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心得学习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道路选择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4-06 08:45:58   浏览次数:

一、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经济革命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信息通讯技术(ICT)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技术、人力资本、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核心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逐步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专家学者们普遍接受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的判断。他们认为,知识经济的来临已体现在各个层面上。在国家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和服务产业的兴起(从对GDP的贡献可以看出)以及对知识工人的雇佣。在企业层面上,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IT投资的增加,在竞争优势根植于知识和无形资产的新经济中,互联网和WWW增多,知识管理和IT能力战略流行。知识经济已经是客观现实而不是一时的时尚,它是世界上新的经济秩序。毋庸置疑,快速的技术进步将我们带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变化之一。工业革命用了100年从欧洲有秩序地向外传播,而知识经济革命几乎同时在世界各国发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遍及了全世界,这是无法控制的。

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知识经济成为一个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独立经济形态,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这是当今经济结构诸多变化中最根本性、最基础性的变化,因为它彻底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和运行轨迹。它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消费)的基础之上,这不仅在发达国家已经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范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意义更加深远和重大。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探索知识经济下的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理论和道路。

既然知识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经济形态,它就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立,从而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与工业经济构成新二元经济结构;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中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构成三元经济的新结构。因此,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就要走出新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就要探索三元经济结构下的新发展道路。

二、发达国家新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道路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由于它们都已完成工业化,经济结构表现为工业经济的一元状态,但是,知识经济部门作为独立一元的出现,使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从工业经济的一元状态转变为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的结构状态。为区别大家所熟知的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我们称之为“新二元”经济结构。美国是最先进入“新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因此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从工业化向知识化转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占领了通讯、信息技术高地,美国经济逐步走出衰退而进入上升阶段,经历长达1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呈现出“新经济”的经济运行方式,将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

据统计,美国经济增长的1/4归功于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不仅如此,在生物、药品等方面,美国也都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超过一半以上的专利发明来自美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药品方面,其专利发明分别占全球的67%、47%和60%。通过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创新,美国成功地改造了传统产业部门,大大提高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这10年的经济发展中,美国崛起了一大批包括微软、Intel、IBM等在内的耳熟能详的世界顶级信息通讯企业,它们的产品不仅获取了很高的利润,而且对整个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企业如此,小企业也不甘示弱,在整个90年代,美国股市上表现最活跃的股票,即赢利增长速度最快的前100名企业,都是那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见,知识经济部门在美国已经大量存在,引起了产业分类标准的变化,并对其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美国经济的上升趋势相反,20世纪90年代日本没有抓住通讯、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错失了发展机会,从而造成了10年的经济低迷,被人们称为“失去的十年”,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到现在为止,日本也没有走出经济增长的低迷状态。日本经济之所以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原因主要在于日本没有顺应知识经济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日本经济长期滑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经济全面调整的严重滞后。

20世纪80年代前后,日本经济追赶发达国家的任务基本完成。其后,世界经济发展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适应经济知识化,信息化的需要开始进行国内产业调整,从80年代后期,就开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此时的日本则没能充分认识到经济结构转变的必要,80年代中后期所提出的放松管制,促进内需、重视创新等改革没有落到实处,结果,大量过剩资本没有投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研究,而是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导致泡沫经济,给日本带来银行坏账,股市疲软,投资跌落,消费低迷、财政赤字等众多后遗症。这一方面使日本的信息、通讯产业发展落后于美国,另一方面给金融系统带来了大量坏账,从而造成日本经济长期滑坡。

由于日本在知识经济起步时没有抓住时机,因此技术研究开发滞后,特别是信息产业相对落后:在日本的产业结构中,传统的重化工业。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和家电,仍然占统治地位。即使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仍然没有意识到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一直采取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性制造业的设备投资来促使经济复苏,沉迷于制造业的发展之中。因此,10年中虽然有过两次暂短的回升(1991年和1995-1996年),但每次都主要依靠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通过降低投资和消费成本来扩大需求,而不是通过开发高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

在认识到错失知识经济发展良机之后,日本开始着力为信息经济的发展补课,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企业都开始注重研发的投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图走出经济低迷的状态。在日本政府预算中,有关信息技术的投资年年增长,到2000年度已从1996年度的1.3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25日元)增至1.7万亿日元,4年间增加了约30%。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日本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大信息技术投资,且投资力度大于政府的水平,

经过努力,日本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复苏,在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增长的带动

下,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日本的工矿业生产始终保持增长势头,进而带动企业利润增加。此外,由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13%的企业设备投资开始止跌回升,从而使日本经济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慢复苏。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活动在日本开始剧增,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始逐步改造传统产业,冲击着日本现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虽然日本已经意识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力发展IT产业的对策,但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恰好遇到美国信息通讯产业发展速度变缓,世界高科技股价猛跌所带来的压力,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高科技产品的需求国,美国可需求的下降,引起了日本信息技术产业需求不旺,出口减少,日本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销售额和利润双双减少。

美、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充分说明,在“新二元”的经济结构下,如果不能掌握“新二元”经济的新规则,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和经济运行方式,固守工业经济时代的发展道路,就会失去经济的竞争优势。

三、发展中国家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是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还没有完成工业化。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并存于同一经济体系中,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知识经济的到来同样把发展中国家裹挟其中。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知识经济部门规模相对较小,但按照刘易斯的逻辑,它仍然是独立的部门,更何况知识经济部门已经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不断快速发展。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就形成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种生产方式并存的局面。沿着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既有的逻辑延伸,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已经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三元经济结构,即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三元经济结构,三元经济结构成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三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定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将会获得快速的经济增长机会,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人力资源储备、资本实力等方面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赶超发展战略,寻找到有效的发展道路,就可能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赶超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需要探索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我国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模式,就其基本内容来说,首先必须推进和实现工业化,或者说,工业化是知识化的必经阶段-这是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内在联系-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演进来看,当一国实现工业化后,工业经济的确替代了农业经济,但这里的替代,并不是用工业替代了农业,而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工业化了,农业继续存在,仍然是工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样,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演进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创新,将会彻底改变工业经济的传统生产方式,如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与运用,就使产品的生产方式从大规模的生产转向了大规模的定制;使流通方式发生了电子商务革命;使企业的组织形式出现了扁平化的趋势,等等:但是,这种改变不仅不否定工业,反而由于运用高新技术武装工业,使工业变得更加强大。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这些作为知识经济的基本要素,必须附着在工业上,在为工业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知识经济还是属于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工业对知识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大大超过了农业对工业化的基础性地位、因此,工业化就成为一国实现知识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能不完成的历史任务。

实现工业化虽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但是在三元经济结构的条件下,我国不可能沿袭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这是因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的大规模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山这场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竞争演化成一场知识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在这场新的竞争中,谁能搭上知识经济这辆快车,谁就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强者,而谁敢无视这场革命,谁就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者。例如,中国当年曾经把农业经济发展到了顶点,其国内生产总值曾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在沉湎于农业经济的辉煌时,却无视西方发生的上业革命,结果导致了1840年的悲剧,使中国遭受了百年的屈辱。同样,今天的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把工业经济推向了顶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与美国在新经济的较量中却落伍了,结果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迎来了10年的快速经济增长,而日本却跌入了10多年的不景气,当年的工业强国被新经济摧毁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如果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放弃信息化、知识化,就会重现1840年的悲剧。

因此,我们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我国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将信息化和工业化作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两大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对知识经济部门特殊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发展知识经济部门的一种新注解。

对于一个尚未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否能够发展知识经济部门,是许多人的疑虑、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有效地发展知识经济部门,那么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实现工业化,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知识经济方面存在许多劣势,但是,只要选择得当,就能够走出一条知识化发展的道路-在这方面,印度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迅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印度经济的迅速改观主要缘起于印度高科技产业,特别是软件业的迅速发展、

1981年到1982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首次翻番,达到1350万美元。1988到1990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再次翻了一番,达到1.28亿美元。从90年代开始,印度软件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局面,增长率保持在50%1,21上。这个时期,全球掀起了互联网高潮,对网络软件的需要急剧增加。印度顺应潮流,改革了国家信息产业结构和政策,成立了中央政府信息产业部,专门负责软件出口等业务,随后的几年里,印度软件出口每年以60%的速度增长。

据统计,印度信息技术带动的服务业的年出口业务总值已达到15亿美元(2001至2002年度),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在国际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已占据了大约16%的份额,目前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85家公司把部分业务外包给了印度的IT公司,有135家企业使用的是印度开发的软件,印度已经在为50%的福布斯排名的跨国公司提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2002至2003年度,印度软件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38%。2003年印度的软件与服务业的出口继续保持2位数的增长。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认为,2003至2004年度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出口增长率达26%-28%,出口额达120亿美元,高于上一年度25%的增长率和95亿美元的出口额。

2002至2003年度,印度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外包业务的收入增长59.1%,达到25.1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据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世界市场份额将达到4.8%。2003年,信息技术和数据服务外包业务为印度提供了17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08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10万个。

另外,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印度设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根据NASSCOM的统计,自2001年以来,共有230个跨国公司选择在班加罗尔开展它们的研发工作计划投入资金将超过15亿美元。据Meta公司认为,在美国公司新的信息技术研发工作中,至少有1/3是在海外完成的,而印度所承包的工作就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哈佛商学院也要在印度建立研发中心,这将是在世界各地建立的第四所研发中心,之所以选择印度,是因为这些跨国公司认为印度不仅是IT和商业外包的加工地,而且也是由IT战略驱动的巨型公司的孵化器。

印度的成功,就在于“三元”经济结构的出现为印度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即英语优势。从印度的IT产业来看,其中包括软件设计,IT咨询、电话服务、金融分析、工业工程设计、医药研究等在内的领域,基本上依赖出口和国外公司的工程外包,这主要是因为印度在语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需求一致,因此在编程方面容易被发达国家接受。

责任编辑 宫秀芬

推荐访问:条件下 知识经济 发展道路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