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转正申请书

动火作业安全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5 08:42:06   浏览次数:

动火作业是指电焊、气焊、机械打磨、热切割、加热和使用内燃机等可能产生火花、过热或燃烧的作业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存在或产生点火源。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于1992年颁布了29 CFR 1910.119《高危害化学品工艺安全管理》(Process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ly hazardous chemicals),把“动火作业许可”(Hot work permit)列为14个安全要素之一。OSHA在规定中要求,在工艺区域或者其附近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事先签发许可证,许可证必须书面说明所采取的防火措施和灭火要求,并在灭火作业时遵守。许可证必须说明批准的日期和动火作业对象。在动火作业完成前,需要保留此证。

动火作业许可

前期准备

动火作业准备是动火作业许可的重要环节,对于准备的具体要求应包含在动火作业许可程序中。在开展动火作业之前应做好动火作业准备,以便正确、及时地辨识并控制所有可燃性气源与火源。在进行动火作业准备时,可运用设备的示意图及检查表,以确保所有潜在气源与火源都已经实现隔离或可以满足动火作业的要求。熔焊设备的接地应包含在动火作业准备的检查工作中,确保电流不会通至储存可燃物料的设备内。

现场监控

动火作业管理者应认识到现场环境的条件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包括动火作业过程中的条件变化。因此,应考虑使用可行的持续监测可燃性气体的技术手段。应把动火作业中作业人员中间休息后的环境条件再检查或定期检查纳入许可范围内,作为例行性措施。动火作业中的工艺危害分析或工作安全分析都应考虑因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危害因素。

案例1

Pennzoil公司炼油厂

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95年10月16日10时15分,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罗斯维尔镇的Pennzoil公司炼油厂1号车间发生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爆炸发生后,火焰迅速席卷该炼油厂的大部分地区,并烧着了数台盛装石脑油和燃料油的储罐。大火迫使公司的雇员、合同工、罗斯维尔镇的居民和一所小学的师生撤离。消防队员于当日12时30分扑灭了大火。事故造成3人当场死亡,另有3人受伤,其中2人抢救无效后死亡。火灾使工厂遭受了巨大破坏。

事故分析

本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炼油厂动火作业的准备不充分,在动火作业过程中未持续关注环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在进行动火作业准备时,炼油厂没有彻底隔离焊接作业区域附近的可燃物料储罐(当时人孔、溢流阀和软管等都处于开启状态),也没有考虑焊接作业以外的其他火源,例如:在该区域内存在非防爆电气设备、静电和未加装阻火器的内燃机。在动火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没有考虑到动火作业现场环境条件的改变对于动火作业的影响。从清晨到中午,随着温度的升高,作业现场的可燃性气体的浓度升高,在开始焊接前以及休息之后,如果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进行重新探测,就有可能发现环境条件改变所带来的不安全影响。

除了上述2点主要原因外,作业人员对储罐附近的区域内其他数个电器或可能产生火星的火源注意也不足,另外,电焊机的地线也可能在罐体上形成电荷,一旦条件有利于点火,这些火源就有可能成为主要助因。

事故教训

通过对本次事故的分析,得出如下4个需要关注的焦点:

作业许可证制度 建立作业许可证制度是有效控制工艺区内非日常作业的途径。化工、石化和类似流程工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作业许可证制度,以确保在工艺区域内(或附近)安全地开展维修、改造等活动。作业许可证的签发是事故预防的一个重要步骤。

动火作业许可证 动火作业许可证是工厂作业许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确保在安全的条件下执行工厂工艺区域内或其附近的动火作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培训要求 负责签发动火作业许可证的负责人应该是有经验的员工、通过相关的培训并考核合格。对该负责人的培训应包括公司动火作业程序与要求、可燃气体探测器的使用、安全防护设备的使用、作业中的危害以及危害的控制措施。

文件存档 作业许可证管理系统是工厂安全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动火作业管理属于工厂作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类作业许可证建议至少保存1年(尽管OSHA只要求将其保存到作业完成)。

案例2

雨水罐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2012年4月,当施工作业人员对某化工厂C4装置雨水罐的入口管线进行焊接作业时发生罐内爆炸,造成雨水罐超压破裂,罐底螺栓被拔起,雨水罐彻底损毁。

事发前,该罐已经与厂区内其他设备进行了隔离。然而,动火作业管线与储罐之间无任何隔离措施。而且,由于焊接作业前储罐并未进行清空和置换处理,因此储罐内仍然存有少量厂区清洗作业时及初期雨水中残留的含油污水及含油污泥。

动火作业前,作业人员曾在焊接位置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并未检测到任何可燃气体,便以为管线中没有可燃气体。在作业过程中,由于环境温度的逐步升高,罐内物料中所含烃类物质逐渐挥发积累达到燃爆范围,并从动火作业点挥发出来。动火作业产生的火花将挥发气体点燃并回火至储罐内。由于储罐内压力无法及时泄放,造成储罐顶部炸裂,并且将储罐地脚螺栓拔起,储罐彻底破损。

事故中受损的雨水罐

事故分析

工厂在动火作业开始前,已经将储罐及其入口管线与工艺流程进行了隔离,并且对入口管线进行了可燃性气体检测工作。由于未检测到可燃性气体,所以作业人员误认为作业管线内没有可燃性气体,也没有考虑到外界温度的升高导致储罐内挥发性气体的产生。

工厂在施工作业前,未考虑储罐的清空、置换或采用有效隔离措施,如在储罐与入口管线之间安插盲板。因此,动火作业的管线和储罐是直接连通的,随着气温的升高,储罐中烃类气体挥发加剧,最终导致储罐内的挥发性气体积累并逸散到入口管线的焊接点,由焊接火星点燃发生爆炸。

通过对事故的分析可知,工厂对雨水罐的工艺危害分析、变更管理及动火作业管理等存在不足。正是由于工厂在工艺危害分析中没有意识到储罐内可能残存少量可燃性挥发气体,进而未考虑到在动火作业前对储罐进行隔离、清空或置换作业,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事故教训

不要对测量数据过分依赖 人们经常过分相信仪器仪表的检测结果,却降低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许多事故的产生,正是由于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可燃性气体的检测,仅仅代表检测时的状态,而不代表环境变化之后的状态。

少量的危险化学品同样会导致事故 对于有大量易燃或有毒化学物质存在的工厂,人们往往会低估数量相对较小的化学品所带来的危害,并习惯性地认为量少可以忽略。但是对于危险化学品来说,即使很少的量也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开展动火作业前,所有的危险化学品都需要被有效隔离控制。

储罐区动火作业经验

美国化学品安全委员会(Chemical Safety and Hazard Investigation Board ,CSB)总结了7个关于储罐区动火作业的经验:考虑替代措施以避免动火作业;作业前应进行危害分析;在作业前及作业中要对可燃性气体进行监控;执行书面的许可制度;应使用员工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培训;应通知承包商厂区内的危害及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可燃性物料源;对于作业区域内的可燃性物料储存、处理、排放设备及管线,应在作业前进行检测与条件确认,确认范围应不仅包括被作业罐,还应覆盖周围的设备与管线,如有必要,应考虑进行持续的环境条件监测。

编辑 招嘉虹

推荐访问:动火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