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工作心得

以“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8 08:56:31   浏览次数:

[收稿日期] 2016-05-1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

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15ZDA001)。

[作者简介] 刘玉高(1979-),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摘 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是科学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适应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从发展动力、发展广度、发展要求、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目的五个方面来构筑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辩证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劲动力。

[关键词] 中国梦;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09-0032-10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使梦想成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国情出发,以实干为根本,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提出了以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思路,继而经过进一步探索,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系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从发展动力、发展广度、发展要求、发展路径、发展目的5个方面构筑中国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质为本的发展思维,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为中国、为世界作出新的贡献。

一、中国梦是科学的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系统地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为人民造福。”2013年5月,习近平在接受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强调,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1] 36。其后,习近平还在多个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论述。由此可见,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其主观臆断,而是他在正确把握中国国情,综合权衡当前国内国际大局,并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逐步提出来的科学论断,是科学的梦。为此,笔者拟从理论依据、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基础三个视角对其科学性加以阐释。

(一)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对中国作出了科学的预测:“虽然中国的社会主义跟欧洲的社会主义象中国哲学跟黑格尔哲学一样具有共同之点,但是,有一点仍然是令人欣慰的,即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8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之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2] 265恩格斯也明确指出: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将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3] 800。21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测成为了现实,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诠释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首先,马克思认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4] 520随着各民族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他们的共同利益将“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之中”[4] 536。习近平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提了出来,一方面体现了当前中国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共同利益加以明确;另一方面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公有,个人所追求的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共同利益已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每个中国人都应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国才能不再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外部力量的威胁和制约,个人利益的实现才能得到安全保障。

其次,习近平将“中国梦”归结为人民的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这一梦想的实现依赖于人民群众,且为人民群众造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4] 287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共同的梦想,这一梦想“与其说是个别人物,既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5] 304。为实现这一梦想,整个中华民族通过切实行动促进了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程。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实现“中国梦”只能依托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造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的解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再次,习近平指出“中国梦”不但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彰显了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必胜信念。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4] 539习近平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形势下提出“中国梦”,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在强调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体现了国际共产主义精神。随着“中国梦”的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必将得到进一步证明,并促进全世界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诚如马克思所说:“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4] 541-542有鉴于此,“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综上所述,“中国梦”是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基础,对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民族复兴奋斗求索历程的系统总结和关于中国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设想,马克思主义正是其提出“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二)中国梦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说:“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它向总体的发展过程就在于: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把自己还缺乏的器官从社会中创造出来。有机体制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向总体发展的。它变成这种总体是它的过程即它的发展的一个要素。”[6] 235由此可见,新的社会形态总是继承了旧的社会形态中有用的部分,创造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器官之后完成历史更替的。

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且在中国古代科技、经济、文化等一度引领世界。但由于清王朝统治者的闭关锁国,中国错过了近代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生产力革新,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境地,自此,中国人民便开始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探索。

自鸦片战争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太平天国再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进行着艰辛的求索,直到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天起,历史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了第一次中国化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的“中国梦”,尔后,中华民族复兴的任务再一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如何在落后的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为此,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系统地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为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7] 396尽管党的八大对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实质性提法并不完全准确,但这并不妨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道路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因而《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最终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是立足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对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因而,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然而“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8] 270。

(三)中国梦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作为一个科学的论断,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8] 1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先后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了新的胜利。当前,中国已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同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又进一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因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其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力量进行救亡图存的纽带。无数仁人志士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感召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地进行着爱国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雷锋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奉献精神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激励着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新时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岗精神”“深圳精神”“浦东精神”等创新精神丰富着时代精神的内涵。当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因而也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

再次,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保持文明连续性最长的国家。虽然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但经过100多年的抗争,中国再次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了发展的道路,进入新世纪后更是加速了发展的步伐,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就背后是中华文化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所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9]因此,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源泉。

最后,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发展目标在于实现共同富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最广大人民群众是这一伟大事业的主体力量,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力量源泉。

因此,“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当前最美好的理想,她根植于人民群众心中和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和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愿景,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是科学的梦。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辩证的统一

基于对当前国情、时情和世情的正确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后,对当前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科学判断和阐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发展转入到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发展路径上要求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因而,为了引领“新常态”,构筑“中国梦”,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适时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0] 11-12。“五大发展理念”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时刻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一科学论断是针对中国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辩证的统一。

“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回答了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问题,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受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发展步入了中高速发展通道。在此之前,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掩盖的一些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粗放式发展的问题,这种靠过度消耗能源、恶化环境的发展方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由要素驱动明显转向创新驱动。纵观世界强国,无不是以创新引领世界。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动力。古代中国曾以“四大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数个世纪,英国曾以蒸汽机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更是依靠电汽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独霸全球,由此可见,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为了迅速走出金融危机,世界大国都加快了创新的部署,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中国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面对当前最大的矛盾——供需矛盾,将创新放在了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再次体现了对发展在认识上的飞跃。

其次,“五大发展理念”强调了发展的整体性问题,突出了协调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诸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城市与农村、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三大产业之间、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重大论断,是在正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发展中重大关系的决胜之举。坚持协调发展,可以有效地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使中国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得到全面发展的社会,这就从根本上要求中国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的整体性,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社会主义方向。协调发展同时彰显了发展的规律性,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的科学之举,协调发展,对内可以消除由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民内部矛盾,对外可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效抵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扼制,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为发展主色调,突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理念。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铸就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但也积累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已逼近极限,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当前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刻,绿色发展理念是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因而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11]这一认识突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了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进的必然性,体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认识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古今中外实践证明:开放带来发展,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正如习近平所说:“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这一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当前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得益于30多年前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开放发展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放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威力,是因为它符合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扩大市场、深化分工与合作和加强经济与技术交流的需要,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中高速发展为典型特征的“新常态”阶段,并已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刻。如何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唯有继续开放。同时,由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也已呈现出总体水平不够高的深层次矛盾,因而迫切需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快速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起符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角色,以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新潮流。

第五,“五大发展理念”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将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列宁曾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劳动的产品将由劳动者自己来享用,超出他们生活需要的剩余产品,将用来满足工人自己的各种需要,用来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才能,用来平等地享受科学和艺术的一切成果”[12] 13。

中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是由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能否实现全民共享,关乎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性质和命运,关乎着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8] 11-12没有共享,就谈不上公平正义;没有共享,更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显然,共享不只是理想,而是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坚持共享发展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滋生了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GDP轻民生、重“做大蛋糕”轻“分好蛋糕”等观念,这些观念造成的消极影响为经济高速发展所掩盖。然而,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发展步入了中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这些观念所造成的后果也日趋显现。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迫切需要改变发展观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提出共享发展,正是对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观念的及时纠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以“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五大发展理念”正是基于此来构筑伟大“中国梦”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引领时代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了强劲动力与科学发展血液,必将带来一场深刻变革。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中国为避免发展的动力衰退,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变生产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依靠万众创新来培育新动力,创造新供给;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中国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因而,在发展上必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课题。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十三五”将绿色作为当前发展的主色调,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决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新的贡献。为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际的差距,在开放中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在开放中促进市场深度融合,在开放中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与地位,在开放中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在开放中实现共赢。社会主义的目的在于共同富裕,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此有着高度认识,因而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10] 11-12,并“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8个方面”[10] 6-9作出了论述。

因此,统领经济“新常态”的新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正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所立足的大势与大局。以“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顶层设计,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开辟了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发展认识上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2014.

[9]习近平.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

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Z]新华网,2014-02-28.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1]习近平.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全文)[Z].新华网,2015-09-29.

[12]列 宁.社会主义民主党纲领草案及其说明//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肖偲偲,王丽琼]

推荐访问:五大 构筑 中国 理念 发展


[以“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