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赵九章:将毕生献给中国科学事业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2-15 08:37:09   浏览次数:

1 承担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重任

赵九章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祖国,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当教授,并兼任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高空气象台台长。后经竺可桢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后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

赵九章是一位气象学大师,他首先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领域,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他首先在我国开展海浪学研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赵九章就提出中国是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对海洋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并从需要和可能出发选定海浪观测研究为突破口。赵九章在1952年就组建成立了海浪组并开展工作,开辟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赵九章花了很大精力亲自讲授海浪和流体动力学等课程,培训科技人员;领导建立实验室,开展海浪观测仪和波谱仪研制;积极筹划在青岛地区一个小岛上合作建立了海浪观测台,进行海底和海面的波浪观测等。到1958年,已获得八个方面的科研成果,为中国海浪预报研究作出了开创性、奠基性的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提出,为进一步揭露天气变化的本质,必须广泛积累天气和气候的观测事实,利用现代科学的成就,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各个有关科学之间的相互渗透,促进气象科学的发展。当时,计算机的问世为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赵九章注意到这一发展方向后,在国内没有计算机的条件下,支持鼓励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的图解法解微分方程,并做出了24小时和48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从而逐渐使中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气象学基本上属于地理学范畴,描述性工作占绝大多数。我国真正把数学和物理学引入到气象学,以动力气象学理念解决气象学问题的第一篇文章是赵九章的“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

2 我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赵九章曾引用一句古诗——“上穷碧落下黄泉”,形象地描述地球物理学的研究范畴,这个领域涉及到宇宙空间、地球大气、海洋、陆地直到地球内部。

新中国成立后,赵九章力促把分散在各机构的一部分地震、地磁和地球物理探矿组织,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学家团结在一起,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该所在赵九章主持下很快发展成为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后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空间物理研究所,以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以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室、组为基础组建的,其中不少科学家都曾在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学习和工作过,有的还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赵九章无愧是我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的开拓者。

20世纪60年代,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的赵九章,对地球物理研究所如何发展提出了“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的口号。物理化就是大力发展动力学研究,使地球物理学建立在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上;工程化则一方面反映现代化科学研究“大科学”的特点,另一方面反映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需要;新技术化就是用新技术武装地球物理学观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研究员,从1957年开始一直在赵九章先生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目睹了赵九章开创我国空间物理学科的历程。我国空间物理地面观测的发展是从1957年第一次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的。在这期间,刘振兴说,赵九章和陈宗器一起建立了一批先进的空间物理的地面观测设备和地面观测站,如上海和北京的地磁台等,上述这些设备的建立,为我国空间物理地面观测奠定了好的基础。

3 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581组”成立,由钱学森任组长、赵九章任副组长,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的开始。在我国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过程中,赵九章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等重要建议,领导开创了利用气象火箭和探空火箭进行高空探测的研究,探索了卫星发展方向,筹建了环境模拟实验室和开展遥测、跟踪技术研究,组建了空间科学技术队伍。1964年,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究工作的建议,在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等诸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领导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59年,赵九章在钱骥的协助下,着手落实火箭探空的实施计划。组织了箭头总体、遥测、雷达跟踪、天线、电源和环境模拟设备等探空技术的研制队伍;同时开展了中层大气、微流星、磁场、电离层、太阳辐射以及宇宙线等的空间探测器的研制。经过一年多努力,研制成功探空火箭箭头。1960年9月13日,由上海机电设计院杨南生、王希季领导下研制成功的T-7型火箭发射升空。随后进行了多次探测实验,探测项目不断增加,探空高度不断增高,探空技术逐步成熟。

在火箭探空成功后,赵九章、钱骥等及时组织队伍开展人造卫星的预研工作,密切注意苏、美人造卫星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实情,提出应着重发展各类应用卫星。自1959年到1961年底,中国科学院581组先后组成和完善了火箭、卫星探测总体室等6个研究室。在火箭探空、卫星总体、卫星空间环境试验技术等方面的预研究取得了进展,并开始酝酿第一颗卫星的技术方案。

这位翱翔于科学之海的雄鹰在1968年闭合了疲累的翼展。赵九章一生辉煌而坎坷,深沉而峥嵘。他为后世留下的,是唯有科学才可闪耀出的荣光。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王淦昌等4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倡议为赵九章树立铜像。199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赵九章被追授“兩弹一星功勋奖章”。

推荐访问:毕生 中国 献给 事业 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