界吧!”然后笔者利用电脑课件展示一幅统计表,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随即动态演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并向学生介绍说:“有时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或者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还需要制作统计图。”随后,在单式条形图和单式折线图的基础上,再利用电脑课件动态演示画出直条和折线,形成复式统计图,并向学生说明:“有时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还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统计图合并成复式统计图。”这一个课外知识拓展延伸的小环节,借助电脑动态展示统计图表的演变过程,将教学内容置于其自身发展的脉络中,目的就是想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知识拓展,唤起数学的人文精神

钱学森说:“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缺一不可。”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教育过分注重理性和求实的价值观,忽略了对数学学习审美化、艺术化的价值导向,令数学乏味,缺少情趣。学生在严肃的“真实性”面前倍感枯燥,缺少数学内在美的感受。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兼顾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人文思想熏陶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在课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就“我国人口占全世界的2l%、我国耕地面积占全世界的5%”两条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充分调用自己的数学和人文知识,各抒己见。教师在不经意间升腾起学生的爱国豪情,更激起学生对地球资源的珍视。一种关注地球未来命运的崇高精神随着百分数的认识得以滋养和生发,这也许正是人文化数学课程的独特魅力。

数学教材中充满着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数学教材的工具性时,首先要有效地开发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追求“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强调人的个性发展。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在课的结尾不是问“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如何认钟表的?”,而是介绍有关“钟表”的数学背景知识,欣赏惜时的名言警句。教师说:“现在,人们想知道什么时间,只要看一下表,很方便。那在古代还没有表时,人们怎么知道时间呢?你知道有哪些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拿来交流,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片,并加以文字叙述。接着教师又说:“时间是多么重要。因此,从古到今,流传下来许多有关时间的名言名句。你知道哪些,大声地朗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不假思索,“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一环节,汇报交流古代计时方法,使学生开阔眼界。惜时名言欣赏,更让学生在浓浓的古诗意境中感受时间的宝贵。将数学知识教学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人文资源,以此去唤起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去完善人的心智,净化人的灵魂。

三、关注内涵,体验数学的本质力量

目前有不少数学教师开始关注“数学文化”这一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课题。被誉为“数学王子”的我省著名数学教师张齐华,他总能独辟蹊径找到与教材相关的数学文化,巧妙地融合在数学课堂里,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数学思考的乐趣和数学文化的魅力。如在《因数和倍数》一课的教学中,他引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概念——完美数,在引领学生寻找“完美数”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家们苦苦求索的艰辛,又充分体验了数学的文化美,这就是数学精神引领!课末,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座座古希腊著名的建筑,聆听了一件件乐器奏出的美妙乐曲,让学生了解因数与倍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因数与倍数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整堂课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味,时时彰显着数学的本质和文化的内涵。又如《圆的认识》一课,在学生经历一番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圆的特征之后,教师巧妙地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学生在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史,感受人类祖先智慧的结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学生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家的发现完全一致时,内心产生了“我们也能研究数学”的自信。数学正因为有了文化的浸润,课堂才会如此生机勃勃,因而学生才会如此地喜欢数学,才会始终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

具有数学文化气息的课堂充满了智慧和情趣,是精彩的。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我也大胆地去追求着文化数学的教学理想,和孩子们一起探寻数学的源头、数学的历史和数学的精神。如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时,课前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文献,将蕴藏在这个知识点中的数学资源(如数的起源、古代各国的数的各异形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等)充分地挖掘了出来,然后利用电脑把这些素材制作成一个具有古代神韵的“数的产生”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渲染呈现。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触非常丰富,“我突然发现数学这么有趣,好像把我带到了神秘的古国!”“数学真是太神奇了!我想以后我会更加喜欢数学的!”“真没想到数学知识如此丰富多彩和有意思!原来我一直认为数学就是枯燥乏味地写写算算,这节课改变了我的想法!”……将教学内容融入“数学文化”的范畴,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这样既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数学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数学是智慧的,也是有情有趣的。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应该关注学生成才,充满生机和灵性,成为学生放飞智慧、演绎情趣、张扬个性的舞台,让数学学习成为每个孩子生命世界中的一片葱茏绿洲。

(江苏省溧阳市泓口小学)

推荐访问:才让 情趣 生成 充满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