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基于民间文化遗产的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jnscsh   时间:2021-08-05 08:47:09   浏览次数: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凝练专业特色,推进地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创新,更好地为地方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文化遗产;校本课程;艺术教育;开发;价值;途径

中图分类号:J021文献标识码:A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当前,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校本课程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并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民间文化遗产进行艺术类专业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一种取向。

(一)地方高校艺术类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对高校课程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高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对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而言,更具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1.地方上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课程资源有待开发

文化遗产又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更多地表现为固化、凝定的物质文化形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可表述为“活态文化遗产”,主要依赖传承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活态流变性是它们的主要特征。民间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形态,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物化形式和形象载体,它是在传统民间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和民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民间文化的内容和组成部分。我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资源,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曲艺、戏曲与戏剧、民间美术、民间工艺设计、传统手工技艺、民俗、古建筑等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许多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有待保护和开发研究。有些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已经得到社会的重视,但发掘、研究和传承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因此,对地方高校艺术专业而言,具有良好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环境和条件。

2.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有待推进

虽然地方高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有着资源上的优势,但总的来说,在高等教育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大都沿袭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和教材,专业设置相对狭窄和单一,基本上以学习专业课为主,课程设置单一化,全国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在各个学校之间相差不多,课程体系缺乏弹性和自由度,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产业的变化,不利于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欠缺。总之,校本课程遇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和课程开发能力等现状的挑战。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呈现出多元办学模式,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在培养目标、指导理念、运作机制、评价方式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对艺术学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意义与价值

地方艺术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审美观念是几千年社会发展和文化沉淀的结果,学校教育是最有影响力和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继承方式。课程与文化之间存在天然的血肉联系,文化视域下,地方课程的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凝练和形成

随着高等教育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地方高校的艺术学院必须准确定位,加快内涵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自身特色,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加符合独特的地方环境和教育需求。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特的实体,校本课程因校而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各地的民间文化遗产资源各有其独特的表现题材与审美形态,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从而表现出各自的特质。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这种地域个性鲜明的艺术便成了独有的文化财富。不同的民间艺术资源,可以产生出更多的艺术风格,打破现代教学的趋同性。通过开发一系列基于民间文化遗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进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2.有利于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民间文化遗产是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维系人类创造力、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纽带。伴随着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出现的文化标准化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解着与人类的精神、情感世界紧密相连的文化遗产。发达国家对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抢占,其大规模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也会动摇和破坏我们的价值体系和人文信念。高校艺术类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对课程资源的考察、发掘、学习和研究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地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弘扬、保护和传承。

3.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民间文化遗产的艺术类校本课程,通过反映特定的地方文化特征、人文知识以及发展历史,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所属地域文化的成就及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人和自然、文化和谐共存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拓展了空间,校本课程加强了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们的活动领域延伸到广阔的自然与社会,通过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了解学习,许多民间艺术元素可以运用到艺术专业学习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厚实的条件。

4.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合作,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知识范围,优化知识结构。通过课程开发,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并且通过对地方艺术文化资源的梳理研究,教材讲义的编写等,把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科研水平。因此,从民间文化遗产的视角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三)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与途径

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开发,使其成为有价值的课程。

1.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1)发展性。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2)开放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充分发掘与整合,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从单一的学科课程整合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3)地方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充分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从熟悉的生活中选取具有开发价值的素材,以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4)独创性。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的区域与学校实际,突出地方高校艺术专业特色,体现校本课程的独特性。(5)民主性。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倡导民主氛围。

2.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基本途径:(1)环境分析和课程资源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采风、写生、观摩等形式,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手段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形成记录文字、数据、照片或音像等资料。(2)课程资源的鉴定和筛选。在掌握了大量民间文化艺术素材和相关数据的前提下,要对各类与课程有关的民间艺术素材进行甑别,按照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筛选出具有价值的课程资源。(3)课程资源的内容分析和整合。对各类资源中与课程相关的要素进行分析和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建立起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及其他文学、历史、地理学科的联系,并进行课程讲义和教材的编写。(4)课程的实施。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探究,提倡交流、合作与创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5)课程评价。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对于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程,要针对各课程特有的资源、环境和师生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来展开,采用测验、问卷、访谈、表演、展览等多种评价方法,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

总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闪耀着教育民主的光辉。依托地方民间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地方文化艺术遗产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民间艺术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把握民间艺术的创造活动和发展脉搏,而且可以更为全面、整体、系统地认识民间文化艺术的存在形式和发展方向,让学生在更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艺术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推进地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既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也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为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提供不竭的资源。

(责任编辑:徐智本)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校本课程 民间 高校 地方


[基于民间文化遗产的地方高校艺术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