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团申请书

从经济学视角看“有偿家教”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6 08:41:58   浏览次数:

“有偿家教”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发文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然而禁令仿佛没有效果,“有偿家教”依然火爆。学术界也对“有偿家教”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然而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应当采取何种有效、合理的策略应对“有偿家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偿家教”——素教与补课的融合

“有偿家教”是家庭中的或由家庭组织的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或同质化拓展的教学活动。“有偿家教”兼具家教和补课的特点,亦呈现出自身的特性。“有偿家教”的对象是中小学学生,教师由在职教师或在校大学生担任;“有偿家教”的内容是学校教材或艺术等专业技能,方法是“应试教育”,目的是提高成绩以应对考试,或培养多方面才能以应对社会;“有偿家教”是商品交换活动,其地点不限于家庭。“有偿家教”最突出的属性是“应试教育”、收费家教以及大量在职教师参与。

“有偿家教”的经济学视角

从家长、教师、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成本一收益看“有偿家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教师、学生,甚至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都是经济人。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是为了攫取物质利益,因此必然会衡量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利益。当利益大于付出的代价时,经济人就会积极从事这一活动。家长请家教的成本(即一定的金钱)远远低于收益(即子女的学业、事业成功带来的金钱、地位和荣誉,还可能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而积累了社会资本),即使因风险而失败(即家教未带来子女的学业、事业成功),损失的仅仅是一些金钱。教师做“有偿家教”的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是因“有偿家教”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金钱和违反禁令的风险,以及不能从事其他工作的损失,间接成本是十几年的教育投资。教师的收益是经济收入和积累社会资本(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教师从事家教的大部分成本即教育投资是无法选择的,而禁止在职教师做家教的禁令给在职教师带来的成本几乎为零。因此成本相对于收益来说微乎其微。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面对火热的家教采取置之不理或放任的态度。学校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因家教带来的收益(即升学率的提高、名誉的提升甚至经济收入)比几乎为零的成本(至多承担很少被发现的违反禁令的风险)大得多,家长、教师、社会、学生都满意,何乐而不为呢!

从家庭的人力资本投资看“有偿家教”。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它能带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此教育不只是消费,更是一种生产性投资。通过高考并接受大学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关键与核心,其回报是财富、荣誉、地位以及精神修养的提升。家教投资是家长摒弃传统观念(教育仅仅是消费的观念),主动进行教育投资的重要方面。有些家长还着眼于子女美好的未来和身心发展,进行发展性和精神性家教投资。子女不仅要生存还要发展,要有良好的精神生活,仅是经济回报是不够的。因此,发展性、前瞻性、非智力性家教投资如“学会学习”、艺术家教逐渐兴盛起来。由此家教带来的收益不仅是经济收入,还有完善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益。总之。整体来说家教投资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性的投资。

从国家的教育资源供给一需求看“有偿家教”。家长愿意购买家教服务,并且随着个人收入的增加,家长也具有购买的能力,因此家教的需求应运而生。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教师想生活得更好,并且有教育能力,故此“有偿家教”市场自由诞生。资源总是稀缺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优秀师资、教育教学设施)也不例外。我国教育资源不仅存在总量不足,还有结构性稀缺。大学教育资源的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稀缺,决定了只能让一小部分人接受大学教育,因此,通过高考进行人才分流。而高考制度和重点中学制度的实施,使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教育教学设施分布极端不平衡。教育资源总量的不足,使得家长不得不通过家教弥补学校教育的失误与欠缺;而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尤其是优秀师资的缺乏使得优秀家教的供给不足。优秀家教的供给不足,而对优秀家教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而优秀家教以至于一般家教的价格大幅上升是必然的。总之,教育资源总量稀缺决定了家教的存在,教育资源结构性稀缺决定了家教价格居高不下。通过家教价格调节,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源总量稀缺和结构性稀缺,因此“有偿家教”市场的存在是合理的。

对“有儒家教”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策略

“有偿家教”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争论,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发文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然而禁令仿佛没有效果,“有偿家教”依然火爆。学术界也对“有偿家教”进行了批判与反思,然而并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应当采取何种有效、合理的策略应对“有偿家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理性看待“有偿家教”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有偿家教”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经济不太发达的条件下,国家教育资源总量和结构性稀缺问题会长期存在。而人们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愿望在不断膨胀,教育选拔和过滤淘汰不可避免,因此“有偿家教”的直接动因——高考会长期存在。知识经济的浪潮是不可避免的,家庭通过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的前途无量,“有偿家教”的用武之地(除“应试教育”外还有发展性、精神性、前瞻性、非智力性教育)会更为广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较政府计划配置更为合理、有效。因此家长、教师、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成本一收益分析,自发形成了“有偿家教”市场。市场调节家教资源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偿家教”还有自身的优点,能够弥补一部分学校教育的不足,例如个别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情感和精神交流,实现灵魂的碰撞,按需施教的教学内容等等,这是学校教育远远不能企及的。因此,“有偿家教”的存在又是合理的。

对“有偿家教”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管理。市场机制比计划机制能更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不例外。“有偿家教”市场是在市场调节下自发形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它的存在是客观的、合理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有偿家教”市场没有任何问题。

第一,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对“有偿家教”的宏观调控。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制定关于“有偿家教”条文,教育部也没有规范“有偿家教”的法规。因此,首先应当建立“有偿家教”市场的相关制度,如其职业的准入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有偿家教”市场。其次,对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有偿家教”实施法律限制和引导,进而提倡发展性、精神性、前瞻性、非智力性“有偿家教”。

第二,运用货币和税收手段实施对“有偿家教”的宏观调控。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收入较低,甚至有些地区长期拖欠教师工资,部分教师挣扎在贫困线上。教师长期大量的教育投资却带来较低的收益。他们当然不满意。因此,国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待遇。至今“有偿家教”市场仍然是税收的空白点。国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家教采取差额税率征税,对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有偿家教”实施高税率,对发展性、精神性、前瞻性、非智力性“有偿家教”制定低税率或免税的优惠政策。

第三,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对“有偿家教”的宏观调控。首先,切实增加教育经费,以解决优质师资不足和教育设施落后的现状,以缓解教育资源总量和结构性稀缺的矛盾。其次,改革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方式。从考察知识转变到考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变单一的笔试为笔试为主、多种考试方式相结合。当然,考试制度必须改革,但不是取消高考、中考。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的是变革而不是革命,包括学校评价改革。最后,最重要的是实施教育改革,祛除“应试教育”的流毒,建立健康的“现代教育”。

第四,采取文化教育手段,实施对“有偿家教”的宏观调控。发扬中华民族重视教育的传统,继续宣传人力资本理论,提高人民对科教兴国战略意义的认识,鼓励教育投资,鼓励健康的“有偿家教”。通过宣传教育促进人们传统的考试观念的转变,注重以发展性、精神性、前瞻性、非智力性教育,引导合理、健康的“有偿家教”。

推荐访问:有偿 视角 家教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