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笔试题目

本土学院派建筑师魏春雨:,注重“反规划”,让城市“自然生长”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11 08:43:23   浏览次数:

齐白石曾对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城市建设也是如此。一味简单模仿,只能导致城市面貌的雷同、刻板与僵化。“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当城市的面貌被格式化,千城一面,不只是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文化个性的贫乏。

在本土学院派建筑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看来,没有个性的城市,只是一堆“钢筋混凝土的堆砌物”。而在新型城镇化的下一个关键节点小城镇的建设上,如何避免“被千城一面”的命运,魏春雨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让城市“自由生长”,并享受这种漫长而温馨的自然过程。

建筑设计

这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

建筑和城市之间有一种很亲密的关系,而建筑师在这种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今长沙这座城市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融城、建地铁、过江隧道”等大刀阔斧的改建,魏春雨这个省内建筑学院派人物成为了媒体访问的对象。

长沙是魏春雨的第二故乡,他出生于河南,在山东的一个海边小城长大,“走路几分钟就能到海边,是很美好的少年时期。”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一样,魏春雨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画画,并且画得非常出色,在当地的少年宫得过很多绘画比赛的奖。也缘因于此,后来他选择来到当时非常著名的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建筑设计,“学习建筑,算是一种偶然和必然的结果。”

谈到自己的建筑哲学,他说:在理性与内在逻辑的框囿中寻求突破——先在理性的框架里寻求一些内在的秩序,再去寻求场所与行为的关系、空间的组合变化,即所谓“制约下的游离”、镣铐上的舞蹈。譬如,他的获奖作品湖南大学法学院教学楼的设计就突出了强烈的受力关系,象征着法律的不可抗争性;又如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楼,设计成“音乐盒子”的形状是种偶然亦是必然。被魏春雨称之为“非理性的设计”的长沙市国家综合档案馆,整体设计是一种不对称的拓扑转换,对立于周边的其他政府建筑,他调侃称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叛”。

魏春雨说:其实建筑并不深奥,建筑设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发现美的过程,而这种美就来自大自然和人体本身。“建筑有着自己的语言,有自身的力量,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装饰它。城市建设要尊重自然——自然从来不接受‘改天换地’,我们能做的,只是找到某种规律来梳理它的外形,使万物更和谐。”

历史古城

不应是“旧城改造”,而是“城市有机更新”

在阅读长沙这个城市的时候,魏春雨看到了这里很多不同于别的城 市的特点。很多人都曾质疑过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可是魏春雨认为长沙确实是“历史文化名城”。经过细细的观察和考量,他发现“下河街就是长沙城市生活的源头,而岳麓书院就是长沙文化的源头。”

长沙是一个靠水路运输形成的城市,而这里最早的集市——下河街就临江形成,廉价的水路运输形成了长沙带状分布的特点。而把湖湘学派弘扬光大的岳麓书院就成为这座城市文化的源头。“所以长沙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文化名城。”

谈到对于长沙城的感情,他说自己有一种很矛盾困惑的心情。读大学的时候,他去了北京,“天啦,我当时觉得北京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那么宽的马路,那么森严的建筑,根本不适合人居住嘛。”后来他碰到一個在长沙教书的外教,这个外教很直白地告诉他,相比起北京,他还是更爱长沙。这件事让魏春雨感触挺深,“这个小城的随意亲切是它吸引人的难得的特质。”

魏春雨说得比较绝对,“文化几乎是一个城市的全部!”在他看来,城市的功能中,应该蕴含着城市的文化,所以如果抽离了文化,城市就是行尸走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在中国城镇化如火如荼的今天,他建议,应该废弃“旧城改造”提法,改为“城市有机更新”,保留历史街区、风貌区的城市肌理,让城市文脉得以保护。

中国有着很悠久的城市历史,有很多的著名古城,如长沙、西安、北京、南京、杭州、洛阳、开封,不过这些城市都没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享有这一称号的古城有山西的平遥古城和云南的丽江古城。“大的文化古城都被现代工业文明毁坏了,这与人们对于历史名城的藐视与不珍惜是有关系的。”

再一个重要原因,在魏春雨看来,是城市建设缺少科学规划。“一些地方对于现代化的理解也有偏差,认为摩天大楼、‘方盒子’就代表了现代化。建筑的尺度体系崩溃了,干什么事都很浮夸,要超大,要气派。”

城市规划

城市就应该自然生长、公众参与

作为建筑学界的专家,魏春雨去过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交流和考察

在他看来,美国和欧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城市规划模式。美国只有两百年历史,是在没有任何传统和空间束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追求密度,以汽车和高度自由的私人空间作为规划的第一考虑因素;但是欧洲,却有着千年的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比如巴黎,曾经就有一些人骑车在街上抗议,说汽车驾驶过快,自行车像老鼠一样到处躲,使骑车者感到很没有尊严,而步行者也一直在呼吁步行的尊严。所以在巴黎,行人的基本尊严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自行车和汽车。人们在欧洲的城市里漫游,往往行人在过马路时,汽车都会在很远的距离停住,行人优先,这已经成为驾驶者的基本素质。

不过,他发现,近期中国的城市规划是以汽车为尺度作为城市规划的前提。事实上,在魏春雨的理念中,规划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反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规划,把一些需要生态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存等区域先控制保护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对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进行城市规划,是两者有机共存。从一个极端的角度说,城市就应该自然生长、公众参与,无论是城市的建筑也好,还是城市的功能也好,都应该顺其自然。

“城市当中的不同群体,和它的发展形成一个自然关系,而不是规定性关系。”

在历史上,有些城市是因为一个产业而形成,有些是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兴起……不同的城市因为它的区域不同、气候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文化民俗不同,受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形态:苗家的吊脚楼,徽派的马头墙、小青瓦,侗族的风雨桥,客家的土楼,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

魏春雨说,城市的“自然生长”是明显的“反规划”思维,虽然现在这样提显得不是很客观和现实,但是像巴西利亚那样的现代主义的悲壮的都市规划已经证明,理性的思维难以驾驭和规划城市,或者说,难以建成好的城市。

魏春雨认为,让城市“自然生长”,这是一种漫长而温馨的自然过程。虽然中国的城镇化热潮不可逆转,而“千城一面”的现象一时之间也无法避免,但是也许,会通过很多人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得到改善。

资料来源:《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等

推荐访问:学院派 建筑师 本土 生长 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