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讲话发言

经济后发展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构想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4 08:41:14   浏览次数:

摘 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旅游产品类型,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河池市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广西国家级特困县集中地,因为经济后发展而使其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保持了现代文明下难得的“原汁原味”,拥有一大批独特的、高品位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发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文章从管理运营、产品开发、区域合作、资源保护、人力资源、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经济后发展 生态旅游 构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旅游产品类型,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生态旅游在我国推行当从1999年中国年度旅游主题确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开始,至今已逾10年。2009年中国年度旅游主题再次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可见国家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对生态旅游给予的肯定,并借此进一步加大生态旅游产品推广力度,广泛宣传环境友好型旅游理念,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方式,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新要求。

新中国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东部沿海成了经济后发展地区。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那些原先深藏山中、受人类干预较少而得以保持原始自然风貌和原汁原味民族文化特色的地区开始在旅游领域里向世人展示它们独有的魅力,旅游资源成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之一。如何利用好这份资源优势,让其成为造福这一方人民的永久性资源?我认为,生态旅游开发应该是最佳选择。

一、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条件要求

生态旅游与大众化的山水观光旅游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把生态、文化保护作为既定前提,把文化教育和环境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有责任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1]。生态旅游开发相对于大众化的山水观光休闲旅游开发,对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管理者、旅游地建设、旅游行为后果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1、对旅游者的要求

生态旅游者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接受过相关知识的教育,对大自然与特色文化充满热爱,有较强环保意识,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则,并自觉运用生态学原则指导自己的旅游行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2、对旅游经营者、管理者的要求

首先,旅游开发经营者应在旅游开发和经营中自觉运用生态学原理,推出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根据系统工程原理,从系统观点、整体观点把发展旅游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统筹规划、运作,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与现场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其次,旅游管理者应提高生态旅游意识,旅游筹划者要有明确的生态意识,导游要适时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的引导和教育,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推荐对自然影响最小的活动,限制对自然环境有害影响的活动。

3、对旅游地建设的要求

生态旅游区的选建有较严格要求,它应该是相对未受干扰的自然区域(包括文化遗产),它应以最简单的设施、最自然的野生状态、最纯朴的文化遗产向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服务,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的需要[2]。生态旅游地的规划和建设不但要能满足旅游者“食、宿、行、游、娱、购”的基本旅游需求,同时还能满足旅游者“教”与“爱”的高层次精神需求。“教”即能使旅游者受到环境教育。“爱”即能使旅游者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奉献爱的机会。教和爱是生态旅游的精髓和灵魂。

4、对旅游行为后果的要求

大众化的山水观光休闲旅游往往对环境造成多种负面影响,如乱扔垃圾、破坏植被、乱刻乱画等,虽然能增加少部分人(如开发商和经营者)的经济收益,但其后果相当一部分是消极的、非增长性的。生态旅游者的行为要求与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的保护、朴素民风保持一致,以致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优化,开发商、游客、当地社区和居民共同分享利益,其后果是促进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三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后发展地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多为经济后发展地域。而正是因为经济后发展使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保持了现代文明下难得的“原汁原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而独特:一是自然旅游资源由于曾经的交通不便而受人类干预较少,得以保持原始自然风貌,加之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存在着资源特色构成的差异。如西北沙漠草原地区有广阔无垠的沙漠、戈壁、草原,地理环境空旷辽阔;而在青藏高原有雄伟壮丽的冰川雪峰,层峦叠嶂,雪峰连绵,是高寒而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的游牧世界;西南云贵高原则有形状奇异的岩溶地貌景观与高山深谷相对应,还有变幻莫测的高原海子,山奇水秀石美洞异,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二是普遍具有反映区域文化差异并由此形成区域旅游吸引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3]。我国西部的陕、甘、宁、青、新、藏、滇、黔、川、桂、渝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居住着中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语言文字、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节日庆典、还有不同的文化艺术,形成了浓郁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秀丽的自然美景在丰富醇厚的民族文化风情、美丽神秘的民间传说以及独特的民间工艺品与土特产等奇特无比的人文旅游景观衬托下,更增添了几分神奇,透射出撩人心扉的“原始诱惑”。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背景下,这自然成了人们“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

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位于广西西北部的河池市,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充满“原始诱惑”、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资源的地方。河池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沛,林木生长茂盛,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境内山岭连绵,峰丛密布,岩溶发育,地形复杂。居住有壮、瑶、苗、仫佬、毛南等少数民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这里工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占全区首位,是广西国家级特困县集中地。经济后发展使这里保存了一大批独特的、高品位的、有些甚至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稀品和极品的旅游资源,如凤山岩溶世界地质公园、宜州刘三姐故乡原生态歌谣文化、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南丹白裤瑶民俗风情、东兰世界铜鼓之乡、天峨龙滩红水河大峡谷、大化七百弄国家风景名胜区、环江木论原始森林黔桂汉代古道旅游区等一大批旅游精品,异彩纷呈的旅游项目正成为吸引游人到桂西北河池市的“原始诱惑”。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原始性,为河池市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经济后发展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当前,生态旅游热潮正在蓬勃兴起。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应该成为西部经济后发展地区的战略性决策。良好的生态环境,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是经济后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所在。然而如何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贯彻到旅游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以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和保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持久吸引力,是生态旅游开发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目前,西部经济后发展地区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资源品味较高,但开发档次尚低;2、资源内涵丰富,但挖掘深度不够;3、产品数量较丰,但缺乏精品品牌;4、政府重视有加,但人力资源缺乏;5、开发“遍地开花”,但全局意识较差;6、市场前景广阔,但营销效果不佳。河池市作为广西少数民族集中而且经济落后的地区,同样也存在着这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特提出以下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以期对经济后发展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1、管理运营战略——采用政府主导与企业化、集团化相结合的管理运营战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外性明显的产业,因此很有必要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4]。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多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的导向投入及全方位的组织、协调意义更大。首先,旅游业涉及到土地、文物、环保、城建、林业、宗教、工商等很多部门,发挥政府信誉好、协调力强的优势,更易于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冲突;其次,作为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开发投入极为有限,充分发挥政府信誉好,有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的优势,更利于招商引资,多方筹措资金,以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当然,过分地强调政府主导也是不合适的,是违背市场体制和产业经济规律的。毕竟,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产业,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由企业来经营[4]。但若完全用市场的手段搞旅游,仅仅依靠一两个企业的个体行为,也会因为起步难,发展慢而难有大的作为。并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规模将不断增大,旅游业的“大行业、大市场”的性质,要求它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因此,旅游企业应摆脱狭隘的行政与区域束缚,加强网络化与集团化。像河池市这样的经济后发展地区,旅游企业多头管理,小、散、弱特点十分突出,笔者认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化和集团化相结合的管理运营模式才是最适宜的模式。从景区景点建设到游客迎来送往,从产业发展规划到市场营销策划,都由旅游集团在地方政府和旅游局的支持下,自主操作,如此有条不紊地管理运营,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产品开发战略——依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旅游产品,实施精品、绝品带动战略

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5]。旅游经济是特色经济,特色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础。现代人对旅游的要求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到此一游,而是需要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人文享受与文化信息,以及更丰富多彩的更贴近自然的生存空间,这就是现代旅游。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独有,具有垄断地位,易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也易于创出特色和品牌[5]。经济后发展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景观原始而神秘,民族风情淳朴而热情,加之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底蕴,很有优势树立起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旅游形象特色。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依托文化旅游资源,创造性地塑造旅游品牌,打造生态文化品牌旅游产品,实施精品、绝品带动战略,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如河池市有7个世居少数民族,而且白裤瑶族、仫佬族、毛南族是全国唯一仅有的少数民族,河池还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是世界长寿之乡、水电之乡、铜鼓之乡,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河池特色的刘三姐文化、长寿文化、铜鼓文化、水电文化、壮瑶文化、奇石文化等,着力打造能体现河池文化底蕴、展现河池地域风情、提升河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生态文化品牌旅游精品。同时,整合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延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生态文化旅游的产业化水平。

3、区域合作战略——改变观念,加强合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树立大旅游思想

大旅游是站在世界前沿去认识旅游、发展旅游,是高起点、宽视野的旅游思维方式和旅游发展措施[6]。经济后发展地区的旅游目前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小农旅游意识较突出:观念落后,目光短浅,守株待兔,各自为政,急功近利。一些偏远县对旅游产业缺乏认识,尤其是对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本质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旅游只是吃喝玩乐,是富裕地区的人们才考虑的事,而当地经济落后,人们是没有闲钱和闲工夫去玩的!他们认为只有农业、工业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当地经济摆脱贫困的法宝。所以只重视农业、工业的建设,而忽视了旅游的开发,不把有着极强经济拉动性的旅游产业提到议程上来,枉费了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此外,在旅游开发中各自为政的现象也较突出,几乎完全是按照行政区划的界限来进行开发,就算一些自然景观位于两县市交界处,也是你开发你那边的,我开发我这边的,以至景区规模小、档次低。另外,已开发的部分景点,投入少、起点低,缺内涵、无个性,重复建设多。

河池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品味较高,香港中旅集团、广东中旅等各大旅行社的专家曾经这样评价:“河池是广西旅游的最后一张世界名片”。因此,河池的旅游开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改变小农旅游意识观念,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树立大旅游思想,整合资源,重点开发,打造精品生态旅游区。笔者认为,在资金极为有限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更需精心规划,全盘考虑,重点开发。一是生态旅游开发不必局限于县级行政区划,一些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相同或相似的区域,可以考虑联合开发。如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就可联合开发生态长寿旅游。二是对于代表着广西山歌文化的“刘三姐文化”这一知名文化品牌的开发,更需加强区域间的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把河池宜州的“刘三姐故里文化”与桂林、柳州的与刘三姐有关的知名旅游景点进行捆绑式的包装和推销,将桂林、柳州的游客吸引到刘三姐故乡体验原汁原味的刘三姐文化[7]。甚至可以把“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纳入更大的区域旅游合作开发项目中,如“两广区域旅游合作”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三是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开发典型生态旅游区,以突出特色,提高景区档次。就河池市而言,可以优先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宜州市刘三姐故乡旅游区、巴马世界长寿之乡、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典型生态旅游区来开发,然后把典型生态旅游区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到其他旅游区,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桂西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4、资源保护战略——适度开发,加强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双重保护

任何资源的开发,都应把握好一个“度”字,只有适度开发,合理地利用资源,资源才能带给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如此。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应统筹考虑当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环境与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承载能力,防止过度开发,杜绝掠夺性、毁灭性开发行为。做到在保护中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旅游比其他任何形式的旅游都更依赖于旅游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是景观景点的依托,优美舒适的自然生态环境可愉悦人的心情。环境与旅游资源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风景资源的整体结构就有可能发生根本的转变,从而丧失其旅游功能,因此加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尤其重要。桂西北河池市发展生态旅游,其依托的自然旅游景观优势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景观及喀斯特森林景观,其景观类型丰富齐全,是中国南方和世界岩溶景观的集中分布区和典型发育区;它们当中主景突出,不少还是中国和世界岩溶奇观的稀品和极品,如凤山三门海天窗。这些景观的形成,历经了多期程度不一的构造运动,经长达上亿年的风化、剥蚀方才形成今日之形态和规模,这样的景观一旦遭受破坏,将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更应采取措施,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法宝[5]。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就是希望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人文享受与文化信息,因此人文生态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保护同等重要。河池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世界长寿之乡、水电之乡、铜鼓之乡,河池的白裤瑶族、仫佬族、毛南族是全国唯一仅有的少数民族,河池优美的自然山水正是因为刘三姐文化、长寿文化、铜鼓文化、水电文化、壮瑶文化、奇石文化而获得灵性,成为河池市旅游永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河池旅游必须唱好人文文化这出戏,要加强人文文化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5、人力资源战略——注重经营者和开发者的文化素养提升,注重特殊人才的网罗和培养,构建人才工程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是否拥有一批具有新理念、新思想的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关系极大[6]。而生态旅游是科技、文化含量很高的产业,更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其对开发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导游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生态意识,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文化特点非常了解,并且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导游要具备生态导游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应注重经营者、开发者和管理者的文化素养提升,需要注重特殊人才的网罗和培养,构建人才工程。目前,根据河池市旅游发展的需要,在人力资源开发上要做的工作:(1)领导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是对现任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进行分层次、有计划的培训或进修,提高专业能力。二是根据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紧缺人才,特别急需引进具备市场促销、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知识的人才。(2)迫切需要加强生态导游的培训工作,特别加强生态学、林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等方面知识培训。

6、绿色营销战略——以绿色营销为目标,注重高素质客源的开发

在游客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需要具有一定环保意识,这也是与大众旅游的明显区别。

要开拓旅游客源市场,首先要做好市场分析,研究各个客源地的开发潜力及游客的自然社会属性和消费行为特征,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提供不同的产品及组合;对重点目标市场应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策略,即集中营销力量进行高度的专业化经营[8]。我认为,河池市旅游客源市场应该定位于:以国内旅游为主,海外入境旅游为辅。国内的重点客源市场是广西本区和珠江三角洲。广西区内的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梧州市、玉林市等地是广西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及出游率相对较高,且距离近,交通便利,是河池市的主要目标市场;珠江三角洲毗邻广西,其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高,旅游消费意识强,自然生态旅游对该区域游客有相当的吸引力,是河池市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客源市场。入境客源的重点市场是港澳台和东南亚。确定了目标,就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立体宣传促销。如利用电脑网络、旅游专题片、VCD光碟、旅游大篷车和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杂志、文学作品、摄影等形式进行多层面宣传,还可参加全国性、地区性的国内旅游交易会或借助广西较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诸如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推销河池旅游精品。

四、结束语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2010年广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力打造大桂林、北部湾、红水河流域国际旅游目的地,积极创建和打造桂林山水、北部湾、长寿养生、刘三姐四大旅游品牌。河池市拥有其中的红水河、长寿养生、刘三姐三块金字招牌,这给河池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战略,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应该成为经济后发展地区河池市的战略性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晓莉.生态旅游的内函及发展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2000(1):51-54

2.林卫强管东生.生态旅游和旅游环境影响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2000(01):23-25

3.简王华.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化旅游开发[J].干旱区地理,2003(3):286-290

4.吴殿廷等.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1):9-13

5.李琼英,方志远.旅游文化概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5

6.唐代剑.西部旅游开发的三点建议[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5-6

7.罗茹.广西宜州市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对策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9(2):65-69

8.宁常郁宋书巧张建勇.桂东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与开发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76-81

作者简介:罗茹(1968--),女,瑶族,河池学院讲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十一五”人文社科重点建设研究基地: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桂教科研[2007]20号。

推荐访问:构想 旅游开发 生态 地区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