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为中国造型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3:13   浏览次数:

关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1918年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一种说法认为其起源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采用了第一种说法。

由此算来,迄今为止,中央美术学院已有90年的办学历史。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起源于延安“鲁艺”美术系的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成为该院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后,学院由国家文化部划归国家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美术学院。

世界美术教育格局中的中央美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的荣誉建立在造型类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上,但在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架上艺术”已然走向衰落,逐渐被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些全新的艺术手段和艺术语言所代替,这种趋势造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困惑。上世纪90年代,笔者曾在美国高校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美国高校中,设计类学科和纯艺术学科的比例为9:1。西方艺术以及艺术教育中出现的新趋势促使美院的许多学者反思中国的艺术教育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西方美术教育中,在架上绘画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技巧性训练全面萎缩,退出了课堂,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流于空泛,成为师生的对话闲谈;而中国人简单地理解“创新”,并将“创新”和继承割裂开来,为创新而创新,认为新就是好,混淆了新与好的要求,从而导致创作苍白无力。因此,中央美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营养来源,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从而积极推进了学院乃至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从原有的纯美术为主的单学科转化为多学科的综合美术;从相对比较封闭的学术氛围转化为兼容并蓄的国际化学术平台;从对西方文化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转化为新世纪初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上升。

如今,学院在实现这三个转型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六个专业分院的建立使综合性美术院校的格局基本成形。近几年,学院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声誉迅速提高,欧、美、日重要美术院校争相与学院建立合作交流关系。随着关系的深入,现今学院的国际交流早已超越了互访式的相互了解,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国际化氛围已成为学院的一种常态,这为学生了解国际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新世纪以来中央美术学院的新发展

建构国际化的大美术学科体系 世纪之交,学院做出了“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判断。学院积极利用这一历史契机,明确了学科调整的方向和策略,使学科调整始终建立在问题意识之上,带有明确的学术指向和现实特征。新世纪的几年中,中央美术学院基本实现了构建学科齐全的综合性美术学院的构想,学科结构的调整快速、稳健而准确。以造型、设计、人文学科为核心,成立了六个专业分院(中国画、造型、设计、建筑、城市设计、人文),逐步形成了造型艺术、设计建筑、艺术人文三大学科群。三大学科群相互独立、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构成了中央美术学院面向21世纪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其中,造型艺术作为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和核心学科,继续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新建学科发展迅速,多数学科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的已成为全国优势学科;少数新建的交叉学科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造型类学科一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以往学院的声誉基本建立在造型类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上。但近些年,造型类学科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造型类学科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国造型艺术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上是世界范围内的“纯艺术”问题。在学科体系的构建上,学院重视对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突出其在全院学科体系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005年,学院以造型学院中国画系为基础,组建了中国画学院。此外,在新的文化语境中,学院从传统中寻找造型艺术的理论生长点,由此推进造型类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例如,2005年,为了使实验艺术适当地进入中国的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央美院在造型学院成立了实验艺术工作室,也集中反映了学院对纯艺术学科发展的结构与尺度的准确把握。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学院始终注重现实可能性以及对分寸感的把握,注重操作的可行性,从而使学科体系的构建稳健有序。

教学质量与成果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 重视基础教学、注意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是中央美术学院重要教学传统之一。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在基础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在全国美术院校基础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20世纪50年代,学院造型基础教学采取统一进行的方式。50年代后期院系调整,从深化各个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造型基础教学分别由各专业系进行,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2001年,学院鉴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美术转型,专门成立了造型专业基础部,开展并强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学术研究。除此之外,各专业学院也都设立了基础部。

在做好各专业的基础教学之余,学院于2004年实行了三学期制,积极设置了全院公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在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以及实训类课程设置方面,学院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教学设施、教学条件的配备,为学生掌握合理的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创造了较为完善的条件。这些课程的设置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院历来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实践、展览、竞赛和理论研讨等,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不断提高学院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造型学院学生频频参加国内外各类艺术展览,在校期间便获得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奖励,有的迅速成为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学院自创办以来汇聚并培养了大量的美术专业人才,他们有的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家,有的成为国内各个美术院校的中坚力量,有的担任国内美术组织和学术机构的领导,如学院前院长徐悲鸿、江丰、吴作人、靳尚谊都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各个专业美术组织也多由学院教师或毕业生担任领导之职。

除了自身人才培养之外,学院在近30年间,为适应国内美术教育和创作实践的需要,适应各地艺术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连续多年举办了包括助教、讲师、研究生同等学力等在内的各种高级进修班,培训了来自全国各院校多个学科、数以千计的在职人员。他们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很快成为当地院校的教学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也使学院的学术作风、教学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延展,对新时期的全国美术教育改革和创作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声誉空前提高 新世纪以来,学院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与国际一流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国际声誉显著提高。近几年,学院的国际交流已经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各类国际合作项目纷至沓来。2006年,在学院讲学的外籍教师就达到280多人次。在学院的外事活动中,不乏深具历史意义的国际交流活动,例如:2001年,学院搬迁到望京新校之初,即召开了国际校长论坛,这是中国美术院校第一次举办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校长论坛,几十位国际著名艺术院校的校长齐聚学院,对美术教育中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拓展了学院的国际视野,为此后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和对话奠定了良好基础。2002年,学院主办了“新资源2002设计节”综合性校园学术活动。这次活动共汇集了11项展演活动及赛事,举办了7项专题论坛,92场学术报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学院院长、教授、设计师以及国内30多所专业院校(系)、20多个相关机构代表共200余名嘉宾与学院师生共同参加各项设计节活动,近万人次参观了设计节的各项展览。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中央美院的目标就是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美术学院。因此,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思维的独立性,又要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中国文化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国际上有的学院要有,国际上没有的学院也要创造。具体来讲,造型类学科要走出中国特色之路;设计、建筑学科要追赶世界最高水平,同时注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城市设计学院要以中国城市发展潮流为基础,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人文学院要在西方现代理论、后现代理论体系之外,建构不同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忆昔抚今,思绪万千。在近百年办学历程中,中央美术学院历尽沧桑巨变,始终以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为己任,艰苦创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在中国经济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地位上升的今天,应继承中央美术学院的优秀传统,励精图治,奋发进取,肩负起建构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重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央美术学院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美院之一。

推荐访问:中国 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