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浅析极简主义设计与道家思想的文化同一性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6:00   浏览次数:

摘 要:极简主义是在反对装饰主义的现代主义基础上秉承“少即是多”的设计流派,道家思想是以老庄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二者分别在设计领域和哲学高度探索了人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思考与探究。本文主要以文化同一性的角度从“少即是多”、“虚实有无观”、“自然论”和“思维主体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对二者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极简主义;道家思想;文化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B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86-02

极简主义设计与道家思想虽属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环境,但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史上对人和自然本性的探索和发展。在学习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时,不难发现其文化同一性。

一、极简主义设计背景及特点

从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再到现代主义设计,西方的设计思潮建立在生产工具飞速发展之上的。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替代手工作坊,促使现代主义催生下的国际主义风格设计能迅速推广至世界各地。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任何运动基本都是对其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推翻否定。如此背景下,极简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逐渐发展起来。提倡“少则多”的思想,极简主义将设计定义为生活。遵循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简约、反装饰性、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等特性,崇尚自然,构成各元素间形式与审美的统一完整性。

二、道家思想文化

(一)道家思想的起源与精髓

“道家”这个称谓课追溯到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春秋末年,老子开创了道家学派,之后文子、列子和庄子等人都继承和发扬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发展出楚道家、齐道家、秦道家等支派,汇聚成道家流派。清代大学问家纪晓岚曾经评定道家的学术思想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先秦诸子百家“纷纷言道”(《文史通义·原道下》,章学诚),老子关于“道”的解释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意思是“道”无所不包并不断地演变,最后轮回到本原。道家思想的精髓是“道”,而“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思想都是“道”引申出的。

(二)道家思想的文艺审美功能

从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来看,是以儒家为基础,道家为主流,以老庄精神为主体的审美文化渊源流传的。注重“神”、“玄”、“逸”等传统审美风格与道家美学思想密切相关。道家主张“自然”、“虚实有无”的最高审美标准,反对过分人为。“自然”作为审美标准还影响世代的文人,刘勰的“文心雕龙”便标榜自然,崇尚自然;“虚实有无“观也对艺术创作影响深远,宗炳在《山水画序》中提出绘画应寓情于景,作者内心世界的“无”与“虚”的感情赋予“有”和“实”的山水景物之上才是美。

三、二者的文化同一性

(一)“少即是多”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少”是指根除一切非本质的,不必要的加工,还原作品本质的功能和单纯材质所蕴藏的魅力。

中国传统思想从来不缺乏对“少”的追求。道家思想中提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第二十二章),即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会迷惑。这里的“少”与“多”表意是“量”上的大小,实则是指统一集中的事物更容易被获取,而复杂的事物容易使人疑惑。庄子认为:“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也就是要最大程度上淡化减少形式,将它消融于思想中,以求“简淡”。

做“减法”观念也是极简主义的价值取向。日本品牌“无印良品”是将东方老庄哲学和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结合的典型案例。品牌善于做“减法”,认为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还原物质的本质。造型上多采用直线、方形等简单的线面关系,去除装饰性的细节和造型,形成大面积的规整平面,体现出产品的理性和优雅;材质上,在保证产品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只进行最低限度的加工,力求保持材质原生态的美感;色彩上多采用无彩色系,追求天然材质的本色,突出功能和美感。

(二)“虚实有无”观

极简主义倡导的简约之美与老子的“虚实有无”观念想通。“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第四十一章)指的是“道”不是虚无的存在,而是包含着有形的事物。“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第十一章)正是因为房屋有了空虚之处,才成其为“室”可见事物是“虚实有无”结合体。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展开过关于“虚实有无”的探讨,东晋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以最简约的“形”传达出蕴意深刻的“神”,即以实写虚。

极简主义设计中,实空间和虚空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实”指空间中事实存在的结构物件等,而“虚”则是透过“实”传达的思想感情。虚空间是一种无形而又不可忽视的气场。老子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第四十一章)就是提倡在欣赏实物的过程中体会它的虚幻。因此,极简主义的“虚实有无”观可谓是艺术家排除了非本质的具象,用有限的本质传递出无限的想象,与道家思想高度统一。

四、自然论

当今社会交织着困顿与浮躁等多种复杂性,后现代艺术荒诞的设计理念就是对其的真实反映,因此更多的人开始探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在中国,很早就有学者对“自然”有了深刻地理解。《广雅》解释“自然”为:“‘然,成也。’‘自然’,指‘自成’而言。”“自然,自己如此。”“不加以干涉,而让万物顺任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道家思想中“自然”指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本原,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是自然而然之意,反对过分的人为。“道法自然”表明了事物都有自身属性,要遵守自然法则才能寻找到内心的向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老子》第十二章),老子反对五色、五音和五味是因为他们只会令人内心躁动不安,与“致虚极,守静笃”(《老子》第十六章)的境界背道而驰。

极简主义摈弃了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之后建立在现代主义之上的各种装饰动机,注重对自然环境的表达,如保留材质本来的肌理和色彩或空间与周围环境统一协调,流露出对自然的崇尚。从赖特的流水别墅中我们可以看出,整体建筑依山傍水,建筑材料取自自然中的岩石和长条石,采用几何造型的叠加,尽量保持建筑材料的原色,将建筑与山水石树和谐相融,传达出“回归自然”的朴素哲学观。极简主义设计就正如道家思想一样,成长为“施法自然”的方式,让设计回归自然。

五、思维主体的独立性

“道法自然”强调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人在社会中应有独立存在的自由,也就是“道则唯以自己为法,更别无法”,反对外力强加,也反对有意识的束缚和有目的的主宰。应该用“道”给予的自由和每个人独有的思维模式去创造和享受生活。邴宗的“澄怀味象”便是在此基础上深化而来。

极简主义造型以客观理性和非叙事性的形式创造作品,去繁从简,抓住本质,刨除装饰,弱化艺术家对作品的观念表达,让使用者發挥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其感受和评价,最终成为第二作者。极简主义这种个人价值观又建立于艺术家对作品回归本性的改造,从而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结束语:西方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和东方传统道家思想的文化同一性绝不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还原人的真性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是人性所向往的。因此,在探求人本性的过程中,极简主义和道家思想都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值得当代人深究。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

作者简介:杨叶,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

参考文献:

[1][英]D.斯科特著.熊宁译.极少主义与禅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易小斌著.道家与文艺审美思想生成研究[M].湖南:岳麓书社,2009.

[3][西]奥罗拉.奎特.蔡红译.极少主义室内设计NO.1.[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西]帕科.阿森西奥.蔡红译.极少主义室内设计NO.2.[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5]王蒙著.庄子的享受[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

[6]王蒙著.老子十八讲[M].

推荐访问:道家 浅析 主义 思想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