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典礼主持

航空报国,强军富民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1:27:15   浏览次数:

2012年11月12日晚,十八大代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应邀来到梅地亚中心,接受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企业文明》、凤凰卫视、《大公报》、香港亚洲电视、路透社等10余家中外媒体记者采访,就资本化运作、大飞机试制、国际合作、航空产品发展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

现年55岁的林左鸣,2012年初被任命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掌舵共有22家上市公司的庞大航空产业集团。在此之前,林左鸣在中航工业总经理的任上已经3年。在他及其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两融”就是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三新”就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的“资产、管理、技术”三位一体,逐步转型升级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五化”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挑战一万亿的目标。4年中,他大力推动中航工业的重组,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国内外并购,已初步形成了航空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发展重点区域的战略布局,中航工业由此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国企向现代国际化公司的跨越转变。

有记者问,中航工业并购了美国西锐和美国大陆两家公司,中航工业的海外发展战略如何布局?

林左鸣说,中航工业收购了两家美国的发动机和飞机制造商,一家是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另一家是全球第二大通用航空企业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这两家公司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运营困难,我们在收购时也做了很多权衡,知道短期内它们不可能恢复得那么好。所以,我们尽可能扩大中国的需求,采购了一部分飞机,推进中国低空空域开放改革,希望开放后通过美国公司的产品占领市场。

我们还在奥地利并购FACC公司,这是奥地利最大的一家做复合材料飞机的航空企业,并购后给对方带来了非常好的订单,亏损企业很快就变成了盈利的企业,1 000多人的公司增加了50%的员工,这是中国市场提供的。

林左鸣表示,中国的市场增量非常大,中航工业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希望与国际航空工业企业形成一种健康的互补和合作的关系,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将来通用飞机市场发展以后,它会跟美国一样有很多小企业,包括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可能发展通用飞机,我们很愿意给予技术上的支持。现在问题是,我们的空域开放了,环境没有做到位,如果做到位会出现井喷式的市场。

中国航空走到今天,更希望和国外的航空企业共同研究还在探索过程中的新技术。最近已经跟欧洲的很多大学、企业共同在做这件事情。当然民航飞机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还要符合市场评审的要求。但就技术本身来说,现有的技术我们都能掌握。

有记者问,十八大提出要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中航工业有什么打算?

林左鸣说,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非常重要,跨国公司强调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航工业近年来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借助十八大的东风,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步子迈得更大些。

中航工业的国际化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投资的国际化;一个是市场的国际化。投资的国际化必然涉及资源的国际化,过去我们说的资源国际化大部分是指零部件的进口,现在我们更倾向于智力合作,这是真正走向世界前列的关键。

针对关于绿色制造和低碳制造提问,林左鸣说航空制造本身就很低碳了,以后会在燃料和新材料方面探讨,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和降低能耗,中航工业最近几年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效很大。

针对有关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提问,林左鸣认为,航空发动机指的是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广泛使用,不到100年,发动机本身还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过去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大部分靠引进技术,很少去做基础性工程研究工作,导致发展水平滞后,成为制约整个航空技术发展的瓶颈,影响飞机设计。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现能够有根本的改变,希望发动机的科研、制造,包括商业化能力,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先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性研究,研究探索后逐步形成工程化,航空发动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它的设计指标也在不断变化。其次,发动机的特点是设计出来经过试验以后,只能获得推理性能,可靠性要靠多次试验校核。涡扇发动机在国际上还处在不断研制和积累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筹集资金涉及企业的整个经营状况,我们的很多企业已经上市了,希望资本市场能够追捧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我们将根据资金状况量入为出。除此以外,我们也希望将来国家能够给予政策支持,比如,税收方面。

林左鸣希望“十二五”期间能打一个“翻身仗”,再过十年时间,在科研、制造、使用等方面得到较好解决。这个过程叫迭代,航空发动机迭代过程比飞机的迭代工程长很多,需要大家有更多耐心。

有记者问,中航工业旗下有22家上市公司,为什么不进行资产整合,让大集团上市呢?

林左鸣表示,中航工业的价值链跟波音不一样,跟EADS(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也不一样,波音不做发动机,不做机载,也不做机电系统,EADS也一样,而我们是全部都做。我们是产业控股集团,把各个不同产业板块单独上市,比如,通用飞机、直升机、发动机、航空机电等。如果整合成一个,从整个产业链来说有点太大了,概念不清晰,上市就变成投资公司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希望在母公司基础上得到资本市场认可的一个筹资能力。

中航工业是一个没有上市的独资控股母公司,旁边生出中航科工,中航科工持有一部分我们上市公司的A股股票,实际上我们做了一个权衡和变通,利用中航科工作为投资平台在发挥作用,下一步中航科工会持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股权,增强它的地位作用。

有记者问,我们什么时候能看到大飞机的首飞?

林左鸣说,目前大飛机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主要是在进行最后的取证和试飞。应该承认的是,我们是第一次做,经验不是很丰富,所以时间会长一些,但我们提供的所有零部件配套都合格,稍有推迟主要是不太适应国际认证的做法,有一个边学习边做的过程。实际上我们在给波音、空客做大量的零部件,他们整个飞机都是我们在做,所以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有国外媒体说,中国第四代战机歼—20和歼—31是抄袭美国的战机技术,您怎么看待这种质疑?

林左鸣:我们到哪儿去抄袭呢?不可能的事!说实在的,航空技术就是拿来给你抄也不见得抄得会。我们曾经从苏联引进过技术,那都很困难,何况是信息完全屏蔽的情况下,那是不可能的事。讲这个话的一定不是航空专家,内行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

有记者问,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紧张,因此外界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走出去有很多质疑,您怎么看?

林左鸣:我们在美国收购企业,一不想裁员,不想给当地民生带来问题,希望能为美国经济复苏和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在美国航空领域新的投资或者是新的扩张没有更多打算,因为航空是很敏感的,美国政府的管制也很严格,而且会有很多别的想法,所以这个神经我们不会去触动它。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中外记者们仍然意犹未尽。

在11月14日十八大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已经当选为中央委员的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央企十八大代表驻地——中国职工之家一楼大厅茶歇处再次接受了《企业文明》记者的采访。

(责任编辑:罗志荣)

推荐访问:报国 富民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