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汇报

重视职业学校学生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4 08:44:00   浏览次数:

由于高校扩招,教育重心上移,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的流失。据不完全统计,有些学校的毕业生竟只有入学人数的50%。大量技校生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技工荒”。而导致学生流失现象的原因除外部环境的影响外,缺乏人文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鉴于职业学校生源素质较差,而流失生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笔者在此试图通过人文视角,对职业学校如何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作一分析。笔者认为,学校教育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努力开拓、适应生存的能力,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能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习气,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人文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学生的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具体到教育领域,教育人文精神是教育的本质力量,也是教育的本源属性( 教育活动是一种人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体现出的以对人的成长发展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并且这种精神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影响力和推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领域中,罗杰斯提出“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要信任和尊重学生,要有“移情理解”的能力。

1.建立团队化的合作关系。学校要注重群体的观念指导作用,一个集体有了统一的观念,才能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意志,才能万众一心,否则就会思想涣散,一盘散沙。因此,学校领导要通过大力提倡、培植、宣传,形成学校的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树立良好的校风。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服务于统一意志,它是从价值取向方面对师生员工的一种引导,是学校目标的一种指向。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是在集体中得以实现的”。离开集体的个人是没有安全感、归宿感、成就感和受尊重感的,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通过学校的共同目标,把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发展目标融于集体发展过程之中,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此推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2.努力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人文性管理的作用,人文性因素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在这个基础上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学生来说,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学校要重视互相尊重的环境建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充分信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证明,人的心理需要,即被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只有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班主任务必以情感为纽带,以爱为源泉,用自己的热情感化学生的心,用自己的爱铸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魅力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自护、自律、自尊的健全人格。

3.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近年来,人的心理素质的作用越显重要,所以要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任务。人文主义学习论的健康人格的心理目标是让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自在、更幸福、更有价值,的人文教育

达到心灵生活的丰富、自我的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采取多种方式,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因素,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科技、体育、卫生、艺术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另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专题心理讲座,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形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关心理知识,得到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有意识地用科学知识调节、控制行为,做到知、行统一。进一步构建“以人育人,以人促人”的机制,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做一个思想品德好、知识技能高、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发挥优势,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思想的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会在校园中构筑起深厚的根基,并显现为学校的一种人格力量。学校要充分利用师资优势,邀请知名学者和英雄劳模来校宣传人文精神文化,办好人文讲坛;凭借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积极创建信息刊物和进行媒体宣传。利用学校的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互联网、新闻媒介、宣传栏对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开展专项服务,比如开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室及大学生服务社,让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成为具有个性特点且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有效运用人文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的动力,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满足需要是人的本性之一,所以应当重视激励的功能。

运用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人时刻都在不断地自我认识,“并因此需要一个指明方向的榜样和理想以供参照”。表扬一种人,同时也在无声地批评另一种人。通过树立榜样,可以给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学先进活动,周密计划,逐步深入,就会使榜样牢牢扎进学生的心中。宣传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熏陶学生,无疑会有更多的亲切性和仿效性,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这样才会使学生心悦诚服。这也是对学生莫大的激励。

2.运用角色激励机制。学生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希望得到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同时希望教师成为分担他们的痛苦与忧伤、分享他们幸福与欢乐的朋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尽快进入学生的“朋友”角色,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相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和人格碰撞。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起一条信息反馈通道;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才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关怀、理解、宽容和激励,才会使教学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关爱校园弱势群体。校园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出身单亲家庭、孤儿、品行差、不合群、受过某种处分、学业困难、有心理问题等的学生。尽管这类弱势群体在学校里并不占大多数,但其对学校组织构成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这类人往往心理更为敏感,情感更为脆弱,心理承受压力的阈限低,行为也更容易偏激、失控。对弱势群体,应该以一种更为宽容、博爱的心,给予他们更富于人文精神的关爱;更应该注意培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对未来的向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抗挫能力,提高心理“免疫力”;让他们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到做人的尊严与生命价值之所在。

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只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人文主义理念,创建一套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视人文教育才能有效防止职校学生流失,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推荐访问:职业学校 重视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