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政法军事

小“白蛉”能吞大航母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04 01:11:01   浏览次数:

白蛉是一种昆虫,它能吸食人、畜的血,它的体积比蚊子小,身体表面为黄色或灰色,有许多细长毛,看上去并不可怕,但是它要是变成了一种导弹,那就会让航空母舰惧怕三分。俄罗斯就有一种名字叫“白蛉”的反舰导弹。

“白蛉”的编号为3M-80,西方人把这种导弹叫做“日炙”,送给它一个编号为SS-N-22,SS代表面对面(即地对地)的意思,N代表海军型。

这种导弹到底有多厉害?让我们听一听俄罗斯一位军官的讲述吧:“‘白蛉’导弹飞行高度低,中段飞行高度为20米,末段掠海飞行高度为3~6米,而且飞行速度非常快,可达2.4马赫,这个速度是当时西方现役导弹速度的3~4倍。因此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它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在低空飞行速度最快的导弹,敌人的舰艇只能在‘白蛉’导弹到达之前3~4秒钟发现它,要想在2秒钟内用舰载反导弹导弹将它击落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任何舰艇都逃脱不了‘白蛉’导弹的攻击。”据说美军航空母舰上的一位军官听到了这样的介绍回应说:我们的航空母舰经得起“日炙”的打击。可是当这位美国军官看到了“白蛉”发射时的录像时,他惊得说不出话来,因为“白蛉”发射时喷射的火焰就像是一次核爆炸。美国人把“白蛉”叫做“日炙”,这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把“白蛉”发射时喷出的火焰比喻为太阳的热烤,一点也不会觉得过分。

“东拼西凑”的“怪胎”

有人说,“白蛉”导弹是一个怪胎,它是由苏联多家设计局分别研制,然后“拼装”到一起的。按理说,东拼西凑的东西不会好,奇怪的是“白蛉”却出奇的先进。

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设计局参加了“白蛉”的研制。

“白蛉”导弹的研制工作始于1973年,由苏联“彩虹”机器制造设计局进行总体设计研制,当时的编号为3M-80。导弹的关键部位——制导系统是由“牛郎星”国家科研生产联合体研制的,这种制导系统使用了别-12飞机作为飞行试验装置。导弹的发动机是由670试验设计局研制的,后来又由图拉耶沃的“联盟”机器制造设计局进行过改造。这样屈指算来,已经有4家设计局参加了导弹的设计和研制。

最初研制的是舰载型反舰导弹,主要用来装备驱逐舰、导弹快艇和地效飞行器。1984年,舰载型的3M-80E“白蛉”反舰导弹被956型“现代”级驱逐舰列装。在“现代”级驱逐舰上安装了2个KT-190型四联装发射装置。

“白蛉”导弹采用了30多种苏联独创的新技术和新发明。比如,在“白蛉”导弹上安装冲压式巡航发动机,并且首次与类似于套蛙的发射装置组合到了一起。这样就使“白蛉”成为一种超声速低空自寻的巡航导弹。“白蛉”的发动机是一种整合式固态火箭/冲压发动机,它是这样工作的:导弹首先利用装在主发动机燃烧室中的固态助推器发射,当助推器燃完,冲压主发动机点火,空气由围绕弹头径向调型配置的4个进气道吸人,终端飞行时速可达2800千米。导弹的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直接从舰上的射控系统接收数据,发射后3~4秒便以与发射舰中心线成60度的折线飞向目标。它的掠海飞行弹道,由连有测量浪高的无线电高度计的自动驾驶仪控制。巡航时距海面仅20米,终端弹头可降低到7米,甚至更低。

俄罗斯人说,“白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导弹。“白蛉”巡航导弹采用了标准的空气动力外形,其空气动力剖面呈X布局。它采用了复合式动力装置,由冲压式巡航发动机、空气喷气式固体燃料发动机和火药助推发动机构成。而且,发射装置嵌入巡航发动机喷管内,在起动3~4秒后,火药助推发动机燃烧完,喷出经过压缩的强劲气流。

导弹自然离不开制导系统,“白蛉”导弹的制导系统采用复合制导,它由惯性导航系统和主动-被动雷达导引头构成,即使在敌人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也能保证很高的命中率。打击敌舰艇突击群中的快艇或舰艇等集群目标的命中概率为99%,而打击护送队和登陆兵团的命中概率为94%。

“白蛉”导弹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导弹发射之后,它先做垂直跃升,然后下降到巡航高度,以20米的高度飞行,在接近目标后飞行高度再降低到7米左右,紧贴着海浪飞行。导弹可以进行密集的反防空机动,最大过载可达到10个g。被攻击目标要想躲避“白蛉”导弹的攻击是不可能的。当敌人发现导弹时,导弹距被攻击目标已只剩下了3~4秒钟的飞行时间。“白蛉”通过巨大的动能击穿任何舰艇的舰体,并在舰体内引爆。这种突击不仅能够击沉中型舰艇,而且还能够击沉巡洋舰。而15枚~17枚“白蛉”导弹就可以击沉整个舰艇编队。据俄罗斯和西方的军事专家评估,“白蛉”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反舰导弹。

“白蛉”有“三军”

好东西自然要充分利用,在“白蛉”赢得了名声之后,设计局的专家们就开始考虑让它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他们要把“白蛉”由海军型(舰对舰导弹)改造成岸基导弹(陆军型)和空对面导弹(空军型)。这样“白蛉”就可称霸俄罗斯三军。

岸基导弹又叫“陆上白蛉”。2006年在智利举办的一次国际航空航天展上,俄罗斯的“虹”机器制造设计局向观众展示了他们最新研制改进的“白蛉-E”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岸基的“白蛉-E”导弹配备有汽车底盘,可灵活地沿海岸线进行机动部署。同时为了适应外销,俄方还可针对国外客户提出的汽车底盘方案对导弹设计进行修改。

由战斗机携带的3M-80“白蛉”空对舰导弹的研制工作早就已经起步了。在1992~1994年间列装。3M-80导弹是整个导弹系统的一部分,这种导弹系统用来毁伤舰艇突击群中的水面舰艇和排水量达2万吨以上的运输舰、登陆兵团、护送队和单个舰艇,攻击目标既可以是水面的、也可以是水下,还可是气垫船,它可以在敌方现有和未来各种火力和无线电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使用,给敌造成的破坏作用接近于小型的核爆炸。

空对舰“白蛉”是在舰对舰型“白蛉”导弹的基础上改装的远程超音速空对舰导弹。俄罗斯的导弹编号是X-41。该导弹比舰对舰型稍大,它的弹长9.385米,弹径0.76米,翼展2.1米,发射质量3950千克。战斗部重300千克,穿甲爆破型。导弹的射程如采用低弹道,射程为10~150千米,采用高空弹道射程为70~250千米。飞行高度最高为12000米,低空掠海5~15米。最大时速高空为3马赫,低空为2.1马赫。制导方式中段为惯性、末段为主动雷达制导。

空对舰“白蛉”导弹适用于多种飞机,可由苏-33舰载战斗机、苏-32FN海上侦察攻击机和图-22M中型轰炸机携挂,用于攻击大型战舰和舰队。其中苏-32FN海上侦察和攻击机是俄罗斯第四代战机,由该战斗机携带的“白蛉”空对舰导弹将增大对舰艇目标攻击的胜算。

“白蛉”的一种改进型“白蛉-E”具有与“白蛉”相同的技战术性能,不但可以实施超音速攻击,而且具有优异的掠海飞行能力。尤克拉耶夫指出,“白蛉-E”实际上是一种无法拦截的攻击武器,能够有效解决一些海岸线较长的国家在保卫漫长海岸线时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西方军事专家认为,“白蛉”导弹比世界上其它同类导弹系统领先10年。1993年,美国海军提出议案用高价向俄罗斯购买“白蛉”导弹,美国五角大楼也向俄罗斯政府传递消息,希望卖给美国100枚“白蛉”导弹,遭到了俄罗斯的断然拒绝。

目前,俄罗斯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反舰导弹系统,其主要方向是:加大导弹的飞行距离,提高导弹的飞行速度,一种超音速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可超过5马赫。将在导弹上装统一的卫星导航接收装置,使制导精度达到15米以内,同时使用复合制导方式,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另外,采用隐身技术,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进一步降低导弹的飞行高度,可在海面以上1.5~3米的高度飞行,以增大导弹的突防概率。

它是“航母杀手”吗?

“白蛉”可抗多种干扰及6级海杂波,即使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也能保证很高的命中率。改进型3M-80MBE“白蛉”最大射程增至250千米,命中率更高。有资料说,“白蛉”反舰导弹在对敌攻击时,1~2枚即可使6000吨级的驱逐舰丧失战斗能力;3~4枚可使1万吨级的巡洋舰完全瘫痪;摧毁2万吨级的商船,4~5枚则可。有人分析说:在“白蛉”导弹还没有出世之前,世界上还没有能够有效对付航母的武器,美国航母在世界各地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自“白蛉”导弹问世以后,美国航母的威风有所萎缩。所以有人说“白蛉”是航空母舰的一个强有力的杀手。

现在,在西太平洋的海军主要是美国的第3、第7舰队和日本的“八·八舰队”(现为“九·十舰队”或“十·十舰”队)。美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伯克”级驱逐舰及日本的“金刚” 驱逐舰,几乎都具备对空防御的“宙斯盾”系统,假如使用“白蛉”导弹进行多发密集型攻击,对整个舰队和大型航母战斗群就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真的是这样吗?

也有人并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们说,“白蛉”导弹主要是用来破击敌方的“宙斯盾”系统,并不能攻击航空母舰,这是因为250多千米的攻击距离,大大低于航空母舰的预警防御距离。再说,摧毁2万吨级的商船,需要4~5枚“白蛉”导弹,10万吨级的航母那就需要25~30枚,况且300千克的弹头对航空母舰来说是太小了。

这样分析固然有道理,可是一旦“白蛉”安装了核弹头,那么,航空母舰还能躲过一劫吗?

推荐访问:航母 白蛉 能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