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会议发言

伊朗新撑起的防护伞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1:24:32   浏览次数:

2007年2月7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向媒体公开了一段导弹发射的视频画面:伊朗成功进行了“雷神”(TOR,有人音译为“道尔”)M1防空导弹系统发射演习。发射的导弹准确命中目标。与伊朗以往的防空导弹相比,“雷神”M1防空导弹系统是一种全新的进口防空武器,也是伊朗最尖端的防空武器。伊朗获得和发射“雷神”防空导弹,引起美国国内一片抗议和惊惶。伊朗于2005年12月从俄罗斯购得了价值7亿美元的29套“雷神”近程防空导弹系统,交付工作于2006年底完成,主要部署在布什尔、纳坦兹、设拉子、伊斯法罕等16处核电站及相关核材料处理工厂。显然,伊朗已经将“雷神”防空导弹系统看作是保护其核电站及相关核材料处理工厂与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救命稻草”。“雷神”防空导弹系统能否担此大任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雷神”防空导弹系统的神奇之处吧。

“雷神”的诞生

“雷神”防空导弹系统由苏联“安泰”科学研究和生产联合体(苏联解体后为“安泰”公司)研制,其论证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设计之初就把目标紧紧瞄准2000年前后的先进空袭目标,尤其是各种低空飞行的精确制导武器。“雷神”防空导弹系统于1984年设计定型,俄罗斯代号为9K330,其相应的导弹代号为9M330。该系统于1986年开始装备苏联陆军部队,只能攻击1个目标。其后,“安泰”公司对这种防空导弹系统进行了改进,并最终研制成“雷神”M1、“雷神”M1A和最新出现的“雷神”M1T系列防空导弹系统。“雷神”M1防空导弹系统的俄罗斯代号为9K331,其相应的导弹代号为9M331,一次可以攻击2个目标。“雷神”M1防空导弹系统于1991年开始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从作战用途来看,“雷神”防空导弹系统可以看作是“萨姆”-8防空系统的后继型号。目前俄罗斯陆军至少装备了300套“雷神”防空导弹系统,并积极向世界各国推销。“雷神”防空导弹系统主要装备俄陆军坦克师与摩托化步兵师的防空导弹团(每个团装备20辆),用来填补“萨姆”-10、“萨姆”-11防空导弹系统与“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系统之间的防空间隙区。

“雷神”的结构性能

“雷神”防空导弹系统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垂直发射方式的近程防空系统,同时也是一种全天候、全自动、三位一体(目标搜索、跟踪和导弹发射装置同时装在一辆车上)的新一代高性能防空导弹发射车。它具有警戒、指挥与控制、导弹制导与发射等多种功能,既可以独立作战,也可以和其他发射车协同作战。它可在低空、超低空和近程区域内拦截多种非隐身与隐身空袭目标,如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等,主要用于保护地面部队和一些重要目标免遭敌人空袭,其性能在同类系统中出类拔萃。

“雷神”防空导弹系统基本型的火力单位是发射连(1个防空团下辖5个连),由1辆9C737连指挥车(采用MT-LBU型装甲车底盘)和4辆发射车组成。连指挥车对上可以接收团指挥车发送来的预警信息,能同时接收、显示、识别和处理来自团指挥车的24个目标,对下协调各发射车之间的行动,可同时接收、显示、识别和处理来自发射车的12个目标,处理时间为5秒。

“雷神”导弹发射车共有3名乘员,即车长、操作手与驾驶员。战斗全重24吨,最大速度为60千米/小时,发射车的展开时间为3~5分钟。导弹发射车由履带式底盘、发射装置、导弹和火控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底盘部分一体化的“雷神”导弹发射车是由MT-C中型履带式装甲运输车的底盘改进而来的,越野性能良好,不作相关准备就可以渡越江河,具有优良的两栖作战能力。“雷神”发射车车体为全焊接钢装甲结构,装甲板的最大厚度为15毫米。底盘采用动力传动装置前置布置方案,车体前部左侧为驾驶室,右侧是动力室,中后部装有1个可升降的无人发射塔。车体的上部结构被抬高,乘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非常舒服,可以长时间地进行作战行动。

“雷神”导弹发射车的动力装置是1台功率为520马力的B-59型V12型四冲程水冷增压柴油发动机。这与T-54/55坦克的动力装置相同,因此对于装备有T-54/55坦克的军队来讲,“雷神”系统发动机的后勤保养不是难事。作为一款防空系统发射车,其发动机布置方式和T-54/55坦克发动机的布置有明显区别。T-54/55坦克发动机采用横置安装,而“雷神”系统发动机采用纵置安装。除了主发动机外,“雷神”发射车底盘还增设了1台功率为75千瓦的燃气轮机作为辅助动力,用它带动发电机,以便为发射车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以节约主发动机的寿命与燃料,并减少红外辐射,避免被敌人探测到。传动装置为机械式,变速箱有6个前进档和2个倒档。悬挂装置采用扭杆弹簧悬挂,车体每侧有6个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发射装置 “雷神”导弹发射车的发射装置安装在底盘上面的1个可以升降和旋转的无人发射塔上。发射塔中央有1个导弹舱,舱内装有8枚9M330型待发导弹。这8枚导弹被储放在2个导弹发射箱内。发射箱为密封结构,导弹装入箱内后充入干燥空气,箱内的导弹可以在10年内不用作任何保养与检测。导弹发射则靠导弹发射箱内的弹射装置完成。箱内的弹射装置由火药室、活塞、活塞杆、弹簧和剪切销等部分组成。发射时,火药室通电点火,火药燃烧产生压力很大的气体,急速上推活塞,从而带动顶在导弹尾端的活塞杆推动导弹切断剪切销,推动导弹沿着导轨垂直向上运动,顶破发射箱易碎盖,冲出发射箱,待飞到18~20米的高度后,弹体向目标方向倾斜并启动固体火药发动机推动导弹飞向目标。

由于采用了这种垂直冷发射方式,所以“雷神”导弹发射车反应时间短、发射速度快、载弹量大,可一次应付多个方向方位的多个目标,可进行全方位覆盖。武器系统的结构相对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工作可靠,价格便宜,全寿命周期费用低,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

9M330导弹 9M330导弹长2.9米,弹体直径0.232米,采用了鸭式布局、差动舵面控制、弹翼固定在尾舱上,尾舱可绕弹体纵轴旋转。舵面和翼面在发射箱内呈折叠状,导弹弹射出箱后弹翼伸展。导弹机动过载30g(g为重力加速度),发射重量为165千克,导弹射程1.5~12千米,射高10~8 000米。

导弹上主要设备包括无线电引信、自动驾驶仪、无线电仪表、战斗部、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电源等。弹上电气设备集中安置在导弹的前段,易于装配、检查和测试,利于提高可靠性,后段安装固体火箭发动机。导弹的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制导,

战斗部为破片杀伤式,导弹飞行到目标附近,自适应无线电引信引爆战斗部,摧毁目标。

9M330导弹动力装置为单级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贴壁浇铸方式。发动机推进剂为71千克复合药HTPB(丁羟药),壳体质量为27千克。发动机一级平均推力30.87千牛,二级平均推力8.134千牛,一级飞行时间3.5秒,二级飞行时间8秒,能将导弹推进到2.6马赫的最大速度。

为解决弹射后导弹的拐弯控制,设计局一开始采用的是矢量推力技术,虽然这种技术在实验中非常成功,但高昂的费用却让设计局不得不另寻它途。最后设计人员在该导弹的弹体中部采用了10个小燃气喷射装置,由它来保证无动力飞行、初段速度很小时导弹的快速转弯。

由于导弹具有飞行过载大和飞行速度快的特点,该导弹可以杀伤从精确制导武器到配有复合装甲的攻击机在内的所有机动飞行目标,其单枚导弹的命中概率可达到70%~98%。

火控系统 “雷神”导弹发射车上配用的火控系统,是由搜索制导雷达、跟踪雷达、自动电视跟踪器、指挥显示控制台与敌我识别系统等组成。由于该火控系统实现了从目标探测到拦截全过程的自动化,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从发现目标到发射导弹的系统反应时间为5~8秒。

“雷神”导弹发射车上安装了1部搜索雷达、1部跟踪雷达。此外还拥有1部波控机、l座高频舱与1部指令发射机。搜索雷达安装在发射塔后部,是1部三坐标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主要用于系统独立工作时的对空目标搜索,它的天线是一种椭圆形天线,雷达具有数字处理和脉冲压缩能力。该雷达在C波段工作,发射机的平均功率为700瓦,可探测25千米范围内的48个来袭目标的距离、方位、高度和成胁程度信息,可跟踪其中的10个目标,并能根据威胁的大小,列出拦截目标的优先次序,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依据。雷达拥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能在有源和无源的情况条件下作战。

跟踪雷达安装在发射塔前部,是1部采用计算机控制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采用K波段工作,天线罩外形为圆鼓形。通常是发现目标后,搜索雷达自动将目标信息传送给跟踪雷达,跟踪雷达则对目标进行测角、测距和测速,以便制导导弹攻击目标。跟踪雷达可以在60度×60度的空间内跟踪2个目标,跟踪制导4枚导弹,跟踪目标的最大距离是25千米。并能对付体积小的高速目标,如空中发射的精确制导导弹或反辐射导弹等。在试验中,“雷神”系统曾经成功拦截从BM21火箭炮上发射的火箭弹。

在跟踪雷达出现故障或有严重电子干扰的情况下,系统中的电视跟踪器可自动接替对目标和导弹的跟踪制导,电视跟踪器共有2部,电视头位于制导雷达天线的两侧下方。其最大作用距离是20千米。

指挥显示控制系统由1个搜索显控台、1个导弹截获显控台、1个目标跟踪显控器、1个导弹射击控制台和2台计算机组成。搜索显控台的任务是处理搜索雷达收集到的目标点迹,包括进行敌我识别、威胁判断、自动航迹处理,并把处理的信息送到计算机。导弹截获显控台对跟踪雷达截获的导弹进行相关控制,并输出有关信息给计算机。目标跟踪显控器自动处理来自制导雷达和电视跟踪器的导弹或目标信息,可跟踪和显示1个目标、2枚导弹,并同时将信息送给计算机。而导弹射击控制台完成系统工作的状态选择和导弹的发射控制。该控制台还控制导弹的射击状态,如单射或齐射状态。

作战过程

“雷神”防空导弹系统的作战过程并不复杂。“雷神”在行进中搜索雷达对空搜索,当搜索雷达检测到来袭目标的信号后系统会进行以下操作。

1.立即进行敌我识别,经威胁判断建立目标优先等级,随后给出目标指示,系统中的计算机进行目标分配。

2.导弹发射筒上的发射口盖在1.5~1.7秒之后会由液压系统打开。

3.整个转塔立即调转到目标指示方向。制导雷达开始空间搜索,第一次搜索范围为1.5度(方向)×3度(俯仰),共扫描20次,搜索时间为80毫秒,如果没能截获目标,继续进行第2次搜索,搜索范围是3度×3度,搜索时间是160毫秒。如果还没有截获当然还可以进行3次搜索,搜索范围将扩大到6度×6度,时间也延长到320毫秒。通常情况下,在3秒之后就可以完成目标捕获并转入自动跟踪。

4.火控计算机利用目标运动诸元进行射击诸元计算,对待发导弹进行加电、陀螺起动、射前检测和装定各种参数。

5.当导弹射击控制台上显示“导弹准备完毕”信号后,操作员按下发射按钮,筒内的冷发射装置启动,导弹将在0.7~1秒内被弹射到18~20米的高度,这时,弹体中部的小喷管喷气,操纵导弹按要求方位转弯,导弹转弯后,弹上固体火药发动机点火,导弹进入初始飞行阶段,上述过程约需1.6秒。

6.相控阵雷达已在预定方向,以20度宽波束等待导弹和截获,雷达以5度宽波束截获到导弹并把导弹坐标信息送到计算机,并进行制导,通常在导弹飞行700米左右完成初段交接。

演练中的“雷神”M1防空导弹系统

7.雷达测量目标与导弹的相对位置差,并送给计算机,计算机计算出修正量,形成指令编码,由指令发射机进行调整,并通过雷达天线发射给空中飞行中的导弹。导弹接收后形成控制量,控制导弹的飞行弹道。为了满足导弹武器系统既能拦截中低空的飞行目标,又能拦截超低空的目标。导弹采用了三种导引方式:三点法、比例导引法和弧形弹道。最后一种方式可用于拦截超低空飞行的目标,可能保证导弹的引信波束不接触地面,导弹自始至终都处于目标上空,最后在目标的上方引爆战斗部。最后“雷神”系统根据目标的运动参数变化,计算机可决定是否对该目标发射第2、第3或第4枚导弹。

基本型“雷神”防空系统在性能上拥有一次拦截1个空中目标的能力。消灭1个目标后,就自动转向下一个目标,直到备弹用尽为止。一般情况下,“雷神”系统的工作状态是自动的,能自行决定先打哪个目标和需要发射多少枚导弹。该系统自动化程度极高,除能独立自动决定如何消灭目标外,还提示操作员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使射击成功等功能。这使得文化程度不高的操作人员也能凭借操作提示正确工作。

“雷神”和它的前辈“萨姆”-8防空系统相比,“雷神”基本型的整体作战效果提高了整整1.5倍。1988年,在原苏联欧洲部分驻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由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驾驶苏25对地攻击机,对由“雷神”防空连保护的目标进行了多次攻击,并试图以超低空的方式穿越“雷神”连的防御区。试验结果让相当飞行员吃惊,也让研制人员欢欣鼓舞,对目标的7次攻击,无一成功,还没有接近挂载对地导弹的有效射程时,战机就被击落。12次超低空方式的渗透也全部失败。参加攻击部队的人员认为,如果不投入附加兵器的话(如给突击部队配备性能优良的电子战飞机),攻击部队是无法突破以“雷神”为基础的防空保护伞的。

推荐访问:伊朗 撑起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