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调研报告

下线的绿皮火车们去哪了?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2 08:50:41   浏览次数:

听说最高时速可达4000公里的高铁在设计中了,越来越快的轨道交通,有时更让人想起从前慢慢的时光。绿皮火车是“慢情怀”的代表之一。

这些年,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些新闻,标准句式如下:

本月x号下午,xx铁路局最后一趟绿皮火车——xxxxx次列车从xx站缓缓驶出,最终到达终点xx站。至此,xx铁路局的绿皮车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

20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曾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代名词,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20世纪90年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大“绿皮车”的淘汰和改造力度。每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要进行铁路客车车辆更新、升级,淘汰一批“绿皮车”。

越來越少的绿皮火车,越来越远的绿皮车时代。

我们不禁好奇,这些承载过无数中国人情怀的绿皮车,退役后,去哪儿了?

退役后的绿皮车如何涅槃重生?

退役后的绿皮车,车况较差的一般会被拆解报废。如果车况还可以,就给各局的大机段改造一下,做工程宿营车、邮政车、发电车等;车况良好的就入库检修,留作备用,比如春运时候可作为增开的临客,或者卖给东南亚一些国家使用,诸如越南、缅甸等。

除此之外,各铁路局也会公开出租、贩售绿皮车厢。据报道2016年3月份,就有铁路局开展了一次报废绿皮车客车体租售业务,将100节报废客车体提供给企业、个人等租赁或购买。

怎么买?怎么运走?买回去干啥用?

绿皮车也分“毛坯”和“精装修”,有些车厢被简单粉刷,去掉车轮等部件,有些车厢按照租赁人或购买人的需求进行“二次打造”,由卖方按照餐厅的设计要求进行“二次装修”。

之后就由铁道部门的特货公司,采取铁路运输的办法运到购买人指定的相应车站;采取公路运输,用大货车车头牵引,托运至购买人指定的地点。

至于车厢的重生,那就多种多样了,餐厅、咖啡馆、火车影吧以及青年旅舍等都是绿皮火车改造的新模样。有些车厢被景区租去二次开发,当成餐厅或者打造成展示空间。

在山东建筑大学“赶火车”

无论是被改造成咖啡馆也好,火车旅舍也好,风潮总是起起落落,有些易主的车厢难免流离辗转。但在山东建筑大学,有一批车厢,以及火车文化,已经与这个校园融为一体。

若你看到一个白蓝相间的“建大站”指示牌,层叠翠绿掩映的背后,就是建大的火车餐厅了。整个规制是一个完整的月台形式。月台两边分别有四节车厢,煲仔饭、西餐、各色风味小吃,每一节车厢里供应着不同的餐点。

如今,在建大的校园里,绿皮火车成了学生餐厅,大学生每天吃饭都要“赶火车”,一派热闹场面成为校园的独特景观。车厢内不仅仅有各色风味餐点,墙上还挂有展示铁路文化的历史照片。绿色的记忆尘封在校园内,又冒出一丝创新、绿色、共享的理念,成为建大校园内一道时尚的风景线。

这些车厢是退役的东风5610号,车身还打着“济局·济段”的烙印,带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型蒸汽机车的光辉停息在此。之后,火车头上又刻上了“建筑大学号”的标识,由“建筑大学”开往“明天”。新生,或者毕业生,许多学生喜欢在这个铁牌下拍照,他们在这里向明天启程,怀着一腔青春与理想。

在象牙塔里说情怀是毫不矫情的。因为作为建筑大学,绿皮火车餐厅本身就是学校“铁路文化”展示基地的一部分。150米火车站月台、4座德式站房、1座国内首家铁路建筑展馆……记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足迹”,浓缩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寓铁路文化于大学建设之中,以另外一种方式保护着工业遗产,彰显了大学对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担当。

美国游记作家保罗·泰鲁在《坐火车穿越中国》里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在这个移动的长龙里,人们用惊人的热情嗑瓜子、打牌、聊天和喝茶,每个人都好像在度假,总有无限的创意来打发时光。在这里,火车不是交通工具,它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退役后的绿皮火车,依旧在我们身边,陪伴漫长的岁月。

推荐访问:下线 哪了 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