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社会团体

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7-19 08:52:23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安启念(1947—)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哲学,长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唯物史观专题研究等课程。专著有:《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苏联哲学70年》《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文化与列宁主义问题》等;译著有:《精神王国与凯撒王国》《后工业社会研究》《全球性问题哲学》等。在国内及俄罗斯重要刊物上发表《和谐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几个问题》等论文数十篇。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挑战

[中图分类号]A81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5-0005-04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集中宣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主张,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成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今天来看,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同仁批评参考。

一、《宣言》的时代背景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一个多世纪中,许多人都是通过阅读《宣言》了解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宣言》的内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在今天看来,对《宣言》的理解存在一个普遍的不足,这就是对于它的时代背景注意不够。《宣言》的写作开始于1847年,这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以蒸汽机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的飞速转动,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在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而在更靠东方的德国,市场经济尚在建立之中,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统一的民族国家还没有建立。从总体上看,整个欧洲还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宣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背景对于理解《宣言》这部著作,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要。因为任何著作、理论,都是所处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

站在今天的高度回过头来看,早期资本主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始于18世纪后半叶以蒸汽机的普遍使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主要是解决了交通运输和矿山的动力问题,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刚刚步入快车道,工具机的技术含量十分有限,人力的使用仍然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相关,资本家只能依靠榨取工人的血汗来获取剩余价值。第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上,国家扮演的只是“守夜人”的角色;政治上,国家赤裸裸地站在有产者一边,充当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民主与法制还很不完善,整个社会缺少对资本家的行为加以节制和对无产者的生存予以关怀和保障的相应措施。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阶段,如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所说,人与人之间是那种狼与狼的竞争关系。由于这两个特点,资本家受急剧膨胀的物质欲望的驱使,为了追求利润,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物质生产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阶级矛盾你死我活,社会充满激烈的阶级对抗与阶级斗争。

《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突出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与斗争。就是这种时代特征的反映。

对于《宣言》以及整个马克思主义与当时时代的联系,大家早有认识。以往各种教材,讲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时,都要讲到马克思主义各种论著的时代背景。然而在这个时候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当我们说某一种理论是它的时代的产物时,一方面是说这种理论的特点可以在时代背景中得到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理论要受到它从中产生出来的那个时代的限制,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如果我们真正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那就必须同时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局限性。换句话说,当资本主义经过充分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时代发生变化以后,马克思主义的部分理论会遇到挑战,因而不得不有所改变。正是对这一点,以往我们讳莫如深,只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不愿谈它是相对真理。

《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哪些理论在今天受到了挑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看一看《宣言》究竟有哪些重要思想。

二、《宣言》的主要思想

《宣言》的思想非常丰富,概括地讲,主要有如下四个。

第一,作为方法论的唯物史观思想。恩格斯两次在《宣言》的序言中指出:唯物史观是“《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人类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它的问世使社会历史理论第一次成为科学。这一理论的首次运用,是在《宣言》之中。《宣言》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关于社会革命和社会形态的基本原理,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必然灭亡,对它的历史作用,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以埋葬资本主义为宗旨,但《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并从促进思想观念变革、发展物质生产力以及推动世界历史进步等方面对这种作用做了阐述。《宣言》不仅深化了人们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理解,而且从方法论上为社会科学家们做出了成功的至今都有意义的榜样。

第二,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宣言》在第一章结尾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思想被人们概括为“两个必然”。这是《宣言》的主题。用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当时许多先进人物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不是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对资本主义不人道现实进行道德批判的基础上,而是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宣言》提出“两个必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它表明资本主义已经由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因素变为破坏因素,丧失了历史合理性,应该灭亡了。其二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日益团结并具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但生活越来越贫困,不得不起来革命,成为埋葬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资本主义不仅应该灭亡,也不能不灭亡了。

第三,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宣言》对此没有直接的论述,但相关思想在七篇序言和四章正文中随处可见。例如《宣言》第一章指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对阶级斗争历史作用的强调贯穿《宣言》全文。

第四,“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宣言》第二章最后一段:“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如何理解共产主义,至关重要。什么是共产主义?这段话给出了最经典的说明。恩格斯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仍然认为这段话是对他和马克思所理解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最好概括。

《宣言》还有许多重要思想,例如关于全球化趋势的预见、关于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私有观念相决裂的“两个决裂”思想、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未来社会的某些设想、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等等,但最主要的思想是以上四个。这些思想成为人们通常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两个必然”的思想则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三、《宣言》在今天遇到的挑战

江泽民在阐述“三个代表”思想时曾经指出,今天的情况已经与《共产党宣言》那个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的确,一百多年来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了的时代对产生于一百多年以前的《宣言》以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就前述《宣言》的主要思想而言,首当其冲遇到严重挑战的,是关于“两个必然”的思想,对这一点的正面讨论不多,但挑战的存在,大家心照不宣。

挑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宣言》提出的支持“两个必然”的理由,在今天都不存在了。

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在对生产力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危机催生了一种克服危机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经济的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在此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再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灾难性的经济危机。不仅如此,借着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当前方兴未艾席卷全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就是这种生机的有力证明。

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由于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因而物质生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也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对资产阶级造成巨大压力和十月革命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震撼,各国资产阶级被迫做出让步,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日臻完善。在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甚至更为严重,但是绝对贫困已成历史。《宣言》说:“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这种情况在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见不到了。不仅如此,在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多数人手中握有股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者;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产业的急剧发展,无产者的人数并没有像《宣言》所说迅速增加,而是在不断萎缩。阶级界限也变得模糊了。

上述变化的直接结果是,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在20世纪日趋缓和。无产阶级不革命,成为令这些国家的某些马克思主义者头痛的问题。

这表明,如果我们像以前那样仅仅从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出发,从阶级斗争出发,理解“两个必然”,这里的必然性就很难成立了。毫无疑问,这是变化了的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挑战。

四、《宣言》的当代价值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两个必然”是《宣言》的中心思想,如果“两个必然”不能成立,马克思主义自然就不再具有生命力。不少人正是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的。然而问题在于,时代的变化并没有否定《宣言》的全部思想,更没有否定它的基本结论,相反,当今时代为《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提供了新的更加有力的证明。

第一,“两个必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是《宣言》论证“两个必然”的重要依据,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的社会,因此资本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中心,社会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在这里,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而资本的本性是无限的自我增殖。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表现为资本家之间的无节制的冲突,就是经济危机;表现为对工人的疯狂压榨,就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在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制度因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贫困化而陷入危机。虽然这一危机现在已经得到缓和,但资本无限自我增殖的贪婪本性没有改变,而且它又带来了新的更为严重的危机。这就是主要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等等的当前整个人类生存面临的威胁。前一种危机,实践证明,是可以在资本主义框架中得到缓解的,当前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则不仅比生产力遭破坏和社会不公危害更大,而且只有通过改变人的价值目标才有可能解决。一个不再以无限制地追求物质财富为目标的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吗?不是了,已经超出了资本主义的框架。因为在这里资本不再是社会生活的中心。

可见,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在今天主要不是因为它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和社会不公,而是因为它将导致全人类毁灭!显然,这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更有力、更紧迫的根据。

第二,一个不以追求物质财富为目标的社会,它的价值目标是什么?只能是人,是人的自我发展。这样的社会就是《宣言》所说的共产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自由主要不是指对必然的认识,而是指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中,从而从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对此,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资本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第三,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系列新变化,今天我们面临的全球化运动,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这正是对《宣言》核心基本思想的证明。

第四,阶级斗争缓和了,阶级分析也不再是应当普遍推广的方法,但是,首先,这一变化正是无产阶级不懈地进行阶级斗争的结果;其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甚至不同国家集团之间,依然充满了带有阶级色彩的斗争,这种斗争至今仍是推动社会,某个国家的社会和国际社会,前进的动力。罢工、起义日益让位于选举、谈判、法庭辩论。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有所变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尽管由于时代的发展《宣言》显示出了历史局限性,但它所依据的核心基本原理,它的基本结论,也即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不仅没有被推翻,反而得到了更有力的证明。由于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的,只是问题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而不是实质。

我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问题上只有讲出上述复杂情况,教学内容才符合实际,也才能有说服力。

[责任编辑:豆艳荣]

推荐访问: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