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考察报告

基于地方教育需求的高师英语专业改革的建议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5 08:44:55   浏览次数:

摘 要: 近几年,由于各种原因,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直接导致师范英语专业出现报考人数减少、招生人数锐减的问题。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高素质师资的新形势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作出相应改革,探索高师英语专业改革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 基础教育改革 高师英语专业改革 改革建议

一、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主要致力于向所属地区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培养输送合格的英语教师,服务地方教育,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在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包括:(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这直接导致师范英语专业出现报考人数减少、招生人数锐减的问题。为此,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高素质师资的新形势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作出相应改革,探索高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高师英语专业的现状研究

1.缺失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标准,无法凸显高师英语特色。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设有英语专业,长期以来,很多院校都将“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这就导致英语专业培养了大量“英语通用人才”却不是“英语专业人才”。只要是英语专业毕业,学生就可以选择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各个行业。目前,高师英语专业并没有统一的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随着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英语教师的需求已从数量转向了质量,大多数学校都需要“无适应期”的“准教师”。高师英语师范生却无法凸显师范教师的专业特色,用人单位总抱怨英语师范生综合素质较差、适应期太长,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教学教研的需要。

2.课程设置受限,教师素质无法提高。

多年来,高师英语专业的主要定位为培养中小学英语学科的师资和科研人员,课程和教学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设置与实施。高师英语的主流模式就是由普通英语专业培养课堂加普通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组成;在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上,以《英语教学法》、《英语学科教学论》等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很少。而且,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属于全校性的公共课程,不具备学科专业特色和特征。这样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凸显地方师范英语的特征及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性特色,导致高师英语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并没有学到足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没有形成熟练的教学系统技巧。很多用人学校都提及师范生或这些“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身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无法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3.缺少职业技能标准,实践能力缺失。

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缺失是英语师范生的一大通病。国家对于高师的教师职业技能标准没有一个统一的测试准则,有的高校有设定一些具体要求,但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则根本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导致很多师范生在教师职业技能上缺失严重,虽是师范专业,但没有具备相应的师范技能。此外,在很多高校从事师范技能教学的教师本身并没有中学教学的经验或者本身毕业于非师范专业院校,自身对于师范技能没有明确的认知,往往只能照本宣科、以讲带练,这直接导致教学实践课程收效甚微。由于教学技能差、教学经验缺失,往往使得师范高校的校外见习成为一个虚设的形式,学生在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上、在班主任工作能力上、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上存在很大问题。

三、关于高师英语专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1.彰显师范特色,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社会及基础教育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迫切需要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专业化英语教师。英语教师的专业化,首先意味着要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不仅仅需要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这是与社会前进的步伐相适应的。为此,高师英语专业要适应这种需要,充分利用其学术优势和人才资源,在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养中发挥作用,使其成为培养英语教师的重要部分。

在固守英语专业是高师英语专业办学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的同时,在人才培养多元化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精细化的大背景下,应在实践中逐步探索体现师范特色具有师范特征的“英语教师教育”,满足大多数师范生从师任教的市场需求和基础教育优秀师资的要求,更好地将“师范英语”办出特色。“英语教师教育”应在重视英语专业知识和英语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英语师范生的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外语教师的职业知识和能力,校内试讲试教、校外教育见习等实践环节;注重培养英语师范生的外语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为地方的基础教育培养基本功扎实“零适应期”的教学能手和科研能手。

2.规范培养模式,探索建立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标准。

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要求为指导,尝试探索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标准。当前,高师专业培养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可以量化的具体标准和准则。传统的师范生教师资格证已成为一个师范生的“通关证”,无法起到真正鉴定师范生质量的作用。因此,规范师范生行业标准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向。再者,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地方中小学更渴求高师英语院校可以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因此,探索特色鲜明、定位准确的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标准,对将要从事英语教育的师范生在教师信念、教学技能、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等方面进行统一标准、统一测试,使英语师范生更专业化,能有效形成高师院校培养英语师范生的约束机制,提高高师英语师范生的水平,从而提高高师英语专业的整体质量。

3.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

随着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以及师范英语专业培养标准的探索,为使英语师范生顺利地适应中小学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有必要对课程进行结构重组。高师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在符合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应高师专业自身发展的特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际。

(1)坚持夯实英语专业基础课程。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前者包括英语语音、语言学、词汇学、语法等,后者包括形成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这些是英语专业的坚实基础,必须继续夯实。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集中于英语专业的一二年级,通过加强基础专业课学习,促进学生形成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掌握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

(2)开设师范教育专业特色课程。

在坚持英语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凸显高师英语专业特征,改变传统的师范生教育“三大课”(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索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需要,探索开设师范教育专业特色课程。比如,开设特色鲜明的中小学生心理学、英语外语教学、心理语言学等更具体化的辅助性课程。

(3)强化师范生技能实践性课程。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师范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三字一画、演讲与口才等素养,开展师范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如粉笔字、板书设计、课前演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课件制作等活动。加大师范生实践课时,让学生走进基础教育课堂,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另外,聘请经验丰富的中小学优秀英语教师,为学生举办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讲座,通过与一线英语教师的交流,帮助学生逐步熟悉基础教育的实际。

参考文献:

[1]江士勇,等.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革[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魏晓红.“零适应期”中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2005(S1).

[3]王蔷,程晓堂,等.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正东,等.英语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3(11).

该项目属于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K101)“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高师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的重构与改革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推荐访问:英语专业 需求 改革 建议 高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