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秘网    > 应用公文

驼峰场编尾道岔中途转换故障分析

作者:jnscsh   时间:2022-03-29 08:57:25   浏览次数:

摘要:文章针对驼峰场编尾道岔区段轨道电路布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道岔中途转换故障的原因,提出了实际解决方案,并建议工程设计部门在新建站场电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驼峰场编尾调车作业的特点,保证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符合《维规》技术要求。

关键词:驼峰;编尾道岔中途转换;轨道电路钢轨绝缘;轨道电路布置

中图分类号:U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0-0056-02

1 概述

在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或自动化驼峰编组场尾部咽喉区,为了在调车作业时减少机车及车辆的往返走行距离,岔区大多采用辙叉号码较小的道岔(如1/6道岔),且每个轨道电路区段只包含一组道岔,并在岔前设置了单置调车信号机,便于机车及车辆能及时折返。局部站场示意图如图1所示:

通过站场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站场的这种布局,虽然能减少机车及车辆的折返走行距离,提高作业效率,但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危及着调车作业的安全。

2 作业概况

2011年6月4日,新丰镇车站在下行驼峰编尾进行调车作业时,机车牵引部分车辆由28道牵出,运行至D3034信号机前方,控制台显示376DG区段空闲后,车站站调楼值班员办理了D3034信号机至27道的调车进路,此时,现场的调车员发现车辆尾部并未出清376DG区段,但376#道岔已经开始转换,D3034信号机已开放,立即通知机车司机停止作业。

3 原因分析

3.1 《信号维护规则》4.1.8条对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要求

(1)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设在同一坐标处,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其错开的距离(死区段)应不大于2.5m,如图2(a)所示。对旧结构道岔,道岔内的死区段不大于5m。

经对现场调车作业情况进行了解、现场模拟试验和现场测量发现,当时机车从28道牵引出的车辆,最后一辆车为换长2.4的超长车辆,而该车2、3轮对间距为18.95m,3、4轮对间距为1.85m。376DG区段长度为29.9m。死区段长度为2.46m,死区段距离岔前绝缘节长度为7.8m,死区段长度和死区段距离岔前绝缘节长度均不符合《信号维护规则》中的规定。车辆从28道牵出时,最后一辆车的3、4轮对停在了死区段上,1、2轮对停在了D3034信号机外方,造成了车辆出清376DG区段的假象,控制台显示376DG红光带消失,站调楼值班员认为车辆已全部运行到了D3034信号机外方,随即办理了D3034信号机至27道的调车进路,376道岔开始转换,D3034信号机随后开放。

4 解决方案

对于既有站场来说,如果采取减少单置调车信号机设置数量,使一个轨道电路区段包含两组道岔,适当延长轨道电路区段长度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相当于站场改造,室内外设备变动工作量非常大,无法局部单项施工,集中施工时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对运输的干扰影响较大。比较理想和容易解决的方案是,采取消灭或缩短轨道电路死区段长度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即由工务部门通过适当锯轨的办法,使道岔区段内的绝缘节尽量对齐;若无法对齐,最大错开距离也要小于2.1m。以保证车辆的两个轮对不会同时停在死区段内。采取这种办法进行施工时,室内设备不需改动,室外可以局部要点施工,减少对运输生产的干扰影响。

2007年10月19日,在新丰镇车站下行驼峰峰顶部位305#道岔(禁溜线与下峰线路分歧位置)处,曾发生过一起性质相同的道岔中途转换故障,采取的措施就是由工务部门通过锯轨的方法,使该轨道电路区段内的绝缘节对齐,消灭了轨道电路死区段,彻底消除了设备隐患,施工对运输生产的影响也较小。

工程设计部门在新建站场电路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驼峰场编尾调车作业的特点,保证轨道电路钢轨绝缘的设置符合《维规》技术要求。

作者简介:赵利祖(1968-),男,陕西华县人,西安电务段党支部书记,助理工程师。

(责任编辑:吴 涛)

推荐访问:驼峰 道岔 中途 故障分析 转换