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范文写作

北京科技大学:发扬特色与拓宽面向相结合的行业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6-28 09:46:25   浏览次数:

zoޛ)j馟_{߿?}m}iix]Ӎ}v]?饨ky活动;“研”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用”是学生最终将学习积累与实践体验用于择业指导。培养方案中,实践和创新环节占总学时的比例为25%;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8个,提供实践条件820人次/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的学生比例高达90%,在连续6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中共获奖32项(含特等和一等奖10项);学生参与SRTP和科研课题蔚然成风,并在高年级阶段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解决方法

与时俱进,科学设计“厚+宽+强”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增设“物理化学”和“热工自动检测与控制”,使专业基础更加坚实厚重;凝炼出“热”和“冷”两个必修课程群;专业课内容由过去的局限于冶金行业的热工装备,拓展为以工程热物理的知识理论为主线,针对适应于各领域的通用热工过程和装备;形成了“能源与环境、动力机械与流体机械、暖通与人工环境、热工过程优化与控制”等4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突出“流程工业与节能环保”特色。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全程多层次设置实践和创新环节,包括:教授负责制的新生研讨课、科学方法论与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实践教学、一线实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综合设计、毕业论文等,并大力开展研究型教学。

保驾护航,协同建设“教学科研合一”的创新团队

实行“学术团队课程负责制”,由高水平学术团队负责建设、改革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系列(见图1)。4个专业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学术梯队“传热传质与流体流动、能量转换与梯级利用、工艺节能与过程控制、清洁燃烧与节能环保”,有针对性地分别负责承建6大系列核心课程体系:“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燃烧学”“物理化学”“热工检测与控制”。973首席科学家、跨世纪优秀人才等都承担了“传热传质学”“制冷与低温原理”等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改任务,提升了教学质量,并为前沿知识和科研动态进入课堂创造了条件。

力图创新,自主研发“设计+研究”教学实验平台系列

以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为重点,依托“211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高校修购款和科研转化等途径,近年来投入3500余万元完善实验体系;自主研发“固体热物性非稳态法测量综合实验台”等7个设计研究型系列教学实验平台(见图2),适应“基础测试-综合应用-科研提升”递进的教学层次。

以人为本,全面完善“产学研用”的实践体系

整合利用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资源,打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个。与昊特新能源、神雾环境能源科技、宝钢、太钢、日钢、长钢等生产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科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为企业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北京市和学校的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加入创新团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

成果创新点

(1)传承冶金行业特色的同时,实现了专业由“能源利用”向“能源的开发、转换和利用”的拓展与提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与强实践并重”的实施思路,充实、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强化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具备“流程工业、节能环保”特色。

(2)采取“学术团队课程负责制”,形成了“教学科研合一”的教学团队创新发展模式。利用科研驱动教学,6大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建设和改革由具有显著专业优势的4个高水平学术团队认领负责,并作为团队的基本、首要职责,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并为前沿、动态进入课堂创造了条件。

(3)围绕核心和平台课程,自主研发高水平的“综合设计研究型”系列实验平台。7个系列平台具有“基础测试-综合应用-科研提升”层次递进性和可推广性。

力图创新,自主研发“设计+研究”教学实验平台系列

以核心课程和平台课程为重点,依托“211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高校修购款和科研转化等途径,近年来投入3500余万元完善实验体系;自主研发“固体热物性非稳态法测量综合实验台”等7个设计研究型系列教学实验平台(见图2),适应“基础测试-综合应用-科研提升”递进的教学层次。

以人为本,全面完善“产学研用”的实践体系

整合利用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资源,打造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个。与昊特新能源、神雾环境能源科技、宝钢、太钢、日钢、长钢等生产企业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冶金工业节能减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校节能与环保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科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和为企业服务。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北京市和学校的各类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实验室研究,加入创新团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本领。

成果创新点

(1)传承冶金行业特色的同时,实现了专业由“能源利用”向“能源的开发、转换和利用”的拓展与提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与强实践并重”的实施思路,充实、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强化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形成了4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具备“流程工业、节能环保”特色。

(2)采取“学术团队课程负责制”,形成了“教学科研合一”的教学团队创新发展模式。利用科研驱动教学,6大系列核心课程的教学、建设和改革由具有显著专业优势的4个高水平学术团队认领负责,并作为团队的基本、首要职责,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并为前沿、动态进入课堂创造了条件。

(3)围绕核心和平台课程,自主研发高水平的“综合设计研究型”系列实验平台。7个系列平台具有“基础测试-综合应用-科研提升”层次递进性和可推广性。

推荐访问:相结合 拓宽 能与 发扬 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