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组织人事

经济转型期江西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三大着力点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7 09:15:12   浏览次数:

【摘 要】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动力不足,制造业提效益、优结构、促升级既是形势所迫,亦是难得机遇。通过对江西制造业50强规模、结构、运营情况、成长性和国际化情况的分析,从微观企业层面内强素质、外拓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观产业层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制造业服务化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宏观区域层面推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提出江西制造a业竞争力提升的三大着力点。

【关键词】江西制造业50强;竞争力提升;制造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7-0030-03

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为基本特征的新常态下,以传统加工业为主的江西制造面临着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透过对江西制造业50强的数据分析(由于最近几年没有对制造业50强的排名,所以以2014年江西制造业排名的数据为基础),探寻江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对推进江西工业强省发展战略和促进大企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江西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在中部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基于江西制造业提出的发展建议对中部其他地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江西制造50强总体分析

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入门门槛是14.22亿元;名列前6位的企业成功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第74名)、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第288名)、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310名)、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319名)、正邦集团有限公司(第321名)、江西萍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353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自2013年成为江西史上首个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后,2014年排名又前移33位,名列2014年世界500强第381位。

1.1 规模分析

{1}营业收入情况分析。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营业收入总额为6 148.22亿元,较2013年增长11.84%;其中有40家企业营业收入实现增长。{2}资产情况分析。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资产总额为4 096.62亿元,较2013年增长7.62%,资产总额实现增长的企业有35家。{3}利润情况分析。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利润总额为175.07亿元,较2013年增长2.78%,其中盈利企业有46家,亏损的有4家。{4}纳税情况分析。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纳税总额为350.07亿元,较2013年增加10.87%,其中纳税实现增长的有33家。

1.2 集中度分析

集中度主要反映企业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的分布结构[1],研究以10家企业为一组,根据营业收入排名将制造业50强分为5组,然后计算每组的各项经济指标占50强相应指标比重作为集中度的指标值。江西制造业50强中前10名企业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3%,资产占比46%,利润占比18%,纳税占比19%,从业人数占比25%,分别是最后10名的27.93倍、10.82倍、1.35倍、2.71倍和4.99倍。数据显示,制造业50强的营业收入、资产集中度非常高,说明上榜企业规模差距非常明显;然而利润、纳税、从业人数集中度相对较低,表明50强企业中排名靠后的企业经营状态活跃,盈利状况更佳,尤其是第21~30名的企业营业收入占比仅为7%,资产占比为17%,但是利润占比为28%,纳税占比达53%,说明这一层次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佳,纳税贡献最大。

1.3 运营情况分析

(1)资产周转率情况分析。资产周转率代表每单位资产所创造的营业收入,反映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平均资产周转率为1.5倍。

(2)人力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劳动生产率表示每名员工平均创造的营业收入,反映企业活劳动利用效率。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202万元/人·年。

(3)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情况分析。企业吸纳就业能力由每万元资产对劳动力的吸纳人数来体现,即从业人数/总资产。制造业50强吸纳就业能力平均数为0.007 4人/万元。江西制造业50强就业吸纳能力总体较高,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促进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就业吸纳能力高,意味着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自动化工艺的程度相对较低。

2 江西制造50强存在的问题

(1)研发能力偏弱,核心竞争力不强。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中有43家企业投入了研发费用。国际上通行的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的5%为临界值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为研发型企业,当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高于5%,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当一个企业的研发投入低于1%,则是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临界值[2]。以此为标准,江西制造业50强仅有泰豪集团有限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高于5%的临界值,25家企业研发投入比小于1%。与中国制造业500强比较,江西制造业50强研发投入总体水平较低。

(2)结构不合理,影响均衡可持续发展。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業、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8个行业,其中金属冶炼加工业营业收入占50强营业收入的56.45%,超过“半壁江山”,利润占比仅为36.3%,盈利能力较低,与行业规模不匹配。制造业50强产业结构较窄,分布不均衡,产业层次低,多为资源依赖型企业,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其未来可持续发展。

(3)利润率偏低,获利空间有限。净资产利润率是公司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净资产利润率平均数为9.96%,利润水平偏低。此外,国有企业资产占比65.14%,营业收入占比为62.14%,但是利润占比仅为54.36%,相较于外资企业0.73%的营业收入却创造了3.03%的利润,国有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偏低。

(4)国际化程度低,开放开发程度有限。2014年江西制造业50强中拥有海外收入的企业有11家,海外收入排前3位的分别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87.25亿元)、共青城赛龙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75.28億元)、晶科能源有限公司(31.26亿元)。海外收入增长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660.78%)、江西铜业集团公司(272.77%)、泰豪集团有限公司(70.93%);仅有4家企业拥有海外资产,它们的海外资产及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分别为江西铜业集团公司(16.83亿元,1.51%)、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3.45亿元,5.43%)、诚志股份有限公司(1.11亿元,3.35%)、江铃汽车集团(0.7亿元,0.2%)。从这些数据看,江西制造业国际化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 提升江西制造业竞争力的三大着力点

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江西工业基础薄弱,尤以传统加工制造为主,高精尖产业偏少。制造业50强整体上大而不强,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获利水平不高,成长性偏弱、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内生动力不足,江西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然而,经济下行倒逼制造业转方式、调结构、优化升级,换来制造业的浴火重生,对江西制造也不失为难得的机遇。

3.1 企业层面:内强素质,外拓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加强创新力度,提高核心技术能力。从江西制造业50强中上报研发费用的43家企业来看,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为1.25%,远低于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比,制约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进行技术攻关,尤其对关键性、前沿性技术的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大产学研、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构建创新网络,节省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同时转变旧有的“重研发、轻车间”模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此外,企业发展提速,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本身,更取决于与之相互依赖的经营理念、组织方式、运作机制的整体转变,需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强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全面创新合力。

(2)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加工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升级。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的重点,企业要通过提高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营销、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利用度,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精细化程度,高效整合产业链,压缩成本,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3)策应中央重大发展战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江西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区域。不论是前期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互联互通之后的货物流、信息流、贸易流,都为江西企业开放开发带来巨大的机遇。大企业可将沿线新兴市场国家作为海外拓展业务的首选国家,准确评估各地招商政策、法律环境、市场条件,先行与当地企业合作拓展业务,同时加强与当地的文化适应、文化融合,逐步壮大海外市场发展空间。

3.2 产业层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1)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受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日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微笑曲线理论揭示了产业链分成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制造环节处在微笑曲线的底部,附加值最低,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要避免高端产业、低端价值锁定的困局[3],摆脱传统加工模式的路径依赖,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提高技术研发和销售服务附加值,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

(2)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一要创新制造业服务化模式,拓展企业价值链。服务环节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高附加值环节,服务活动逐渐成为许多制造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4]。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产业价值链和生产组织模式的重构,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生产制造向高端发展,是制造企业增强产业控制力、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传统制造业要借助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力发展产品研发、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售后全方位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变单纯的加工制造为以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制造,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造优质的服务,提高有形产品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二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江西工业经济要崛起,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和完善也有利于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壮大江西工业经济总量。要选择潜力行业进行重点突破,例如随着工业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仓储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幅攀升。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紧缺、人力成本高企制约,作为内陆腹地的江西可以发挥土地成本低、交通网络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综合优势,建立大型仓储物流集散中心,鼓励交通运输物流业兼并整合,做大做强,积极承接沿海仓储包装物流服务业的转移;同时,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本地制造业成本,推进专业化水平不断深化,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既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又促进了制造业的专业化发展。

3.3 区域层面: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发展,助力制造业做强做优

(1)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一方面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企业间相互学习,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产业集聚度高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完整产业链,提高区域竞争优势。产业园区又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首先,要善于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吸引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其次,着力改善产业园区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环境,利用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园区内企业原材料就近采购,互为产品,促进园区企业的广泛合作,避免出现集而不群,优化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提高产业园区竞争力。再次,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为园区企业就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进行合作研究创造条件。最后,地方政府还要用好用足江西紧临“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走出去,请进来,承接沿海产业链的梯度转移,给予税收、土地、政策等优惠措施,降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因素,同时保持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和特色的定力,注重拟引进项目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带动能力、产业结构优化等特点,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2)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区域一体化将打破企业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利于企业在更广范围内配置资源,开展合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开放程度,助力区域内企业做大做强。江西省委省政府要加强“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区域发展方略落地实施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模糊行政区划分割界限,加大对区域一体化实施过程中的财政、税费、金融支持力度,破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昌九一体化,赣南苏区、赣西、赣东北一体化进程加速;区域内政府间要建立政策协调和对话协商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培育一体化的要素和产品市场,保障要素和产品在地区间自由流动成本最小化,统筹招商政策,抱团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做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促进产业群、完整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形成,推动区域内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3)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江西省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52%,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提供及准公共产品的生产等都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为工业增长注入强大的动力;同时,城镇化进程加速将为工业发展集中更多的优质劳动力,提供更完善的配套保障体系,为工业化加速发展、竞争力提升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参 考 文 献

[1]上海市企业家协会100强研究课题组,张培荣.2011上海、重庆两市百强企业的对比分析报告[J].上海企业,2011(12):45-49.

[2]湖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2013湖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M].长沙:湖南省人民出版社,2013:61.

[3]季凯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评价及行业比较——    以江西为例[J].产业经济评论,2014(4):84-90.

[4]刘吉超,庞洋.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3(11):69-74.

[责任编辑:邓进利]

推荐访问:着力点 转型期 三大 江西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