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报告

李爱荣剪纸的形与意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9-02 09:47:54   浏览次数:

zoޛ)j馟im4m4ii饨ky活动变化;衣服的造型更是花样繁多,装饰纹样也极具特色,有固定的“锯齿状”图形,也有“月牙形”、花朵、红五星,都从侧面体现出主人公所处的年代,诉说着久远的故事。组画《新二十四孝》中另一重要人物是“父亲”,作品中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男人形象,表情慈祥可亲,衣服装饰性纹样少,但刀刀都传神地剪出了农村男人的衣着服饰,尤其是每幅作品中“父亲”使用的道具,如帽子、旱烟袋、拐杖,还有父亲晚年额头上的道道皱纹、长长的胡子,塑造出形象的真实感。

三、“意”之深

1.题材的情感与内涵

辉县的民间剪纸题材通常为农村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场景物象,比如人物、动物、风景、花卉、瓜果以及民间谚语等,通过象征、比喻、拟人、双关、谐音等手法,创造出物象与寓意完美结合的艺术作品,比如“蝙蝠”象征福气、“葫芦”象征“福禄”,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期盼。李爱荣也创作了许多这类题材的作品,比如山中花草鸟兽,田野劳作情景,山民生活习俗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她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技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比如在香港、澳门回归时,她创作出上千幅蝴蝶作品,表达自己祝愿祖国统一的心声;迎奥运期间,她所创作的迎奥运系列剪纸,虽不如日常农村生活题材的造型生动,但也能表达出作为一个当代农民对祖国2008奥运的期盼之情,对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的美好祝福。

作品《新二十四孝》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题材所表现的情感与内涵,其中,除了儿时玩耍、干农活、出嫁场景等常见题材外,祭祀、孝敬父母、父亲去世、追忆思亲、装棺入殓等场景均为特殊题材,是尤为难得可贵的民间剪纸艺术题材范围,它所寄托的是李爱荣对其父的追忆与思念之情。根据自己从儿时到成年记忆里的父亲形象创作了二十四幅朴实平淡的生活场景剪纸作品,表现出伟大的父爱与女儿对父亲深深的爱。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围城”现象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2008年6月,李爱荣被列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名单,她的剪纸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从李爱荣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了解河南辉县的本土民俗风情、生产生活场景,还能感受到剪纸艺人真挚的情感与最原始的祈盼,对河南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民俗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少华.中国剪纸[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

[2] 辉县市史志编纂委员会.辉县市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3] 彭亚.山野一枝花儿——河南民间剪纸艺术个案研究[J].文艺争鸣,2006(06)

[4] 彭亚.一位农妇剪下的的美好生活——品李爱荣剪纸《农民生活组画》[J].美与时代,2007(12)

[5] 盛夏.游刃吐丝:剪纸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6] 李晋.浅析辉县民间剪纸艺术的特点[J].文学界(理论版),2011(04)

作者简介:

杨光,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推荐访问:剪纸 李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