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党团范文

江苏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09 08:45:10   浏览次数:

[摘要]

新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将各地各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江苏省来说,有着历史悠久、类型丰富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理应与中学音乐教育充分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传承。鉴于此,本文简述了江苏本土音乐文化概况,分析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并就具体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本土音乐文化;中学音乐教育;融合意义;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50-02

一、江苏本土音乐文化概述

江苏历史悠久,音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民歌方面,《茉莉花》《拨根芦柴花》《姑苏风光》《无锡景》《紫竹调》等都在全国广为流传。特别是《茉莉花》,更是成为了中国民歌的代表。在民间器乐方面,当属古琴、琵琶和二胡最为著名,虞山琴派、江宁琴派等都是独具特色的古琴派别。以琵琶家华秋苹为代表的无锡派,为琵琶的普及和流传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二胡演奏家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更是传世之作。在戏曲方面,昆剧、扬剧、淮剧、苏剧等都是全国闻名。在说唱方面,苏州弹词、无锡评曲、南京白局等,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可以看出,江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厚的,亟须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二、江苏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学音乐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中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多个方面,都强调了本土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主张将更多的本土音乐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以江苏省为例,各地的民歌、民间器乐、曲艺等十分丰富。将这些本土音乐资源引入到教学中,将是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学习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均得到有效提升。

2地方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

近年来,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让很多国家都认识到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也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作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来说,其自身具有的普及性,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保障。而且从中学生的年纪和身心特点来看,也正是学习本土音乐文化的好时机,能够为他们终身喜欢本土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将中学作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主阵地,让学生成为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正是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的需要。

三、江苏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路径

1更新教学理念

面对丰富而优秀的本土音乐文化资源,采用何种理念和方式将其引入到教学中,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本土音乐文化的特点来看,需要教师充分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从文化认知中开展本土音乐教学。本土音乐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是本土音乐的母体所在,脱离了这个母体,也就失去了“本土”二字的意义。因此要求教师注重对本土音乐历史语境、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讲述,在认同本地文化的基础上感受和学习本土音乐。其次是在参与创新中开展本土音乐教学。当地音乐教学中,传统的你讲我听、你教我唱的方式早已落伍,而是倡导带领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索和创造。特别是对于本土音乐的学习来说,不亲自演唱、演奏和表演,是难以领略到其特有魅力和韵味的。因此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融入演唱、演奏、表演、创编等综合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2开发本土音乐教材

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要想更好地推动本土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融合,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合理的学习资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学习资源并不丰富。从江苏省使用的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教材来看,人教版在八年级和九年级四册教材中,各有一个单元涉及到江苏本土音乐,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中也有所提及。而苏教版则只在七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包含《无锡景》《太湖美》《二泉映月》等作品。两种教材在数量上显然是不足的,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所以需要地方教育部门和音乐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本土音乐教材,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要在总体思路设计上与音乐课程标准相一致,秉承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原则,对本土音乐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和筛选,将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纳入其中,力求做到生动简洁、图文并茂,并配以相应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只有首先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整个教学才能有最为坚实的基础。

3提升教师音乐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从当下的实践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完全能够胜任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从本土音乐教育的角度来说,因为教师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培训,所以在本土音乐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存有欠缺。所以应该首先提升教师的本土音乐素质。首先,要求教师了解和热爱本土音乐文化。试想,一个不喜欢江苏民歌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喜欢江苏民歌的学生呢?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认识,了解、重视和热爱本土音乐文化。其次,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联合地方文化部门、地方高校的音乐院系等,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活动,同时也鼓励教师进行外出學习、田野采风等各种活动。再次,要求教师也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主动自学本土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对此可以参照职业院校大力倡导的“双师型”师资建设标准,即教师不但要胜任日常教学,还要求掌握一项本土音乐技能,如地方民歌、戏曲的演唱,地方舞蹈的表演,地方民间器乐的演奏等。只有教师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营造学习氛围

本土音乐文化和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绝不是欣赏和演奏几首民歌、器乐曲这般简单,是一个引导学生认知、体验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喜欢和热爱本土音乐。由此就凸显出了氛围的重要性,这个氛围越浓厚,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就越顺利。具体来说,首先是积极宣传本土音乐文化。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网站、走廊、橱窗等各种载体和工具,对本土音乐进行展示和宣传。以校园广播为例,如果每天播放一首本土音乐作品,那么一年中就可以播放二百多首,先让学生耳熟能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喜欢和关注。其次是开展多种活动。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学生去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和家长一起学唱一段地方戏、一首地方说唱等。学校还可以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团、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给学生表演、做讲座等。使各种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综上所述,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的世界文化格局已经形成,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纷纷认识到了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特别是学校,更是成为了民族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更何况民族文化本身正是对当下教学的极大丰富。所以推动本土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的融合,凸显音乐教育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正是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本土音乐文化和学校音乐教育,均会在融合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曾国平,王冰.如何让本土音乐走进课堂——以厦门民族民间音乐为例[J].音乐天地,2010(12).

[2]陈业秀.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本土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开发[J].艺海,2009(02).

(责任编辑:章若艺)

推荐访问:江苏 文化与 本土 融合 音乐教育


[江苏本土音乐文化与中学音乐教育的融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