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政政务

书法、人品、艺术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24 10:01:16   浏览次数:

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生导师,解放军大校。国家一级美术(书法)师、荣宝斋特邀书画家、西泠印社签约书画家、中国兰亭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华兴嘉艺书画院名誉院长、河北厚朴书画院院长。

张济海幼承庭训,七十年代因书画特长十五岁被部队特招入伍。八十年代先后毕业于天津茂林书法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河南书法研修生院并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河北分会。他主张在广泛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因义生情,由情赋形”的创作理念并付诸于书法创作实践,形成自己独有创作方法。诸体皆备且风格多变,字里行间洋溢着浩然正气,充盈着军人的豪迈气势。其书法作品先后百余次获金、银奖。代表作品“厚德载物”已永久性地镌刻于北京八达岭长城居庸关口,部分作品被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外国朋友收藏。被文化部及其他有关机构授予“中国杰出人民艺术家”,“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收藏》、《世界名人录》、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上百家专业报刊、大型典籍和新闻媒体先后刊登或播出其艺术成就。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书法艺术,为中国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甚早,据目前考古发掘所见,中国最早的文字当属陶器上的刻划符号,称之为陶文,目前尚无法识读。但从其线条的粗掘坚实,似乎可见远古人强健的身影,扑掘的性格,这便是后来书法的理论家所谓的“书为心画”之说,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讲究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一种体现。即是从人自身所作所为的一切中能看到自然界的形态与规律。从模仿自然、到提炼自然、升华自然而形成抽象的艺术,虽然远离了自然的形态,却浓缩了自然的规律。中国文字从象形到会意、形声、假借等方面的发展便是这种演变的实例。陶文之后发展为甲骨文,陶文多为装饰以为美感,而甲骨文则主要用于记事。今人多能识读的甲骨文虽用刀契刻在龟甲活牛肩胛骨上,但其结字的纵横、嵌斜、排列的疏密错落也极富美感。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而后卫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书法艺术日趋丰富,书写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目前高科技极度发达的社会生活中,书法艺术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千篇一律的电脑打印代替了手抄笔录,繁忙快捷的生活节奏代替了伏案临池的安逸。但真正的艺术是属于精神的,不会因为物质的改变而磨灭。今天的书法艺术似已成为一种更独立的,纯欣赏性的艺术门类,酷爱书法的人似乎已越来越多。书法是心灵的变化,演变为反过来滋养心灵,这便是“书能养性”的道理。河北厚朴书画院院长张济海先生便是酷爱书法,擅长于书法中的一员。

济海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展纸于案,以大笔饱醮浓墨作书。他的书法扑拙强筋,无流滑的弊病。书法,注重力透纸背的线条美,最忌轻浮恭弱。历代书法家如唐代李邕、颜真卿、柳公权皆气象宏大,健劲雄伟。而晋代王羲之的书法虽然流畅优美但是免不了被唐代韩愈讥为“羲之俗书趁姿媚。”张济海先生书《天道酬勤》条幅,运笔缓慢有力,不急不躁,若是在笔画的精当,结字的稳健、章法的协调变化上多下功夫,其作品更加完善。他的另一幅书法《厚德载物》,笔力强健,气势英武,为其作品中的佳作。

在艺术创作中,有“道可坐而论,艺必起而行”的说法。书法创作,欲有大成就,也需“池水尽墨”的长期修炼。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当然并不是什么都需要追求个什么结果,学术养性,亦不失为人生一乐,何必斤斤计较成什么名、成什么家呢?只要心性宁静渊雅,写出字来自然就有味道。

(责任编辑:李沅仓)

推荐访问:人品 书法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