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1 08:40:57   浏览次数:

阿恩海姆是现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他将格式塔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美学研究当中,来分析视觉艺术现象。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开发把握生活的能力是阿恩海姆研究的目标。达到这种目的的关键之一便是对“力”的“观看”。张力一词最早的时期是在物理学中所出现的,从物理的角度分析出发,张力是物体在受到轻微的或者强烈的拉力时出现的,所产生的其内部的而垂直于两部分的所接触的面积的互相牵引力。而所谓艺术的张力和物理学中的张力有相似之处。阿恩海姆将物理学中的“力”引入到了视觉心理范畴,将其作为与形状、大小、颜色等对象的本身属性之一,提出了张力、动力、力场、知觉力、力的式样、心理力等一系列有关“力”的概念。每一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的式样,在白纸上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造成运动。而张力就是连接力的式样与运动的唯一桥梁,可以说张力造就的是一件作品活的灵魂。

一、何为张力

阿恩海姆未曾对张力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主要论述在绘画和雕塑中我们看到运动的原因。张力,就是“不动之动”。绘画和雕塑中我们所见到的运动,与舞蹈和电影等其他艺术形态中所见到的运动,情况极为不同:“绘画和雕塑中既看不到由物理力驱动的动作,又看不到这些物理动作造成的幻觉”。那么,我们是怎么看到运动的呢,也就是说:我们怎么在这些静止的艺术作品中看到运动的“倾向性”呢?

传统的联想理论对此的解释之一是:观察者将自己以往的经验加入到作品当中。这种理论在我们看到一幅拙劣的表现运动题材的绘画却无法感知运动时被推翻。解释之二是:能够联想运动并不是基于运动物体本身进行,而是根据“运动物体的形状,方向和亮度值进行的”。这种理论却又在一幅展现了这些却仍显得呆板的画作前败下阵来。

作者分析了大脑视觉中心在接受刺激后为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的一系列反应,得出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机器的生理活动的心理对应物”。“张力”是首先并且主要是视觉经验到的,是负责空间知觉的视觉感官所完成的,而不是其他非视觉感官或者联想活动经验到的,它们只能是辅助性的“共鸣因素”而不是不可缺少的。

二、形成“张力”的因素

在《艺术与视知觉》中阿恩海姆归纳了呈现知觉形式动力的三种基本物理式样:倾斜、变形和频闪。具体来说倾斜是指在垂直和水平为参照的空间和位置上的变化;变形是指有意识的改变物体自身量度比例等条件,以满足画面需要的一种方式;频闪是既统一又不同的视觉对象集合体产生的一种同时性的动态效果。

1.由倾斜造成的动感。

阿恩海姆非常重视倾斜,他认为谁掌握了倾斜谁就掌握了区分静止与运动的技巧。“倾斜被眼睛自觉的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造成一种紧张力,是偏离了正常位置的物体,看上去似乎是要努力回复到正常位置上的静止状态”。造成这种直觉现象的原因不仅是与物体的固有结构有关,同样与人的在正常位置上的记忆密切相连。并不是随意的倾斜都能造成运动感。阿恩海姆认为倾斜产生运动效果与否,“最主要是要看物体偏离那个较为稳定的那个空间定向的程度”。亨利·莫勒的作品《咖啡馆》将视角定在了天花板上,以俯视的角度来刻画咖啡馆中的场景。地板向右上方倾斜,仿佛桌椅及人物都在向左下角流动。坐在最前方桌子边的女性在交头接耳、喝茶聊天,五位女性的视线互相交流着。这种流动趋势被最左侧的一个女性向左扭动的头部给拦下了,这种整体的倾斜与女性头部方向的变化互动着。这种倾斜与我们在对地平线的固有记忆产生了极大地偏差,但用来处理艺术作品的效果,反而烘托出出女士们谈笑风生、热闹非凡的气氛。

2.由变形造成的动感。

变形是倾斜的一种引申,它与由倾斜造成动感产生的原因一样。在空间中的任何一个物体都倾向于找到一种更加稳定平衡的位置,这种倾向产生的过程就是“有倾向性的张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空间物体中“观看”到运动。阿恩海姆在这里同样用了巴洛克艺术的例子,“巴洛克风格中的长方形,是一种比黄金段更加苗条或更加矮胖些的比例,这种比例会造成更大的张力。”巴洛克建筑的门窗我们可以简化看成长方形与圆形的结合后形成的类似椭圆形的形状,层叠而上,但看起来就像是椭圆形由于挤压而被迫改变了形态,从而产生了一种反抗力,一种张力,进而产生了运动的力。变形使物体改变了在人眼认知程度上原有的形态。一件被遮掩的物体也可以被“观看”成变形,完型的张力使该物体产生了运动。在克里姆特的作品《达那厄》中,达那厄被像蚕茧一样的深色遮盖了一半身体,蜷曲而卧。扭动的身体仿佛要从束缚和遮掩当中挣脱出来,彻底舒展开以争取完型、获得自由。在这种“束”与“挣”的斗争中,产生了极大的张力与运动感。

3.由频闪产生的运动效果。

画在纸上的连续动画是频闪运动最通俗的应用。正如罗丹所说的“运动是从一种姿势向另一种姿势的过渡”。艺术家为了表现运动,也常用这种表现事物各个阶段的手法。居斯塔夫·卡耶博特的《赛艇》中,位于画面近处和远处的两艘小船以及划船的人在形态、颜色等方面均极为相似,不同的是船的大小及木桨的形态。观者眼睛在两艘船上跳跃,就会产生频闪效应,这样就出现了赛艇从远处划行到近处的运动感。

三、创造运动的式样

1、比例引起运动。

阿恩海姆通过对知觉力的研究来打到张力的性质的探讨。一个较为简化的形状内部的“力”是相对稳定和简单的。形状越复杂,它内部紧张力的有机特征就越加明显。巴洛克艺术将文艺复兴时期常用的圆形、正方形变为椭圆形以及长方形,这样比例上的变形就增强了某个方向上的“力”,从而这个方向上的运动倾向也就更加明显。巴洛克风格还通过加强或减弱曲线的形式来增加内部的张力。就像音乐的节奏一样,这种不断变换的律动使静止的形状也运动起来。所以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富运动感。楔形和三角形是“一切知觉梯度都能造成运动感”的最好例证。这种形状运动的方向较为清晰,其较宽大的一边履行了一种坚实基地的功能,以一种类似箭头的明确方向朝顶点运动。就像哥特式教堂高耸的塔尖与稳固的基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起来就像是在不断上升着的。这种运动感与天主教教义紧密结合,使在教堂中的宗教徒也仿佛随着向上的塔尖朝天空飞翔,进而与上帝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2、内容引起的运动感。

以上诸多关于紧张力的分析都是在形式层面,形式服从内容,内容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力使这件作品也富有紧张力及运动感。内容和形式搭配合理,就会造成最优的结果。鲁本斯的名作《劫夺吕西普的女儿》描绘的是两个骑在马上的健壮男子将两个女子劫夺走的瞬间。前方的马身向右侧高高扬起了前蹄,与画面中远处的地平线的倾斜相一致。两个男子俯身强抱女子,而两名女子因不安身体挣扎扭曲,造成强烈的倾斜和变形。这种画面内容情节上的紧张与形式上的的紧张力因素结合的恰到好处,因此整个画面的气氛显得极为有张力,混乱而富有动感。

四、结语

张力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件作品的灵魂。阿恩海姆对于张力的分析建立在格式塔完型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这使艺术研究有了科学的基础,对视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来“观看”艺术、理解艺术并且创造艺术,阿恩海姆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纵观《艺术与视知觉》整本书的各个章节,都是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阐述人在面对艺术作品时所感受到的和艺术作品所表现出的这些本被称作“感觉”而无法解释的东西,它让我们理性的面对这些“感觉”,也指导了我们如何应用这些理论进行艺术与设计。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一本对现代艺术能够起支撑作用的权威著作:现代艺术,脱离了古典艺术对自然物地再现曾经备受责难。但这本书,却很好地说明了形式也具有意义和指向性,色彩也有传递情感的作用,而现代艺术也自然有着它坚实的立足点。

推荐访问:解读 海姆 理论 艺术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