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程序知识

六月热点评说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5 09:01:20   浏览次数:

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新能源汽车补贴释放了什么信号

居住证的意义何在

房产税传闻的背后

(一)

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但是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如何在财富上缩小差距?资方、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来平衡——

破解收入分配难题能否终结垄断高收入

● 收入分配恶化是现今各方的共识

● 收入分配的差距体现在劳资之间,体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体现在城乡之间

● 收入不公的核心问题是多年来普通劳动者收入提高幅度不大

● 涨工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扩大就业

《今日观察》:现在收入分配恶化是一个各方有共识的问题。怎么去衡量它也是一个在学术上见仁见智的问题。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是否公平的最常用的指标,不过有点粗糙。它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居民的收入分成不同的组,然后看不同的组所占的比例有多少,一般来说,如果是低于0.2,就说明社会基本上比较公平,到0.4红灯就亮起来了,如果超过0.6就非常严重了。现在红灯已经亮起来了。尽管基尼系数不太准确,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个信号,就是富者愈富,而低收入的阶层收入越来越低,高收入阶层现在已经跟国际接轨,但是低收入阶层的状况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基尼系数只告诉我们收入分配在恶化,并没有告诉我们收入分配恶化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现在收入分配的差距体现在劳资之间,体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体现在城乡之间。

收入不公的核心问题是多年来普通劳动者收入提高幅度不大。央行有一组数据,在2009年的前三个季度,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上一年加权平均后下降了5.4%。对比从2004年到2009年的数据,GDP从13万亿增长到33万亿,增加了150%左右,全国的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不到90%,而农民工的工资只增加了50%左右,只是GDP增加的三分之一。我们并没有看到出现劳动者的薪酬提高的现象,这可能和我们的企业一直在阻碍这种传递的渠道有关系。《劳动法》得不到认真的执行,我们的集体谈判制度、薪酬谈判制度迟迟建立不起来。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所以劳动力的价格起不来,这里面确实是市场失灵了。

工资是要涨的,但并不是说涨工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更重要的一件事情还是要扩大就业,而且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比如每年我们光公务车的消费就能够达到1500亿元到2000亿元,这笔钱足够给1000万低收入的工人发工资了。另外一个,这些工作其实也不是血汗工厂里的工作,我们要的是有尊严的就业机会。比如政府也在讲,要增加劳动力的工资报酬,但是同时也要增加他们财产性的收入。有的人就认为增加财产性的收入就是鼓励老百姓买股票买房子,这其实是错的,从来哪个老百姓买股票买房子是能够赚钱的?增加财产性的收入是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就是在他的收入里,增加养老金的份额,增加员工持股的比例,这是我们以后要去做的,包括在第二次分配的时候,要更多地向劳动力倾斜,政府也要拿出更多的钱投向老百姓,比如像教育、公共卫生、医疗等方面,政府都要拿真金白银砸下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和谐社会。

采取劳资集体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工资的增长,要进一步地健全和适时适度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首先是采取劳资集体协商的方式来确定工资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工会组织要加大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会的工作力度,形成一个比较健全完善的工会组织;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小企业采取了区域性、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有一些外部的工会人员代表一个区域或者某些行业的小企业的劳动者,与资方人员协商谈判。此外,很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地健全和适时适度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有一方面就是政府对那些劳动密集型,濒于困难、利润微薄的企业,不妨考虑给予税费减免的政策优惠。

说到收入分配,一些垄断行业的高工资、高福利,历来就受到大家的质疑。根据相关的统计,像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的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打破垄断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让法律真正地发挥自己的威力。再一个,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反垄断的过程中,事实上对垄断的战略层级提高得不够,如果我们把反垄断看成计划生育一样,上升到一个基本国策的高度,把它看成一个改革的重要的战略性的举措,而不是单纯的一个市场行为,那么,这个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二)

你会不会购买不烧汽油的新能源汽车呢?从6月1号开始,上海、长春、深圳、杭州以及合肥这五个城市开始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私人购买纯电动车最高补贴可以达到6万元。面对如此大力度的补贴政策,你会动心吗?这样的补贴政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有哪些变化——

新能源汽车来了

● 补贴政策的真正含义是让汽车生产厂商能够更安心地开发新能源汽车

● 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条

● 中国能否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打一个翻身仗,就要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只有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变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

《今日观察》:新能源的车就是不烧汽油的车。新能源有很多种,有的是燃气的,有的是氢动力的,也有油电混合的。油电混合又分两种:一种是插电的;一种是不插电的。不插电的,它的电从你在刹车或者制动的时候产生的电能里来;直接插电的對电的需求更多,依赖也更大。最纯粹的是纯电动的,全都是靠充电。

初期因为新能源汽车成本高,量不大,所以市场就不大。市场不大,生产量就更小,生产量更小,成本就要更高,成本高导致数量就更小,就是这样一个死循环。这个补助下来以后,实际上把价格就补贴下来了,价格下来以后,市场就真的起来了,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国家的补助可以让这个市场进入一个活循环以及良性循环。

其实,这个补贴政策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明确了国家未来的新能源产业的一个方向,就是电动轿车这个方向。这个政策和原来采取的“家电下乡”不太一样,“家电下乡”是直接把实惠给普通的消费者,而且是给收入比较低的一些人。现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不是补贴给消费者,而是补贴给企业。消费者去买车的时候,企业会告知,这个车已经降价了5、6万块钱,这个钱政府已经补贴给企业了。另外,还有一个政策就是有一些节能车,尽管它不是新能源的汽车,但是它满足了节能的条件,那么消费者去买的时候也会给予一些补贴,这个补贴是厂家返还给的,大概是3000块钱左右。

为什么现在要采取补贴政策?因为新能源汽车进入普通百姓家的价格门槛还是太高,政府先采取一些鼓励的措施把市场规模扩大之后,厂家才会有进一步的积极性把价格门槛降低。最后我们会看到,实际上这个政策其实不是让消费者动心,这个政策真正的含义是让这些汽车的生产厂商能够定心,能够更安心地来开发新能源汽车。

虽然中国比较早地进入新能源轿车的研发当中,但事实上真正大规模开始投入生产,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年也被很多研究机构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虽然比亚迪、奇瑞等在某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者是已经开始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但是量产不够。

中国汽车产销量从2002年开始加速,出现了一个井喷的行情,到2009年,一年卖出去的汽车比美国卖出去的汽车还多。我们现在处在城市化加速的时候,以后汽车肯定会越卖越多,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汽车是油老虎,现在全球汽车烧掉的油占汽油消费量的1/3以上,而且汽车尾气里头排出来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的16%,这就逼得我们要去另辟蹊径。其实,电动汽车就指明了一个方向,而且如果我们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带动整个产业链条。

其实,电动汽车的历史比内燃机汽车的历史还要早,但是它关键就在电池的技术一直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没有技术上的突破。如果我们能够在电池技术上有一个技术性的突破,那么,它的适用面不仅仅是在汽车。另外,如果要发展电动汽车,那么,配套肯定也都要跟上,比如说电控的系统,电机的系统,还有充电站,等等;这些都必须要有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

现在人人都爱新能源汽车,但不知道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到底长什么样子?因为各国有不同的技术,所以现在是中原逐鹿,未知鹿死谁手。美国比较想发展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目标是到2015年,美国自己产的插入式的混合动力汽车至少要超过100万辆。欧洲现在是发展比如清洁柴油,双燃料,还有一些混合动力的汽车。

中国现在发展的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力,技术水平要比生物燃料、清洁柴油高,所以我们这次出招其实是高开高打,但我们也遇到很强有力的竞争,比如日本,其策略也是要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目标是到2015年,至少新能源汽车要超过200万辆。中国汽车尽管产量增长的速度很快,但在电控系统、自动变速器这些核心技术方面一直没有找到突破,一直都受制于人,这次能不能打一个翻身仗,就要看新能源的汽车能不能发展起来。新能源汽车只有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才能够真正变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

(三)

5月27号,国务院转发了《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次在国务院的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暂住变居住,一字之差将会给千百万的流动人口带来什么样的生活变化呢?新的制度如何能够对每一个人都做到管理和服务的平衡?下一步的户籍改革之路究竟应该如何走——

“居住证”改变了什么

● 暂住证是一种被管理的职能,居住证赋予的是一个公民的权利

● 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的举措本身,给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画出了一张路线图

● 要对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和艰巨性有所考虑,并且要有所突破

● 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所有公民能享受的福利都能在一张身份证上得以体现

《今日观察》:国务院第一次在文件当中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和实施居住证制度,而且是在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提出的,也就是说推行居住证制度本身,不仅仅是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且是有关经济结构本身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型,特别是在今年我们面临很多困难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高层在加快城镇化,推行户籍改革方面释放出很多的信号,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到最近诠释的“暂”字,释放出的信号就是我们下一步的户籍制度要探索出一个比较新的模式。

以前的暂住证更多的是一种被管理的职能,居住证更多的赋予的是一个公民的权利,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差别很大,所以有非常多的人都迫切地等着把暂住证换成居住证。

从目前各地各种不一样的居住证来看,基本上就是三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暂住证本身的升级版,换了一个叫法,但是内容没变,办的手续也没变,内涵也没变,带来的东西也没有变;第二种情况是所谓的户口本的山寨版,增加了一些福利和权益,比如说在就业方面,在医疗方面,在其他社保方面,你可以享受类似于有户籍人口的福利,但并不能完全享有;第三种情况就是成为户籍人口的一张船票,现在拿到居住证以后,等于是你有了张船票,经过一段时间,你到达彼岸以后,就能拥有户口。

当然,各地可以按照自己的资源状况,可以按照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搞不同的试点,但是作为全国性的政策,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这个政策本身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分歧。所以事实上,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居住证的举措本身,就是给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画出了一张路线图。这意味着对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未来的户籍制度改革的道路是一步到位。对于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城市就先采取一个过渡的措施,这个过渡的措施就是办一个居住证,但是这个居住证本身肯定不是暂住证的升级版,它应该是跟暂住证告别,而跟户口接轨,也就是说在福利方面,在本身的内涵方面,应该更接近于户籍。

居住证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的,还包括有农村户籍人口。现在的流动人口有2亿多,这么一个庞大的人口对于资源及其他方面的需求都非常大。

2003年的时候,郑州曾经一度取消了户籍制度,当时一下子拥进了15万人,城市不堪重负,最后被迫取消。所以我们应该对整个户籍制度改革的难度和艰巨性,要有所考虑。另一方面,要有所突破。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大的突破不是户籍本身,户籍本身办起来是非常简单的,工本费也就是二十几块钱,最难的就是后面的福利问题,比如说养老统筹、教育的公平问题、医疗的一卡通问题,等等。所以未来最大的突破在户籍后面的一些福利问题怎么样来解决,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是需要很多部门做很多千头万绪的工作的问题。

居住证制度就是一个进步。作为过渡,居住证是一个中间的阶段,今后一定要改成公民身份证,只要一亮身份证,你就可以自由迁徙,自由工作,自由居住。如果这里头不包括城镇居民基本的社会保障的利益,那就离实质性的城乡平等,或者是说离现代的户籍制度还有很大的距离。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所有公民能享受的福利都能在一张身份证上得以体现。

(四)

近来,房产税三个字一直在挑动着中国媒体和公众的神经。市场上不断地流传着房产税三年内免谈、上海将开征房产税、房产税的解释权不歸地方等传说,伴随着各路消息,股市上地产股板块也出现了大起大落。究竟有关房产税的消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为什么会搅出这么大的动静?各种声音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利益博弈——

房产税迷局难扰调控大局

● 房地产市场过于敏感,谣言非常容易被流传

● 要整治房地产信息的乱相

● 房地产的调控还会继续下去

● 开征房产税是国家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今日观察》: 其实关于房产税的争议不是从这两年才开始的,但它对股市的影响是从这两年才开始的。如果开征房产税,就等于房价要跌,房价跌就等于房地产股票要下跌,房地产股票跌下来,大盘就给带坏了。

之所以现在房产税变成一个罗生门,是因为在罗生门之前就上演了一出《等待戈多》。国务院房地产政策出台之后,大家都在等待各地出台细则,北京、深圳、广州已经出台细则了,所以现在对上海特别关注。上海市政府官方网站发表消息,表示上海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什么时候公布上海版细则的时间表。因为市场现在过于敏感,所以谣言才非常容易流传。

最初,敏感的不是房产税这个词,而是物业税,再往前就是4月11号国务院常务会上表示要发挥税收政策对住房消费和房地产收益的调节作用,也被认为是最新、最值得期待的一个点。

到底应该征什么税?因为物业税是保有环节的税。过去房地产的征税都是在交易环节,在买卖的时候征税,买了以后可以自己换,等它涨以后再卖。为了打击投资,就在他买完了以后也要交税,他就承受不起保有的成本,这样就能减少炒房。但任何一个税种的开征,其实都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所以程序非常复杂。比如物业税是一个新的税种,如果要开征,就需要全国人大来讨论。如果这个税种推出的目的就是要调控房地产,那程序肯定要走很长时间。

现在有很多关于房地产税的争论,但是大的方向还是比较明确的。这些争论是在操作方面,所以在刚刚开始要实施房地产税的时候,在细节方面要比较小心,而且现在各方面的利益都纠结在一起,所以这时候会比较难操作。

房地产的调控方向基本上是不变的,在4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就已经说要通过税收的办法,引导个人住房消费,要调节个人的房产收益。现在不管是物业税,还是房地产税,都是希望把税收更多地向住房保有的环节转移,所以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借鉴国际经验来看,国外基本上是通过让地方政府征收这些房地产税,然后为当地提供一些公共服务来提供经费支持。所以当利益融汇在一点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得出来一个判断,就是房地产税的调整以后还是会按照这个方向继续下去。

大家担心在下一步的政策调控当中,会出现一些摇摆,或是一些迟疑。大家的这种担心可以理解,因为市场上乱相太多。

我们认为,房地产的调控还会继续下去,所以大家不要因为只看到一时一事,就产生错误的判断。我们看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应该把它看成一个史诗剧,而不要把它看成一个搞笑的古装片。现在大家关心的都是高房价,但高房价只是中国房地产乱相中的一个怪现象。现在大家关注的都是房产税,而房地产税只是政府治理房地产乱相中的一个组合拳中的一个政策。

无论从经济政策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政策的角度,中国房地产的调控都要继续下去。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我们之所以要调控房地产,是为了保持宏观的稳定。如果是资产价格泡沫,这是中国现在宏观稳定的最大威胁之一。因为即使是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不利的因素,我们现在政策调控的空间还是很大,我们的财政状况非常良好,而且结构调整的潜力很大,所以在这个方面,大家不要过于恐慌。从社会政策的角度,一个就是我们应该把房地产从商品房和房地产作为一个为大家提供社会性住房的政策分开。比如住房建设部和各地政府今年都加大力度,各地必须要建保障性住房。这样实际上就使得房地产业逐渐走上正轨。

开征房产税应该说是国家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它对地方财政的收入也好,特别是地方财产税的建立,有很好的作用,各个地方都在炒房产税,就涉及到税收立法权的问题,那么,这个权力主要还是由中央政府来确定的,地方政府是不是有权来开征这个税种,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虑。在开征房产税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考虑到社会公众能不能认同。如果大家能够取得一个共识,是最好的。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房产税应该是可以作为未来房地产进一步调控的政策工具加以运用,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征。

(注:以上内容由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栏目提供)

推荐访问:热点 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