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报告

陈耀:从落榜生到剪纸艺术家

作者:jnscsh   时间:2021-10-02 08:47:47   浏览次数:

一位剪纸艺人,他的剪纸作品近年来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他受聘担任数十名外籍学生的指导老师,以剪纸为载体传播友谊,使祖国的艺术瑰宝走向世界……可谁能想到,他竟是一位三次高考的落榜生、拄着双拐的残疾人。

在记者面前,已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的陈耀,丝毫没有“大家”作派,在随和的言谈举止中,他始终透着一份诚实与执著。

高考落榜,剪刀剪出新天地

1962年,陈耀出生于江苏如皋市林梓镇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入学后,陈耀“一根筋”似地痴迷于剪纸,他剪的窗花、灯花多次参加学校的小画展并获奖。一时间,陈耀成了名扬全镇的新闻人物,被誉为“林梓神童”。

1978年至1980年是陈耀一生中最为黯淡的岁月,他三次高考三次落榜。逆境中,陈耀进入如皋食品罐头厂当了一名工人,但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重新操起因高考而被搁置数年的剪刀。4年后,陈耀的第一幅大型剪纸作品《水绘秀色》在《南通日报》上发表,看着自己的作品发表在报纸上,他对剪纸充满了无限希望。

1990年春,陈耀的《鸟》、《蝶》等系列剪纸作品在“江苏省首届民间美术博览会”上一炮打响。而此时,陈耀所在的工厂濒临破产,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后,每人只能领到月薪80元的生活补助费,但陈耀很乐观,他一天也未停止手中的剪刀。

超越自我,他为剪纸而活着

7年后,陈耀所在的工厂渐渐恢复生气,他再次走进工厂。上班不久,为解决产品质量问题,陈耀受命前往安徽出差。

那天,车窗外,雨水拍打着玻璃“哗哗”作响;车内,陈耀绞尽脑汁,酝酿着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案,而此时一场灭顶之灾正悄悄向他袭来。当面包车行驶至安徽芜湖境内一座过路桥时,不慎坠入7米多深的山沟。顿时,陈耀眼前一黑,失去知觉……后经过往群众全力排险,奄奄一息的陈耀被送到芜湖一家医院抢救。三天后,陈耀虽从死亡线上挣脱过来,但双腿却落下了终生残疾。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从昏迷中苏醒的陈耀用双手抚摸着恍如木头的双腿失声痛哭。蓦然间,他发现两只手完好无缺,这就意味着自己还可以剪纸,他痛苦的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神色。

致残后的陈耀依然如痴如醉迷恋于剪纸创作,他在艺术海洋里尽情徜徉着。近年来,陈耀先后有数十幅作品在国内参展获奖,他因此荣获“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家”、“中国民间文艺家”等殊荣,圈内不少民间艺人都称他为“中国神剪”。

精彩人生,拄着拐杖闯世界

剪纸作为在中国流传了近2000年的民间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它已逐渐被人们淡忘,那么如何抢救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让古老的艺术瑰宝绽放光彩?1999年初春,陈耀经过多方收集整理不同风格的剪纸资料,积累了8万多字的研究资料。一年后,他撰写的学术论文《论剪纸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其独特的见解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2000年底,陈耀决定将自己的剪纸理论付诸实践,他靠一把剪刀、一副拐杖登上了去南京的客车。南京系六朝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南京市民对艺术也有着较高的欣赏水准,这为“陈耀剪纸”落户大都市奠定了基础。每到一处,他都介绍剪纸文化、传授剪纸技术,半年后,陈耀使两万多幅剪纸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

2001年3月,陈耀在南京承租了摊位,试销剪纸“产品”。开业那阵子,每天都有数百人光顾剪纸作品,看着客户们买走称心如意的剪纸作品,陈耀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特别是当《人民日报》、《南京晨报》等媒体对“陈耀剪纸”作了报道后,南京更是掀起了一股“剪纸热”。

如今,陈耀所经营的剪纸艺术店生意红红火火,产品供不应求。在他的倡导下,南京有数十所幼儿园、中小学都将剪纸列入手工制作和美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2005年6月下旬,“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在“陈耀剪纸”的展位前,参观者络绎不绝,仅两天时间,他带去的大小剪品就被抢购一空。

陈耀在逆境中奋起,如痴如醉执著于剪纸艺术,他“剪”出了精彩人生,成了一名剪纸艺术家。陈耀说:“我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下一步我还要进军北京、天津等地,我正酝酿在全国开一个“陈耀剪纸”连锁店。数年后,我的几十个“洋徒弟”出师后,中国剪纸将会走向更多国家,让世人雅俗共赏。”陈耀在《述怀》中这样写道:“希望刻在手中,手上剪出春光,方寸天地虽窄小,大千世界永亮丽。”笔者祝愿他早日实现其夙愿。

推荐访问:剪纸 艺术家 落榜生 陈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