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土地整理目标与方向分析研究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21 08:38:48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根据婺源县赋春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其特点,分析了土地利用的战略并对土地整理的目标进行了阐述,并且将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土地整理的方向。

【关键词】赋春镇;土地整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沟渠道路整理、防护林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展开,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劳动提高一个优良的环境。

一、研究区概况

赋春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东毗中云镇,南连许村镇、镇头镇,西接景德镇市,北邻清华镇、大鄣山乡,东距县城、西邻景德镇各41公里。赋春镇境处半山区,区陵地带。北部冈峦起伏,地势较高,西部和南部偏低。最高点是境北大游山主峰,海拔909米;西部的樟树亭附近最低,海拔约66米。其他山顶高程一般为200m~300m,山坡坡度一般为20~400。赋春镇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6.80℃,无霜期约239天,年降水量1955.30毫米。

二、土地利用现状

赋春镇土地总面积为31154.9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9974.0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6.21%,建设用地面积737.59公顷,占全镇总面积2.37%,其他用地面积为443.34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42%。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945.28公顷,园地面积为409.93公顷,林地面积为25731.25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887.58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68.1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350.0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4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9.91%、47.76%和2.64%。其他用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13.38公顷,水域面积为129.96公顷。

三、土地利用战略与整理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分析

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为依托的产业用地结构,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土地利用友好模式。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调控目标,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需的旅游项目用地,并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用地,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赋春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合理调控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重点保障打造现代旅游示范镇,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工程,打造丰富精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区基数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和北部生态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屏障体系。

(二)土地整理目标

(1)总量目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3403.85公顷,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375.20公顷;园地面积预期达到207.40公顷;林地预期达到25713.9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达到631.73公顷,村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期达到236.44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期达到89.0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规模预期达到375.55公顷。(2)增量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0.66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40.52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23.24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不少于485.2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42.75公顷。赋春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规模为333.09公顷。(3)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1.85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00平方米;农村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控制在62.70平方米。单位建设用地地均GDP由2005年的28.47万元/公顷提高到2020年的156.08万元/公顷。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稳定生态用地数量

切实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苇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的开发利用,稳定增加生态用地的规模,提高生态用地比例。规划确定赋春镇林地面积25713.97公顷,占全镇面积的82.54%,多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境内层峦叠峰,四时秀色,绿岭翠谷,涧泉溪流,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二)统筹生态用地布局

结合本镇及相邻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维持自然地貌连续性的前提下,优先将水田、水浇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因地制宜对林地、牧草地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保护天然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重要林种恢复基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人工和改良草场、滩涂苇地、维系河流、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预留乡土动植物生长、迁徙和培育的用地空间。

(三)落实各类生态用地界限

在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协调,划定各类生态用地界线;结合土地用途分区和分区管制细则的制定,明确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要求。全镇充分利用山地、河流水网体系等自然条件的优势,由北向南布置绿化带,分别与山相接,贯穿建成区,形成以经济林、风景旅游为背景的城区生态山体绿化。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景区内的自然地貌,包括山石、树木、水库、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态环境因素,均必须严加保护。树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抚育,沿河保护自然植被,严禁乱砍滥伐,对名树、古树和有科研观赏价值的树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划定范围,挂牌明示,同时区内禁止一切狩猎活动。

五、结论

本文针对婺源县赋春镇的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分析了土地整理的目标,找到了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向,能为本地区范围内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施的状况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69~171

[2]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

[3]肖立新,黄霞林.土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08(2):26-27

[4]胡宇桢.土地整理参与“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6)

[5]王万茂,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22~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编号:41001371);东华理工大学2011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编号:DYCA11001)。

推荐访问:分析研究 整理 方向 土地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