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职业任务驱动的“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7 19:40:45   浏览次数:

摘要:“单元机组运行”是高职院校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一门重要专业技术课,文章阐述了以职业任务驱动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职业任务驱动;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严方(1977-),男,湖南岳阳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火电厂运行技术;张海燕(1967-),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产过程自动化。(广西 南宁 530007)

“单元机组运行”作为高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对培养热能动力技术类应用型人才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在“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改革实践中,在“任务驱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挂钩,更加强调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这一教育目标,更加强调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采用层次化的渐进模式,并考虑到企业差异性而专注于职业核心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本文就“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实践进行阐述。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想

课程设计遵循“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本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情境为依托”的指导思想。

1.以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热能动力类企业调研、专家访谈进行专业定位,描述出职业特征,分析职业现状、发展趋势,形成实际工作任务;从实际工作任务中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对相关职业能力进行开发和整合,产生行动领域;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提出符合教育规律、认识规律以及职业成长规律的学习领域。

2.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把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结合。围绕训练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教学,并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实现其职业成长的可视化,并培养学生的学业与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以热能动力类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实现“课-岗-证融通”

在校企深度融合基础上,围绕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校企合作课程教学平台,构建“课-岗-证融通,校企共享”的课程模式。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习与岗位实际工作一致、学习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符合。

4.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养成为本位,以真实情境为依托,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采用现场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应用价值相集成,采用由简单到复杂递进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顺序组织每一个知识点,学生通过在仿真训练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学习相关知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我们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要求,以火力发电厂的实际生产过程提炼形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顺序为依据,确定了课程的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见表1。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

1.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模式。在遵循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模式设计,在单元机组运行管理岗位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构建为6个教学项目。知识目标的学习与能力目标的学习相互融合,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集成于学生的“能力训练过程”中,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保证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课程选取的项目来源于企业,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顺利接轨。

(2)“真实工作情境”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工作情境”教学,按实际工作流程创设“学习情境”,并将“学习情境”系统化设计,坚持“融工作和学习于一体”,学生在实际情境下完成对知识的意义的构建。教学是在生产岗位上,按照岗位职责任务要求,将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融入岗位化教学之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严格把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能力进阶教学模式。遵循能力分层进阶式的原则,按照火力发电厂巡检、副操、主操、单元长岗位能力的成长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划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现场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到火力发电厂生产现场教学,以火力发电厂巡检岗位工作为学习内容,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生产过程和设备,学会巡视管辖设备,了解运行方式,查看各种运行记录、运行日志,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职责以及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等。加深学生对岗位工作的理解,学到直接的、具体的、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2)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来自热能动力设备运行岗位的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是以“工作任务单”的方式接受任务,按照任务单的要求和指导,分小组完成工作任务。采用“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查阅资料→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训练→填写运行日志→教师检查→学生提交工作报告→师生互动总结和评价→问题反馈”的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加强了学生对岗位实际工作能力的实施能力,训练了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表达能力。学生在真实职业情景的工作中,感受实践,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效果明显。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达到了训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3)案例分析教学法。采取专题性或综合性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改进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在学习“机组典型事故处理”时,讲解某电厂事故发生的过程,学生们自主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然后在仿真机上进行验证,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安全生产意识方面的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法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

(4)角色扮演教学法。将传统的师生的角色转换为“值长”与“运行值班员”。学生分成小组,按火力发电厂真实岗位分为单元长、锅炉主操、锅炉副操、汽轮机主操、汽轮机副操,学生进入角色分工合作,按企业运行模式进行工作和管理,让学生有企业工作的真实感。要求学生按生产要求填写运行日志,按企业管理制度完成交接班工作。通过角色转换,学生能很快进入情境并适应自己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工作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其职业技能与知识的领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充分感受到职业角色的责任,具有很强的成就感,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5)情境体验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有利于学生对探究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通过模拟火力发电厂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上课如上班,能感受到企业的真实情况,体验到企业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应用虚拟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并采用现场教学、基于实例探索教学、开放式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学院火电仿真实训室提供了与生产现场一致的操作环境,实现了学校教学与生产现场的一致性,集“教、学、做”为一体,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我们还开发了在线学习系统,教学内容全部上网,学生可通过本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

四、课程建设的特色和成效

1.“课、岗、证”融通,实现校企共建共享课程资源

以满足热能动力设备运行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火电机组运行项目为载体,参照电厂运行班组建制组织学习团队,采用任务驱动和角色扮演等主要教学方法,借鉴企业新员工培训模式,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使课程既满足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需求,还满足企业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培训需求,实现了校企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课程被评为广西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在开放式的职业体验环境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

以生产现场、虚拟电厂以及远程虚拟实训平台为主,多维度打造开放式职业体验环境,解决了传统实训受场地和时间的制约问题,学生可以方便地组队开展课程的典型工作项目训练,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岗位工作与课程学习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使课程的技能训练与生产实际相吻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渗透。

3.以生为本,走教学的“学生路线”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学习互助,甚至是教学实施,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自组织、自协调、自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4.以职业成长为主线,组织和序化教学内容

根据火电厂运行岗位(巡检员、副操作员、主操作员、单元长)的成长阶梯,将教学项目与职业岗位阶梯相结合,体现出学生从辅助岗位成长到主岗位,再到关键岗位,最后升至基层管理岗位的职业成长脉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OO7.

[2]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

(责任编辑:苏宇嵬)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机组 单元 实践 运行


[职业任务驱动的“单元机组运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