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入团申请书

乾隆中期淮扬地区人口城市化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6 08:43:38   浏览次数:

摘要:清代中前期,淮扬地区因地兼漕运、盐业、河务三者之利,吸引了大批城市移民,至乾隆朝该地区人口城市化得到了很高发展。移民的数量多,身份十分复杂,主要以盐商为主,地方农民在淮扬地区繁荣刺激下的主动移民和地方灾害导致的被动移民为辅。城市移民给淮安、扬州带来了充足的人才、资本,到乾隆末期,地区城市发展达到全盛。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地方人口移居城市的动力,推动了淮扬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关键词:乾隆中期;淮扬;城市化

清朝入关后,十分重视恢复漕运、整顿治理淮河及恢复盐业生产。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的淮扬地区因其优越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移民的流入,至乾隆时期成为清朝盐业、漕运和运河的一大中心。人才的流入以及商业资本的集中推动了地区城市的高度发展,出现了继唐朝之后发展的又一次巅峰。

一、盐业与清代中前期淮扬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完全南移之后,东南便成为王朝的经济命脉所在。当时盐税便有“盐之利,半天下租”的说法,扬州作为两淮盐业的转运中心,在东南地区起着枢纽的作用。两淮盐业在明中叶实行开中法继续吸引着外地商人的流入,至乾隆时代盐业发展达到全盛,出现了“百数十户的徽商西贾辐揍邢上,蓄资以七八千万计,其富直可敌国”的场景。同时两淮盐的产量相比前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最高时候能够达到200万引左右,约占当时全国盐产量的三分之一。在安土重迁观念浓重的古代,淮左名都扬州是江北的一个大“中心地”,正是因其盐业的特殊地位,吸引了大批移民的迁入。当时的盐商重新回到两淮地区多是由于“年年生意俱好,获利甚多”,各地资本的重新聚集推动了淮扬城市的发展。葛剑雄认为:“城市的蓬勃兴起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移民,人口的大量迁移不仅仅是为城市提供人口,更多的表现在以移民及其后裔为主的城市人口中形成的城市文化。”在利润的刺激下各大商帮迁居淮扬并且世代从事盐业,他们成了在淮扬城市发展以及淮扬城市化进程中的催化剂。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估计出明代万历年间,淮扬城市常住人口13-14万,城市总人口约40万;清代初期“扬州十日”大屠杀后,扬州城市人口锐减,几不成市,清代乾嘉时期扬州人口规模达到 40-50万人。人口增长倍数如此之大,因为土著人口的消亡,我们只能通过外地移民的流入来解释。

乾隆朝的淮扬城是一座类似于近代上海的繁华的移民城市,拥有地区贸易中的水路运输优势,漕运和盐业的恢复吸引着各地拥有庞大资本的商人前来投资。地方志中有不少关于淮扬城市移民的记载,顺治年间扬州城出现了“商人鳞集,国课用裕,东南元气赖焉”的现象。到了乾嘉年间,扬州城中“商民杂处,多达数十万家”。城市拥挤,出现了“闤阓密联,檐牙参错,居者鳞次猬集,行者毂击肩摩”的情景。

二、农民的人口城市化

淮扬地区的繁华以及城市生活的奢侈,以城市为中心的磁场对地方农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盐商给淮扬地区带来的兴盛促使农民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清代淮扬城由盐商聚居区、工商业区、官绅署宅区、风景游览区四个大块组成,行使政治职能的官绅和盐商是淮扬城市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淮扬城市人口的增多导致城小不能容众,因此在这两个阶层中行使政治职能的府衙下层的吏员和盐商中负责转运和生产的散商大多居住在以上四个大块之外的附城地区。盐商的奢侈消费生活使淮扬的经济结构发生转变,小民纷纷模仿富人追求高档生活,便出现了“谁家年少好二郎,岸上青骋水上航。犹恐千金挥不尽,又抬飞轿学盐商”的现象。由此带来地方物价上涨,消费观念也随之提升,小民为了满足自身家庭的生活需要不得不到城市从事末业。人口及技术的流入使城市使得乾隆末期淮扬城市发展达到全盛,又继续吸引着地方小民的流入。

地方水灾是农民涌入城市谋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明清时期,黄河屡次侵淮,淮扬地区位于三河交汇之处,导致水灾频仍。高邮州水势复杂,百姓生计全系于此。乾隆年间,扬州地区发生水灾就有数次,只要上游泄洪,处于低洼地区的淮河流域便会变成一片泽国。百姓家园被毁,田地被淹,溺死者也不计其数。但是随着扬州城市的发展以及服务业的兴起,流民流向城市有着较多的就业机会,从事于小商贩、服务工作、无业游民、作坊待雇之人,最终能够在城市定居下来成为城市人口。

結语

清代淮扬城在早期战争破坏之后,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至乾隆年间达到全盛。清初的淮扬城市人口因战乱数量锐减,盐业经济的兴起带来了一大批的城市移民,这些移民以盐为业并世代相传,成为淮扬城市新的土著居民。地方农民在淮扬城市兴起之后,一部分在利益的趋使下,抛弃安土重迁的理念进入城市谋生。淮扬处于在运河、淮河的交汇之处,水灾频发,不少流民无家可归也加入了移民淮扬城市的浪潮。清代中前期,淮扬城市人口以及城市发展是在经历屠城浩劫之后成长起来的,相对于同省的苏州、南京有着鲜明的不同。

参考文献:

[1](清)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清)姚文田,江藩等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M].巴蜀书社,1984.

[3]葛剑雄,曹树基.中国人口史—清时期[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郭正忠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M].人民出版社,1997.

[5]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王勇(1994年—),男,汉族,江苏泰兴人,硕士,江苏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

推荐访问:乾隆 城市化 人口 地区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