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思想汇报

甘肃沙尘暴特征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6 08:36:56   浏览次数:

zoޛ)j馝|yM65Nv^vM{M'j\'r׫brIJ+)j{.>/wRP.&d^&�5{@
(^b`ԢFj{.1^%.컽m6.)+Z yrZh^֭bqfzhvrݹ^v^֭bqZr+(~Ƨvhjryj' aƥv+-&*'歅ʗz~q-)ybfqjv8^ݲ+֭jm}hM6^zy+Z ƥ֭Nz˥!活动和社会发展[12-23]。因此,防治沙尘暴迫在眉睫。

甘肃省是我国强和特强沙尘暴高发区之一[1-8]。特强沙尘暴是指水平能见度<50 m,瞬间极大风速V≥25 m/s(风力10级)以上,破坏力极大,俗称“黑风”。强沙尘暴是指水平能见度<200 m,瞬间极大风速V≥20 m/s(风力8级)以上。利用甘肃省1955—2002年原始气象记录报表及其信息化产品每日20:00—20:00资料,统计分析18个站报表资料中的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以为沙尘暴的防治提供科学借鉴。

1 甘肃沙尘暴气候分析

1.1 甘肃沙尘暴天气地理分布

我国北方沙尘暴发源区之一是甘肃的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发生与地理位置、气象条件、环境有很大关系,戈壁沙漠包围着河西走廊,且巴丹吉林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与其相邻[1-6],北边与蒙古高原相接,这里沙尘暴天气高发,其影响波及华北、东北直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甘肃境内有2个沙尘暴中心:一个是金塔和鼎新,另一个是民勤,其次是张掖、景泰。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沿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和腾格里沙漠的夹集地带是沙尘暴的多发区域。由图1可以看出,沙尘暴区由北向南递减,以甘肃中部临夏为界,35°N以南地区发生次数少,以北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多。平原沙塵暴发生多,山区沙尘暴发生少。临夏市年平均发生沙尘暴的次数是0.8次。

1.2 甘肃沙尘暴天气季节变化

沙尘暴在甘肃一年四季均发生。由图2可以看出,春季(3—5月)是沙尘暴发生最多的季节,其中尤以4月发生最多,占全年沙尘暴总数的26%;3月、5月次之,3月沙尘暴发生占全年沙尘暴总数的22%,5月沙尘暴发生占全年沙尘暴总数的14%,8—11月沙尘暴发生约占全年沙尘暴总次数的2%,为最少[1-5]。甘肃夏季6月、7月出现沙尘暴次数占全年的10%,比冬季的沙尘暴(6%)还要多。

2 基本气候状况

由图3可以看出,1961年以来,全省区域性沙尘暴在20世纪70年代最多,60年代次之,80年代后期突变性减少。

2.1 甘肃河西地区春季降水变化长期趋势

施雅风等研究表明,植被指数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如果某地区降水量增加,其植被指数一般也呈增加趋势,且同时沙尘暴气候减少。据1955—2002年原始资料分析,河西3—5月降水分布趋势呈现由少降水量向多降水量的短期气候变化特点,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5]。

2.2 地温场变化

2.2.1 少沙尘暴年。前期地温场变化与区域性沙尘暴存在着明显相关。由图4可以看出,沿40°N附近,自西向东是一串地热涡活跃,沿90°E附近和110°E~115°E各有一经向地热涡列存在。

2.2.2 多沙尘暴年。由图5可以看出,沿40°N附近,自西向东是一串地冷涡活跃,沿90°E附近和110°E~115°E各有一经向地冷涡列存在。

3 沙尘暴移动路径及天气分型

3.1 沙尘暴移动路径

3.1.1 北方路径类。北方路径影响甘肃的主要站点有武威、民勤、高台、金塔、景泰、酒泉、张掖、玉门[1-3]。此类冷空气来自极地气团或变形气团,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受其影响。此类沙尘暴占比25%。

3.1.2 西方路径类。西方路径影响甘肃的主要站点有高台、野马街、鼎新、玉门、景泰、金塔、民勤、民乐、张掖、酒泉[1-6]。此类冷空气从中亚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南疆西部,沿塔里木盆地途经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特古沙漠东移[1-3],我国青海北部、南疆、甘肃河西受影响,会出现大风沙尘暴天气。此类沙尘暴占比33%。

3.1.3 西北路径类。西北路径主要影响甘肃的站点有临泽、民勤、武威、鼎新、酒泉、玉门、张掖、白银、金昌、敦煌、金塔、民乐、景泰。此类冷空气由冰洋气团生成,从西伯利亚向东南经我国北疆、内蒙古西部入侵河西走廊,造成大风沙尘暴[1-5]。此类沙尘暴强度大,范围广,灾害严重,发生次数最多,占比41%。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皆受其影响,出现很强的黑风暴,西北、华北均可出现沙尘暴[1-6]。

统计表明,酒泉、玉门镇、金塔、景泰、张掖、民勤6站是甘肃特强沙尘暴的高发站,各种移动路径均可导致沙尘暴,其他站点则因移动路径而都各有侧重。

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不同,会导致沙尘暴出现的范围、落区和强度有着明显的差别。如表1所示,西北路径最多,占比41.3%,其次是西方路径,占比33.3%,北方路径最少,占比25.4%。西北路径类沙尘暴影响范围广、强度大,冷锋移经之地均可出现沙尘暴(表1)。

3.2 沙尘暴天气分型

由表2可以看出,甘肃的沙尘暴可分为冷高压南部型、冷锋后偏西型、热低压前部型、河西小槽型、强锋区下动量下传型。对1955—2002年甘肃64个强或特强沙尘暴个例进行分型统计,影响西北东部的强或特强沙尘暴以冷锋型最多,占总次数的73.0%,其次是动量下传型(11.1%)和河西小槽型(8.0%),冷高压(6.3%)、热低压(1.6%)很少[1-6]。

4 沙尘暴预报着眼点

强风是产生沙尘暴的动力,气温高、降水少、大风多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正、负△P24、△P3反映了气压场的最新变化,代表了冷暖空气演变的最新动态,△P3差值越大,越有利于沙尘暴加强,夏季新疆冷高压与河西热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值比春季略偏低,正负△P3中心连线的方向代表着冷暖空气移动方向,也是沙尘暴移动的方向。

春季沙尘暴具有时间长、范围大、强度强的特点,一般是受系统性影响,常伴有大风、强降温、寒潮和降水天气,影响系统主要是强锋区、系统性高空槽、地面冷锋和蒙古冷涡。

夏季沙尘暴预报,首先注意地面南疆有无沙尘出现,有无热低压,夏季沙尘暴持续时间短,范围小,天气尺度小,常和强对流天气同时发生,影响系统主要是切变线、高空小槽、热低压和冷锋。

螺旋度是表征对流强弱的一个物理量,其正值越大,表明沙尘暴越强。如果强降水与沙尘暴同时发生,其值明显小于强降水中心值,夏季沙尘暴爆发区螺旋度强度为200~280 m2/s2,春季螺旋度强度为400 m2/s2左右,而强降水区螺旋度强度最强可达720 m2/s2。

“黑风”是一种发生在甘肃境内的特强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夏季较少,其突发性强,破坏性极大,生命史较短[1-4]。一般“黑风”发生前天气尺度系统明显加强,6 h单站要素会发生“跃变”,这个“跃变”的过程有很强的指示性[1-4,9]。

预报沙尘暴的关键是正确估计冷锋或切变线过境时间。冷锋或切变线过境时和过境后一般沙尘暴会发生,在午后到前半夜过境最有利沙尘暴的发展加强。

卫星云图上有明显冷锋云带,云顶亮温一般在-45~-55 ℃之间;夏季卫星云图上反映的冷锋云带比春季和冬季弱,但云带前部或南部的高原对流云团要比春季强。当冷锋云系主体部分云顶亮温出现≤-55 ℃区域,并且冷锋云系前缘亮温梯度≥0.6 ℃/km时[1-2],表明对流运动增强,有利于强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和加强。

甘肃夏季出现沙尘暴是西北区东部强降水发生的强信号。一般在甘肃出现沙尘暴之后48 h內,西北东部(甘肃、青海、宁夏、陕北)将发生大范围强降水,要增强预报意识。

5 参考文献

[1] 王锡稳,牛若云,冀兰芝,等.甘肃沙尘暴短期、短时业务化预报方法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3(6):682-690.

[2] 陶健红.西北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3] 王锡稳,孙兰东,冀兰芝,等.甘肃沙尘天气变动趋势[J].气象科技,2002(3):158-162.

[4] 程鹏.河西走廊沙尘暴分布特征及春季区域性强沙尘暴个例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 钱正安,贺慧霞,瞿章,等.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的分级标准和个例谱及其统计特征[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1-10.

[6] 赵性存.西北地区是强沙尘暴的多发区[A]//中国沙尘暴研究[C].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7] 钱正安,宋敏红,李万元.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2002,22(2):106-111.

[8] 岳虎,王锡稳,李耀辉,等.甘肃强沙尘暴个例分析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9] 朱福康,江吉喜,郑新江,等.沙尘暴的研究现状和未来[J].气象科技,1999(4):1-8.

[10] 張宁,倾继祖,倪童,等.930505特大沙尘暴沙尘在甘肃尘降状况研究[J].高原气象,2001,20(1):46-51.

[11] 魏丽,沈志宝.大气沙尘辐射特性的卫星观测[J].高原气象,1998,17(4):347-355.

[12] 徐国昌,陈敏连,吴国雄.甘肃省“4.22”特大沙暴分析[J].气象学报,1979,37(4):26-35.

[13] 郑新江,徐建芬,罗敬宁,等.1998年4月14~15日强沙尘暴过程分析[J].高原气象,2001,20(2):180-185.

[14] 李耀辉.近年来我国沙尘暴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沙漠,2004(5):616-622.

[15] 赵红岩,陈旭辉,王锡稳,等.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气候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沙漠,2004(5):637-641.

[16] 李正明,杨先荣,王劲松.春季大风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预报系统:以甘肃临夏州为例[J].中国沙漠,2007(4):663-667.

[17] 杨先荣,李正明,黄成秀,等.临夏州“010408”强沙尘暴、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中国沙漠,2003(2):191-194.

[18] 王式功,董光荣.沙尘暴研究的进展[J].中国沙漠,2000(4):349-356.

[19] 周自江.近45年中国扬沙和沙尘暴天气[J].第四纪研究,2001(1):9-17.

[20] 邱新法,曾燕,缪启龙. 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源地和移动路径[J].地理学报,2001(3):316-322.

[21] 史培军,王一谋.我国沙尘暴灾害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0(3):71-77.

[22] 胡隐樵,光田宁.强沙尘暴发展与干飑线—黑风暴形成的一个机理分析[J].高原气象,1996(2):178-185.

[23] 石广玉,赵思雄.沙尘暴研究中的若干科学问题[J].大气科学,2003(4):591-606.

推荐访问:甘肃 沙尘暴 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